雷婷
摘 要:試圖從產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家族因素分析入手,所談及的問題能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重視,從而找到真正能改變家村中學生不良行為和習慣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家庭因素;不良行為習慣
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產生和反復,不僅源于中學生正確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復雜多變的社會各方面的因素也無時無刻地影響著他們,而且和他們生活的家庭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在多年的教學工作及課題研究中,我以為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形成在家庭方面來自于以下方面的影響。
一、不當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導致學生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農村家庭教育子女因家長的教育水平所限,要么過分溺愛,要么遵從棍棒底下出教育的傳統。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從而一生被捆在土地上勞苦的情緒中,產生了一定要讓孩子用最好的條件去學習從而改換門庭的念頭,對孩子的學習一味地從成績上去要求而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情趣及興趣需求,一旦孩子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犯了錯,沒有達到家長的期許值,便動輒訓斥、打罵,導致學生產生恐懼、厭惡學習,甚至出現逃學曠課現象;還有一部分農村家長,過分地溺愛、嬌縱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味地以孩子的好惡為原則,這樣的百般呵護致使學生滋長了依賴、自負、自私等毛病。在與同學的日常交往中,不懂得關心別人,遇到困難往往不知所措,養成了做事魯莽、沖動等不良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征,而這種不良個性特征在學校的校園學習生活中,極易與學校的管理制度發生相抵觸,與同學間產生矛盾。
二、不利的家庭環境,致使學生的心理問題更為嚴重,更能導致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離異家庭
在經濟飛速發展和人的婚姻觀念相互作用下,中國家庭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打工潮的出現,農村家庭離婚率也在逐年上升。因父母的離異、家庭的破裂,導致農村孩子內心失衡、情感無可依靠的孤獨狀態,這會造成他們易怒、多疑、孤僻自卑等不良情緒。比如我的一位叫張×的學生總是穿著邋遢,頭發蓬亂,根本不知道中學生應該怎樣遵守儀表儀容規范。有一次,在班級情況調查時,我從其他同學那里了解到張×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異后各自出去打工了,他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雖然疼愛他,但他還是覺得父母離婚是一件讓他很沒面子的事,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自尊心強。當我知道這一情況后把他叫到教學樓下,在周圍無人的情況下告訴他:“對不起,老師不了解你的情況,所以在班上那么多同學面前批評你衣著不整。現在老師知道了,老師想告訴你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都要由自己來走。你的父母的選擇或許有他們迫不得已的理由,但他們還是愛你的,因為畢竟是他們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你的身上流著和他們一樣的血。不要因為父母的原因就自暴自棄,因為你邋里邋遢的樣子正是這種心態的表現。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讓你的父母為你而驕傲,而現在,你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有良好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將來考上理想的大學,學得一技之長,然后在社會上拼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我多次關心和關愛后,慢慢地,他像換了個人似的,穿著開始干凈整潔了,上課注意力也集中了,不僅能按時交作業,而且積極參與班和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變成了一個很有陽光氣的男孩。
(二)“隔代監護”家庭
隨著我國由傳統農業大國開始向工業制造大國轉型,城市密集型用工企業成為吸引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巨型入口,因為我國戶籍制度的二元化,加上城市學校無法容納更多的農村孩子入學,他們的孩子也就成了“留守兒童”。而本應該由他們承擔的監護責任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上一代,這就是所謂的隔代監護家庭。這種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有兩個特征:其一,父母因長期遠離孩子,對孩子的關愛只表現在滿足物質需求上,城里孩子有什么他們就給自己的孩子買什么,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第二,隔代監護最大的弊端是溺愛多于管教,甚至無管教,就是常言說的爺爺孫子無大小的隔代親,這樣使家庭教育處于真空狀態。以上特征都極大影響著孩子的正常成長,使得此類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心理上孤獨苦悶,在行為上無序散漫,在金錢上大手大腳。
(三)貧困家庭
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山區,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里幾代人只靠父母種地的微薄收入,再加上有時老人常生病,或是家庭成員身有殘疾,這時父母還要為子女每年支付一定的學習費用,這樣父母的負擔更為沉重,家境更為拮據。雖說自古將相出寒門,但它畢竟是個例而不符合現代教育一切為了學生或者是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原則。因家境的貧困,加之整個社會嫌窮愛富的情態,就造成孩子對父母家族和對所處人際關系的強烈不滿心態,這種心態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通過日積月累,會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家庭的環境氣氛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農村家庭狀況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校結合對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性。因此,良好的家族教育是矯正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亟待重視和解決的研究性課題。
參考文獻:
周玉林.中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幾點做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1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