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冕
摘 要:閱讀是浸潤人們心靈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可見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學生的閱讀更是全民閱讀的重要指標。學校是閱讀開展的重要陣地,大力提倡閱讀后,捧起書籍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正當為學生閱讀量的增長而感到欣慰的同時,一個新的問題又暴露在眼前——學生的閱讀量未能與有效閱讀成正比。為解決這一問題,嘗試利用讀書筆記來提高學生的有效閱讀。
關鍵詞:讀書筆記;有效閱讀;閱讀量
南宋朱熹曾在《訓學齋規》中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更多的學者卻認為讀書還應有一到:手到。所謂“手到”就是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通過讀、記、寫使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思考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
我們熟識的魯迅先生、季羨林老先生等學者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詞佳句,他們也是用筆來摘記。讀書筆記對他們來說,是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識、積累學習資料的一種方法,更是記錄當時自己看此書此文時的一種所思、所想、所得。正因為讀書筆記有真正提高有效閱讀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決定利用讀書筆記提高學生的有效閱讀。
一、摘錄式有的放矢
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如同花海,它里面的每個字詞、每個句段就是花海中各式各樣的鮮花。文中的字詞組合在一起,產生奇特的魅力,讓人身臨其境,引起讀者或驚或悲或喜。我們指導學生在看過的書籍里,在眾多詞句中找出最優的去摘錄,而后形成最基本的讀書筆記形式——摘錄。
不是每讀一本書我們都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但摘錄則是閱讀大部分書籍后都可以運用的一種形式。在指導學生寫摘錄式讀書筆記時必須有的放矢。
第一個“的”,有目的地地選擇書籍。讀什么內容,選什么書來閱讀,讀后主要是想提高哪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選擇書籍時,可讓他們選擇相關內容的書籍,也可以挑這方面的名家寫的書籍,一是專業性較強,學生不容易誤入歧途;二是指導性強,學生仿寫容易上手。
第二個“的”,有目的地選擇閱讀重點。畢竟每位讀者的需求不一樣,取長補短也好,興致所在也好。比如學生想積累寫人的動作詞句,在讀書過程中,他就要著重留意作者寫人動作部分的內容。這也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目的性。
第三個“的”,有目的地在摘錄中取舍。名家大作的文中優美句段非常多,即便是相同內容的也絕不會少,有時學生不可能全部摘錄所有內容,這時指導學生在摘錄時必須保證既“精”又“少”。“精”要求會挑選優質的內容,“少”則要做到優中擇優。在取舍過程中學生必定先思考,在腦中進行一番比較,這個過程初步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
第四個“的”,有目的地在摘錄后歸類。把相同內容的筆記歸類,既進行了再次閱讀,又方便積累及運用。這個過程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不同作者相同內容的寫作方式,又可以在不同摘錄中感受不同寫作方式的優美之處,有利于比較學習。
一般摘錄除了做好以上內容,我們還要求學生把書籍名、作者名、摘錄內容的頁數、看該書的時間都做記錄,方便今后的查閱。
二、概括式意況大旨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有這樣的要求: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可見概括是小學階段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準確概括全文內容,必須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小學生所看的文章無非就是寫事、寫人、寫景、狀物幾大類,在指導他們寫主要內容時,我們指導他們抓住以下方面來概括:(1)寫事,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三大要素來概括;(2)寫人,則抓住寫什么人,寫這個人的什么事,什么品質,是贊還是貶;(3)寫景,抓住寫哪里的景,什么時候的景,按什么順序寫,有什么特點;(4)狀物,寫什么物,形狀特點如何,從幾個方面來描寫,有無作用等。
概括來說,就是把一段話縮短、把一本書讀簿。學生剛開始寫主要內容,一定會出現概括的內容過少或過多,或重要內容缺少的現象,老師只要提醒、指點他們哪些要素不能少,并修改就好,學生的概括能力會隨著多次的閱讀,不斷寫讀書筆記,逐步得到提高。
三、體會式感同身受
學生讀書的量是不可以與讀書的質相等同的,因為沒有思考的讀書就是白讀書。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學生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一個好的讀者是會走進作者的心里,與其同喜同悲同歡同憂。我們提出的有效閱讀,重點要加強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
雖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作者在文字里想表達的情感,是透過文字直接溢出來的。我們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時,會建議先用批注法,邊讀邊批注,把有感觸、有想法、有疑惑的地方等直接標注。其次再選擇感受最深的詳細寫下來,只要能引發共鳴的,都可以摘記。再次,在腦中思考是否有曾經帶給自己相同的感受的書籍,不同的作者又是通過怎樣不同的寫法表達相同情感的。
讀書筆記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的有用在于長期性。方法自然不止以上所說,還有心得法、提綱法等。不管是哪種方法,老師都要注重到學生閱讀中的有效性,同時鍛煉好學生思維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邱華棟曾說過:閱讀不僅僅只要求閱讀文字本身,還應把里面的內容讀懂并能遷移運用。
綜上所述,我們要合理指導學生利用好讀書筆記摘錄的內容,逐步掌握把積累化優為己用的方法。希望學生在看起來的同時,勿忘動起手來,使閱讀真正有效起來。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