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敏惠
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丁肇中說過:“興趣比天才重要。”在影響人生規劃與發展的眾多因素中,興趣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托起理想的基石。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兒童只有對學習有了興趣,才會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對數學探究的欲望,生成愉悅而有效的學習體驗,形成“想學—愛學—學會—會學”的良性循環,這樣的興趣是學生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
如何在我們的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的體會是有以下幾點: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與對教師的認可和情感有很大的關系。親其師而信其道。孩子往往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教的課。因此,建立親切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教師如果經常與學生平等交流,用鼓勵和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那么學生從心理上就會對你產生親切感,學習也會進入輕松、愉快的狀態。例如:在課堂上,我會經常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讓孩子們體驗當老師的自信和快樂;課余時間,我會和他們一起玩一些數學游戲,聊聊他們喜歡的東西。這種交流讓學生覺得老師很親切,因此,學生都很喜歡上數學課,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很高。
二、聯系生活,學以致用,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知識。我們的教學如果脫離了生活,數學只是會做幾道題,這樣的數學課一定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也不會產生興趣。教師如果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變成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接近生活的有趣的問題;把生活中的數學搬入課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身邊熟悉的事物來進行教學,學生能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他們便會對數學知識感到親切可信,學習興趣也會倍增。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我就是先讓學生從認識紅領巾、觀看我們身邊的各種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物體入手來開始教學的。在教學認識基數、序數時,我給班級同學排隊,讓學生說一共有幾個,我是排在第幾來學習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概念。在學完《位置與順序》這一單元,我要學生當一名小小的導游,外出時用方位名詞給家里人介紹要去某地該怎么走,孩子們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在學完一個單元后,我都會布置學生思考:本單元的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自己編幾個生活中的題目。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他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就會增強。
三、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游戲是他們不可缺少的活動,當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去“做數學”,體現學習過程活動化。小學生好奇、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當他們課堂上能在游戲中學習,可以一邊玩一邊學,會是多么開心,學習的積極性一定是很高漲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放到他們喜歡的活動中去學,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直觀、有趣,學生會學得輕松。比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為了讓學生能熟練理解和記住數的組成,我用“對口令”的游戲來教學,“我出1”,學生對口令:“我出9,1和9湊成10”……這些游戲可以和同學或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玩。我還經常和學生玩一些猜數游戲等。活動多以比賽的形式開展,學生玩得開心,學得帶勁,玩中有思考,體驗更深刻。這樣游戲式的學習,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
四、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中,要多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想方設法讓學生多些成功的體驗,學生能自己完成的,老師不要代替,這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都有好處。我平時特別注重鼓勵和表揚,因此來引導和強化學生好的行為。有時一句小小的表揚,會讓孩子體驗到“我很棒”的快樂,也會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一位叫鄧××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找同學講話或做小動作,對學習沒有興趣,一天,我發現課前他的書擺放得最整齊,坐得也很端正,馬上就表揚了他;課堂中,又表揚他回答問題很正確,結果這節課他聽課很認真。后來只要發現他有進步,我都表揚他,現在,他每天都能自覺地遵守紀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高了,經常會過來問我一些數學問題。可見,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就是給孩子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在課堂上,我還經常用“你看,他回答得很響亮”“他聽得很認真”“他的課堂作業寫得真好”“你講的思路很清楚!你真聰明!”等這樣的語言來表揚學生。除了語言鼓勵,我還通過其他的方式激勵學生。如:送給回答問題積極的同學掌聲;讓表現好的學生給自己獎一朵花、一個笑臉、一面小紅旗;有進步了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夸夸自己等等。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表揚,學生會進步更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原動力。對學生來說,唯有熱愛數學,才能保持對數學持久的熱情,去克服和戰勝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把數學學好。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數學、體驗數學、實踐數學、運用數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讓學生愛學、能學、會學、樂學的目的。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