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萍
甘肅省金昌市總校第六小學始建于1989年,迄今為止學校共有24個教學班,1200多名學生,學校現有教職工62人,近些年來,學校堅持“辦社會滿意的教育”的辦學宗旨及“為學生成長奠定基礎,為教師發展創設環境”的辦學理念,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以黨建引領多措并舉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教學工作的常規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及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眾所周知,黨建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黨建的好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長遠發展,可以說,一所優秀的、有內涵的、有特色的、有持續發展力的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有一個強有力的優秀黨組織,有一整套科學的黨建機制,有一支黨性修養優良、業務能力較強、工作作風過硬和業績突出的黨員隊伍。本文作者從甘肅省金昌市總校第六小學校書記的角度出發,結合當前黨政形勢對如何切實抓好并落實本校校園黨建工作提出了以下幾點想法。
一、正教風,強化黨員服務意識
教師的文化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在校學生的學習質量及其日后的長遠發展,因此對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的思想建設及監督管理是校園黨建工作當中的首要內容。近些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教師以各種方式收受學生家長的紅包及禮品、消極執教甚至是侵害學生人身權利等惡性事件,一時間教師這一職業被社會輿論推向了風口浪尖,昔日眾人愛戴、學生敬仰的教師形象瞬間跌落谷底。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我對這一起起事件的發生感到痛心疾首,對這些事件當中的不良教師更是怒其不爭,他們因一己所為而損害了廣大教師群體的光輝形象。這些惡性事件更是又一次地為我們敲響了“抓黨建,正教風,樹師德”的沉重警鐘。
首先,在校教職工要塑造良好師德,古語有言:“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正教風首先就要求教師規范自己日常的行為習慣、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其次,愛崗敬業,獻身教育事業是黨建的思想基礎,教育是一個神圣、光榮的職業,而絕不是某些教師眼中用來壓榨學生、謀取利益的手段,這要求教師從執教之日起就要充分認識教師這一職業的根本意義所在,徹底消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等不良觀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充分認識到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最后,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黨建工作的核心,“愛為師之魂”,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夠得到學生全身心的信任與愛戴,才能夠真正地教好學生。
總而言之,教師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隊伍,是學生最直接的引路人之一,學校在黨建工作中最首要的任務便是對教風的育正,真正做到對教師的素質與作風緊抓、狠抓,堅決杜絕教師在校園教育中的不良觀念及行為,這也更需要黨員教師作出進一步的表率。
二、正家風,拓寬家校共育新渠道
“重教為根,家風好則個人強;家國為本,家風正則民族興。”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家庭教育對學生個人成長至關重要、無可替代的深刻影響。根據歷來多位教師的反映,不少學生學習及思想問題的根源都在于其不當甚至是缺失的家庭教育,問題生與學困生的成因與其家庭教育有著不可脫離的關系。因此,想要培養出品格健全、熱愛學習的合格人才,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正家風、拓寬家校共育新渠道才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民族復興的根本教育之道,關于這一點,國家相關領導人為我們作出了明確的表率與指引。
國家領導人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中,對樹立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近來國家領導人在重要談話中再次明確地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風氣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以黨內紀律規矩的方式,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在“齊家”思想的領導與指引下,我校推出了“家校聯手,托起祖國小太陽”這一正家風、抓黨建的活動,以學校黨員領導及學生家長中的黨員代表組成模范團體,定期在校舉辦家校教育交流探討會議,這一做法在短期內就取得了極大成效,根據各班主任的反饋信息,學生紛紛反映自己父母的行為習慣及對待自己的管教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各班級的問題學生、學困生也都有了看得見的進步,這使我感到欣慰,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對黨的尊敬與信任,堅定了抓黨建、促教育的決心。
在十九大啟幕的新時代,教育與家庭依然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黨建工作當中對教風與家風的育正決不能松懈。以上為我根據多年教育實踐及校園建設管理經驗對校園黨建工作提出的一些粗淺見解,望與各位共勉!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