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珍
摘 要:德育能夠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然而,就現今小學德育的開展狀況來看,并不是十分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校至今無法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致使他們過于功利性地去關注學生的成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學生的德育。此外,有些學校對德育的理解太過狹隘,某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依然不能對自己所教授的內容提起足夠的重視。就小學德育的現狀及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現狀;策略分析
一、小學德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目標過于浮夸
對于當前的小學教學來說,德育是評判其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校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將德育的目標設置得過于浮夸,甚至已經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而與此同時,其教學卻只流于表面,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要想真正實現小學德育教學的目標,可謂是非常不現實的。
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目前,很多教師開展德育教學時所用的教學方法是比較單一的,無論哪個年級的德育,其教學形式基本上千篇一律,所采用的大多都是“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通常就是給學生講一些與德育有關的小故事,而且在“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去聽那些故事。教師利用這樣的方式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所能記住的東西少之又少,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此外,部分學校的德育課是找其他科目教師兼任的,而這些教師在此之前幾乎從未受過專門的培訓,這使得這些教師的授課能力與專業的德育教師相去甚遠,因此,讓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德育教師的這種做法,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德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3.教學觀念陳舊
不少學校開展德育教學有些流于形式,再加上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導致其所開展的德育活動往往非常枯燥。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愛周而復始地去說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缺少一定的組織和規劃,這樣的教學勢必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二、提高小學德育教學有效性策略
1.按照學生的生活實際去設定教學目標
小學生畢竟年齡偏小,知識水平不高,而且其正確的德育觀還沒有完全形成,這使得他們不能十分清晰地去認識事物。小學時期的教育應以夯實小學生的德育基礎為目標,在這個時期,教師必須扎根學生群體之中,深入了解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年齡特征以及心理動態,并基于此,不斷思考和研究適宜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道德品質。教師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順應了他們認知水平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還能基于教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他們正確“三觀”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有效與否,會對德育教學的效果造成很大影響。但是縱觀傳統的教學模式,其單調的授課方式極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使一些學生對德育教學產生抵觸心理。所以,教師要想搞好德育教學,就必須積極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借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而讓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生活化教學,將德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建立聯系,如此一來,勢必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效果,而且,德育教學生活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表現欲,因為很多小學生都很愛與人談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這對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很有幫助的。再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來開展教學,不過在此之前,教師必須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然后依據教材內容去選擇適宜的視頻、配圖,進而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去刺激學生,借此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方法,可用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情境教學法、翻轉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等,對此,教師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自身的教學現狀靈活掌握。
3.注意多方滲透德育
僅靠德育課和德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各科教師都應該積極地負起責任來,抓住一切有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一些尖子生總愛搶答問題,雖然其積極發言值得肯定,但這些學生的行為卻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學生的思考造成了干擾。所以教師不妨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展開德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注意拿捏分寸,切莫打擊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此外,有關教師還應積極聯系學生的家長,并與學生家長就學生的德育問題達成共識,然后家校聯手,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如此一來,小學德育教學的效果勢必能得到有效達成。
小學德育教學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非凡。因此廣大小學教師務必要對學生的德育提起重視,然后以學生為中心來設定教學目標,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開展課程,并基于此,從多方滲透德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學德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慶華.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
[2]王婧.淺論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現狀與提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