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柱娟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是教師的智慧、才能的源頭,讀書是教師充電、教育工作創新保鮮的保障。因此利用悠長的暑假讀了幾本有關教育的書,其中有放假前學校給我們每人發的《做卓越的教師》一書。靜心細品了書中語言的魅力,領略了各教育專家的教育智慧和藝術,享受內心一次又一次的沖擊,收獲良多。
一、擺正心態,勇于面對各種挑戰。
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是我心中一直的追求。理想是美好的,然而要成為具有上述綜合能力這樣一位卓越的教師,又談何容易。所以這么多年下來,通過努力在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上,雖然有著一些進步與期待,但對于“卓越”一詞,漸漸覺得是那樣可望而不可及。而讀彭興順老師寫的《做卓越的教師》一書后,讓我對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有新的思考。
彭老師在書中用八章內容闡述了教師一生其實可以選擇做不同類型的教師。讓我明白每個人的差異有限,潛能無限,這一切只取決于我們看待事情的態度。反思自己過去對待追求理想的態度,心中雖然可望成為卓越的教師,但在各項重任務前總是望而止步。總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害怕改變,不愿去嘗試,從而無法進步,漸漸失去對理想追求的熱情。現在才漸明白其實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自己沒有面對各種挑戰的勇氣,是自己的惰性,讓自己固步自封。有人曾這樣說過:人,往往習慣于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在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或者超過自己目前能力的任務的時候,通常會裹足不前,產生畏懼心理。長此以往,人們就會在輕松中信步不前,喪失進步的動力和機會。但如果我們愿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休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正是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成績與能力嗎?因為人的潛能往往是無限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自己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時候,只要我們敢于“跳起來摘桃子”,我們就能獲得成功。所以我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勇敢前行,就算不能成為卓越的老師,也要無愧于自己的事業。
二、正視不足,爭當孩子心靈的呵護者
“反思過去,我真的很后悔……同時,也有兩個小小的的乞求:一是乞求我們的老師,不要用異常的眼光來看我們這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能給我一個笑臉。二是乞求我們的老師不僅要教我們學會學習知識,還要教我們學會做人、學會處世、學會交朋友。”這是彭老師在其一次講學時,由于大會的安排下走進一所縣城看守所,聆聽了一位少年犯想對當年在校時的老師所發自的內心的呼喊。看著這個少年犯寫給他的老師的這一番話的時候,我反思自己對學生的點滴,心里覺得有愧于自己的學生。我想,對于紀律差,學習成績差的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是多么喝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哪怕是一個不經意的笑容。
這么多年來,曾多少次抱怨自己所帶的班能差,當開展班級管理與教學工作上不順心的時候,時兒由于不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帶著負面情緒面對學生,對于那些調皮的學生經常冷語批評。我想孩子們的心里一定很難過,他們也想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做。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確實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重班級管理、紀律的養成,輕學生內心感受的顧及、健全心理的輔導。因此在接下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但要重抓班級制度的健全、班干部的培養、習慣養成工作的細化,更要注重學生心靈的呵護。因為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是脆弱的,是嬌嫩的,教師一定要謹慎對待,一定要精心呵護;絕不能馬馬虎虎,精心大意,更不能熟視無睹,視若罔聞。而是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學會愛學生,尊重學生,小心呵護學生的自尊重心
蘇格拉底說:“一個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備自尊心與自信心這兩個條件。”可見,自尊對一個人是何等重要。孩子們的自尊心更需要我們細心呵護。所以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我們要注意提高保護學生自尊心的技巧:
(1)在課堂提問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根據問題的深淺層次、難易程度來確定不同的回答對象。如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那些立即能找到答案的簡單問題,這樣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并獲得成功的體驗;驛于難度較大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或多名學生一起來回答,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能利用集體的智慧,增強學生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請記住,后進生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傷害,老師在提高時更要特別注意保護。
(2)在開展集體活動中,老師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充分地表現自己,特別是那些后進生,不能把他們排斥在大集體之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發揮他們的強項,從而減少失敗,多體驗成功,這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此外,要教育學生在別人失敗的時候,絕不能冷言嘲笑,要多站要別人的立場思考、體會,營造一個團結的集體。
(3)在批評犯錯的學生時,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其自尊心為前提;要就事論事,不要輕易地把學生以往的錯誤聯系起來;要對事不對人,對好學生和后進生一視同仁;批評時,絕不能涉及學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不要用輕蔑的言辭對待學生,評語要準確、恰如其分。否則會對學生帶來莫大的傷害。自尊心是我們靈魂的杠桿,是促使我們不斷向上的原動力,請細心呵護吧!
(二)愛學生,尊重學生,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的錯誤
俗語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片長勢良好的莊稼地里,難免會出現一兩棵雜草。而我們的學生作為發展變化的、具有主觀能力性的個體,在日常教育實踐中,學生難免會犯錯誤。面對著學生所犯的錯誤,不能用粗暴與野蠻的態度急于去批判、去懲處。我們不防試著以下的做法:(1)寬容對待學生的錯誤。在教育實踐中,對待常犯錯誤的學生,我們應該以寬容之心,容許孩子們犯錯誤,并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引導他們以此為戒。切忌,我們不能圖一時的痛快,就破口大罵;圖一時的輕快,就草率了事。這會傷害到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使他們的自尊受到嚴重的傷害。
(2)為學生走出錯誤和尷尬提供機會。面對學生做出的錯事,我們不必“大驚小怪,不依不饒”,不防放他們一馬,再用愛心與智慧給他們一個走出錯誤和尷尬的臺階,呵護他們的自尊,讓他們感受到教育的寬容與善良。要明白,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表揚,我們一定要學會從孩子們一生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給他們改正的機會,盡萬分的努力去教育他們。
我想,在日后的工作里,應不時停下“忙碌”的步伐,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給學生帶來傷害,用心愛著自己的學生,讓他們不但能成才,更能“成人”。
悠長假期即將結束,離成為卓越的教師還很遠,但勤于讀書習慣不能變,追求理想的心必須堅定,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