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宏麗
在小學學習過程中,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從眾多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營養,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在素質教育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與建立,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我認為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一、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就能對學生的情操進行熏陶。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是新課改教學背景下的教學指標,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樣需要建立在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因此,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會更深刻。創設一種審美意境,這些都能引起學生的美感,抓意境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到審美教育。
赫爾巴特說:“教育應以興趣為基礎,并應把引起和培養人的多方面的興趣作為自己的一項任務。”培養學生對語文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啟示很多,只要老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豐富自身的知識素養,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自己的一項研究課題,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激發他們的興趣,使語文課生動活潑,就能讓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來學習語文,盡情地感受語文知識帶給他們的快樂,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讓語文課堂教學綻放光彩,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審美教育
教學中,讓學生在愉悅中快樂學習,感受到與美同行,使課堂教學處處綻放光彩,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陶冶情操。
語言作為情景教學的有效手段來看,在語文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是語文課堂的活力;富有情感的語言是語文課堂的血液。善于應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在優美的語言啟迪下達到會學和學會的目的,學生產生興趣,激發情感,樂學情緒到位,再配上形體語言,刺激學生的接受能力,目標很快完成。我們語文老師,都應該用自己最美的語言教育更多的學生,讓我們的語文課閃亮生輝,把美麗的“陽光”播灑到每一位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快樂成長。感受美,接受美的教育,陶冶情操。語言美很重要,字體美也特別重要。書法是一種藝術,除了課堂教學老師美的語言,還必須有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板書。端莊秀雅、具有美感的字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的愉悅中學習,融美育與智育于一體,受到美的陶冶。
三、引導學生感受、鑒賞教材的美
好的文學作品,能將讀者帶到絕美的意境中徜徉。在語文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的優美句段,去引發孩子對美的探索,去感觸語言帶給他們的震撼,讓孩子在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得到發展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的能力
1、巧用媒體,品味教材語言美
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需要,適時選用相應的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指導學生主動去發現語言美,仔細品味課文中的語言美。例如:我在執教《翠鳥》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處。回答時,有的學生說喜歡描寫翠鳥羽毛的句子。我就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小節,找找美的地方,同時在大屏幕上打出相關句子,并附上一幅翠鳥的圖片。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句子和教師寫的句子的比較,得到了這樣的感受:書本上的句子用詞優美,準確、精致地刻畫了翠鳥羽毛的色彩和花紋的美麗,還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寫生動具體,使翠鳥顯得更加活潑可愛。而教師出示的句子則缺乏這種美感。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親身體味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句子的優美形象,進而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2、誦讀是品味語言美的關鍵
只有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才能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情懷。才能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誦讀是引領學生品味語言美的法寶。學習《匆匆》的時候,品味《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教師指導朗讀,學生反復的誦讀,配上舒緩的音樂,語言的魅力會被放大無數并直達內心深處。
3、發揮想象,感受教材中的語言美
想象是語言感受的發酵劑。在教學中,我依據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指導學生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文中描寫的人、事、景、物變成生動的畫面,一句話一幅圖,一段話幾幅圖展現在腦海里,形成鮮明的“內心視象。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我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語言美,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根據教師的點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發著芬芳,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借著長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再指導學生誦讀,也就水到渠成。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走近語言,感悟語言,在日積月累的品味中感知文字的質地與芳香。引導學生去發現,獲得最真切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
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學習、積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發展,選擇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知識同時,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審美觀,使思想境界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