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章
摘要:舞蹈因其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在教學形式上一直以口傳身授為主。幼師的舞蹈教學以教授學生舞蹈技能為主,兼有理論知識的灌輸。因此在教學中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基本功訓練則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幼兒舞蹈教學;舞蹈基本功
幼師舞蹈教育屬于藝術領域教育。它是萌發幼兒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情感體驗的先驅,是培養幼兒運用形體動作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有效途徑,所以說在幼師專業的課程中,舞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而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舞蹈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舞蹈基本功。
一、幼師舞蹈基本功的訓練的內容及重要性
舞蹈基本功對幼師專業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基本功的訓練中,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形態,使其肢體的柔韌度增強,使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各關節的柔韌力量不斷加強,還能培養其音樂感、節奏感和韻律感。學生通過刻苦的磨練,久而久之,她們的基本功的動作必然會達到定型的姿態。動作定型了,他們在舞蹈中運用起來就會表現的非常自信和自然,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能表現出手、眼、身、步各種動作的韻律。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舞蹈基本功,才能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才會體現出動作的美感。經常進行訓練者和不經常進行訓練者是大不一樣。如腿部肌肉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過造型而表現出來。因此基本功訓練,對學習舞蹈動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學生的舞蹈基本功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芭蕾舞手型手位、腳型腳位、身韻組合練習、腰腿的軟開度訓練(包括壓腿、踢腿、甩腰、擦地與小踢腿、腿的控制能力、小跳、中跳、大跳、翻身、側身翻等),還可以擴展到前翻、后翻、跳轉、平轉等較高難度動作,先進行介紹性的講解,從理論上告訴學生如何完成動作,以多媒體展示的形式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其學習興趣。2.因材施教,挖掘潛能。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具備的能力,如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等。而特殊能力專指在某種專業領域或從事某種特殊行業需要的能力,如音樂、舞蹈、繪畫、體育、文學創作等等。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礎,而特殊能力是更高層次的能力體現。從這一角度看,學生在學習舞蹈時,應該具備的特殊能力包括模仿能力、音樂感受能力、藝術表現力、動作協調能力等。
二、在舞蹈基本功教學中技術訓練的融入
在進行舞蹈的基本功訓練的同時,應把技術訓練運用到基本功訓練中去并與表演性組合或具體的作品相結合,使之進入某種輕松活潑的狀態之中。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基本功訓練得到充分的運用和強有力的展示。在學生掌握動作的同時,還要滲透充滿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藝術語言,使其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自由的創造性地表演舞蹈動作。這樣才能以情動人,達到“以舞帶情”,“以情舞動”的藝術效果。這種“情動并茂”的表演才能化為動態美的藝術形象,才能引起觀眾的審美興趣,得到觀眾的認可和贊賞,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在基本功訓練的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參加藝術實踐,通過各式各樣的演出,可帶動學生學習基本功的熱情,并強化基本功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可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為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才能夠真正地從課堂邁向舞臺。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舞蹈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強調高技巧、高難度,而是舞蹈技能與教學能力相互整合發展的一個過程,重點是將舞蹈教育與幼兒教育相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幼兒園舞蹈教學實踐奠定基礎。
三、幼師舞蹈基本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舞蹈教學中,首先應加強學生文化知識、音樂基礎知識、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舞蹈作品的鑒賞。在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中,應結合不同地域民俗民情,對創作素材中的民族歷史,宗教習慣、風土人情、音樂文學語言、文化習俗等進行深入分析,增強學生的文學修養。在舞蹈基本動作和技巧的基礎訓練中,首先要通過反復訓練讓學生理解動作的分解和要領,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樂感”訓練,讓學生理解音樂的豐富內涵和動力,感受到不同樂曲在不同舞種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體味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和渾然一體的藝術魅力。舞蹈學生的專業素質包括力量、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也就是所謂的“直、繃、較、開。”針對舞蹈初學者身體自然條件的差距,在進行基本訓練中應運用各種方法使他們盡快具備專業素質的條件。
總之,幼師專業學生大多數是沒有舞蹈基礎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從基本的“站立”開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舞蹈站立姿勢;在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形體訓練,學習芭蕾手位、腳位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姿態和協調性。在進一步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時,要以“培養舞蹈教學能力”為基本目標,從而進行基本的技能動作訓練,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的教學素材,如練習“小踢腿”、“大踢腿”、“小跳”等。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會學習藏族、漢族、蒙古族、傣族以及維吾爾族五大民族舞蹈,教師需要根據每種舞蹈民族特色和難度來選擇基本的訓練組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豐富學生的舞蹈知識,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為舞蹈教學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董惠.談幼師舞蹈教學中的“教”“編”結合[J].黃河之聲,2008(5).
[2]黃娟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強化實用性能力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