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江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白銀 730900)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學生學習成長的整個過程,其不僅承載著教授學生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體育意識的基礎教育職能,更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而規則教育就是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學校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育的規則性、交往性和實踐性特征更為突出,學生需在教師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規則和運動規范進行相應的體育活動,故而在體育教育中開展規則教育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目前,學校體育教育規則教育的實施途徑主要有體育游戲、課堂紀律和體育競賽3種,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注意積極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認真講解并帶頭遵守相應的體育規則和運動規范,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增強學生正義感,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本文圍繞體育教育規則教育,就學校體育開展規則教育的必要性和具體的教學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就學校教育而言,規則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實現幫助教育對象進一步符合制度化教育愿望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學校規則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價值就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認同法律、道德、風俗習慣、宗教習慣等各類社會規則,具備內化的程序規則意識,且可以自覺遵守并服從法律的自主自律的合格公民。另一方面,規則意識也是公民意識內涵的重要表現,只有公民服從、遵守相應的社會規則,才能確保各項社會行為的順利發展,維持社會秩序穩定,可以定性地說規則是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石,是社會文明發展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基本要素,自覺遵守規則是每一位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都應具備的良好素質。學校是青少年接受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教學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學生個人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關注,相應提高了對學校規則教育科學性和實效性的實際要求。在這種環境背景下,學校體育教育需積極承擔起自身的素質教育職責,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措施,深化學生對規則、競技體育精神及公平公正理念等規則理念的認識和理解,進而增強學生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提高學生的道德品格素養,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與學校教育的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育具有鮮明的規則性、實踐性和交往性特征,在體育教育中純思維活動的占比相對較小,更多地需要學生在不同的空間、時間及自然條件下進行動態的運動,在以規則限制競賽為主要組織行為、身體練習為基礎手段的活動中,通過腦力和體力的共同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思維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即體育教育是一種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高度契合,且是人際關系活躍的實踐性課程體系。因此,體育課程自然帶有一種角色扮演的教學情景,且教學場所相對開放,在體育教育過程中開展規則教育可有效避免教學空洞無物、紙上談兵等問題,并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生動的教育印象,促使規則教育在學生的思維中扎根,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交往性特征也是體育教育表現出的一種較為突出的特征。從體育教學實踐的角度分析,體育教學往往會伴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交互活動和相互作用,師生間的關系較為緊密。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不再是封閉的學習個體,而是在一種群體的環境下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學生需要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和同學的配合完成相應的體育活動,故而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升。目前,學校體育教育主要有分組練習、集體練習、體育競賽、個人活動等方式,其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其他學科很難與之比擬的,而“體育規則”和“運動規范”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隨著體育課程的深入進行,學生對“規則”的理解和認識也會逐漸的加深,同時頻繁、有效的人際交往也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成長。除了上文提到的實踐性、交往性特征外,體育教育還具有規則性特征,這也是體育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就體育教學實踐而言,無論是休閑體育項目還是競技體育項目,只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就必須了解并遵守相應的體育活動規則,否則就失去了運動的本源內涵。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體育競賽規則是人類公共活動規范和社會法制在體育領域的一種模擬和縮影,學生遵守體育活動規則,就表明其在某種角色下承擔相應的職責和義務,這種過程也就是個體社會化和社會角色扮演的過程。以跳遠比賽為例,如運動員發生踏板犯規,即使他的成績再好也會被記零分,并且這種規則的約束是十分強硬的,無論運動員踏板犯規的動作有多“輕微”,只要發生了這種違規現象,就必然會引發“成績記零”的嚴重后果。在現實社會中,同樣存在著眾多的規則束縛,并且這種規則束縛保障著社會的穩定和安全。因此,教師應借助體育教育幫助學生習慣并接受規則,在一種模擬社會情境中,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規范,并逐步將這種行為準則融入學生的思維,成為學生自身的一種行事準則和行為習慣。
規則具體是指“引導人們在社會從事相關行為、維持社會秩序、給予受害者相應救濟的基本規定和要求的準則”,其本身帶有一定的約束屬性,但學校規則教育不等同于對學生活動自由發揮的約束和限制,這種關系類似于“法律與自由”的關系。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堅持學生本位思想開展教學,就學校體育教育而言,教師需根據學生的主觀學習需求和體育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設置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感受規則的內涵,最終使學生自主地遵守規則,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行為習慣。
規則教育側重于引導學生習慣規則和了解規則,進而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良好的規則意識和道德行為準則。但在規則教育過程中,教師還需加強對學生興趣和愛好的關注,重點處理好規則與開放間的關系,借助合理的課程內容安排,實現規則與開放的有機融合,從而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自我意識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展現,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觀點,最終實現學生個性和規則品質的和諧發展。這種思想的開放性引導,在規則教育中十分必要,如教師僅僅關注規則的要求,而忽略了學生主觀學習需求,甚至限制學生的自我表達,就必然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阻礙正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就體育教育規則教育而言,體育課堂紀律是其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也是學生必須確保遵守的基本要求,只有學生全面服從、遵守課堂紀律,才能確保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有效落實。體育課堂紀律不僅是針對學生行為的標準要求,其中也包含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要求,是教師和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共同遵守和執行的一種課堂行為規范,同時也是教師維護課堂教學秩序,激勵學生參與課堂體育活動,組織和處理課堂違紀行為的主要手段。米歇爾.福柯認為:“紀律是使人們從有可能對人體的運作加以精心的控制,不斷征服人體的各種力量,并強加給這些力量以一種馴順。”即通過運動、姿勢、速度、態度等層面的強制措施,實現“有活力、被規訓、受管理的身體”,而不是“僅能聽課、發言的身體”的過程。體育教育過程中的課堂紀律要求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的依從度和執行效率,并聯合常規體育教學中涉及的隊列調動、集合整隊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紀律意識。另外,強調課堂紀律和運動規范,也是對學生安全的一種保護,尤其在一些競爭性較為強烈或運動強度相對較大的體育項目中,如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規則并遵守規則進行活動,就容易發生意外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常見問題包括學生未按學校規定穿著運動鞋參與體育課、無視體育運動規則進行體育活動等。
體育運動兼顧休閑娛樂性和競技性2大特征,除了正規的體育知識教學和體育訓練之外,體育游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參與較為積極的一個教學環節。體育游戲并不是單純的游戲活動,其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進行設計和開展,大多是與運動專項技術相關聯的游戲活動,普遍側重于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深化理解或身體素質的強化提高。與常規性的體育動作教學相比,體育游戲的娛樂性更強,而這種娛樂性往往是通過特殊的規則要求實現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遵守規則在體育游戲中更為重要,是體育游戲正常進行和游戲內涵得以充分體現的重要保障。從規則教育的角度分析,教師首先要對游戲規則進行強調,通過全面細致的規則介紹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游戲的玩法和活動形式,從而為游戲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游戲基礎;教師應擅于利用游戲懲罰進行規則教育。游戲懲罰環節通常是體育游戲的高潮部分,但由于懲罰自身的獨特屬性影響,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真正地認同并接受懲罰。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引導,重點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懲罰的意義和目的,明確懲罰不僅僅是體育活動的一部分,更是規則準則的一種外在表現,從而深化學生對規則和懲罰的認識和理解,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準則。另外,在學生基本掌握游戲規則和內涵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對學生自主性的游戲創新進行引導,通過學生自主創新游戲規則的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游戲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規則和遵守規則的認識。以某學校籃球課程為例,教師在完成基礎傳球教學的同時,將學生分為3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傳球練習游戲設計比賽,要求游戲具有新意且必須包含課堂教授的傳球技巧訓練。小組做出游戲方案后,由其他小組進行體驗,最終由全班同學投票得出“最佳傳球練習游戲”的稱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在參與游戲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對傳球技術動作及游戲規則在游戲設計中的重要性都會產生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在游戲體驗階段學生個人的運動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
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點突出了體育活動的競技性特征,是體育精神和體育核心價值的集中體現。與常規性的體育教學和日常的體育游戲相比,體育競賽更加正式和規范,參賽運動員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審視,在這種角色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感受規則嚴格的一面,并且在特定的競賽環境下,學生也更容易潛移默化地形成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全面提高對規則教育的重視,在堅持學生本位思想的基礎上,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安排,合理調整課堂教學方法,通過規則教育在課堂紀律、體育活動、體育競賽等方面的有效滲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準則,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1]張文天,駱秉全.論體育教育中的規則教育及其價值[J ].體育文化導刊,2013(9).
[2]馬志云.探討體育教育中的規則教育及其價值[J ].科技經濟市場,2015(11).
[3]王洋洋.試析體育教育中的規則教育及其價值[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