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正處梅雨季節,臨近高溫季節,河蟹養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難度大的特點,不能有絲毫松懈麻痹思想,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四次蛻殼食量將增加,應及時調整投餌量,日投喂量一般應控制在其存塘量的8%~12%,餌料的投喂重點以小魚為主,日投喂小魚667平方米達1 500克左右,并搭配適量的顆粒飼料、小麥、豆粕、玉米、黃豆、蠶豆等,動物性飼料所占比例應不低于60%。
現在正處于梅雨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氣壓低、濕度大、光照少,伊樂藻、苦草頂端出水部分易腐爛,致病細菌大量繁殖,有機物質分解不徹底,產生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引起生態環境的惡化。
因此,當前是河蟹病害防治的關鍵時刻,應結合養殖過程中餌料投喂、水質調控、水體生態環境營造等開展防治工作。在第四次蛻殼以后要進行1次殺菌消毒,特別是在第三次蛻殼以后這項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尤為重要。
現在也是微生物制劑應用效果較好的時期,可廣泛使用、定期使用,一般7~10天左右用一次,既可調節水質保持水體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可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蟹池中早期布局的各類水草均處于生長旺盛期,應做好水草的養護工作,水草長勢不好的池塘應在水草區域適度施肥,水草不足的區域要及時補種或移植,爭取做到池塘中水草疏密相間,合理布局,池塘生態環境良好。
圍網種植輪葉黑藻的池塘,尚未撤除圍網的應視水草生長情況決定圍網撤除;環溝深處的伊樂藻應進行部分清除與移栽,防止高溫季節因水草腐爛而敗壞水質從而引發疾病。
在清除伊樂藻過程中,應做到少量多次,邊改底邊清除,防止池塘底層有毒的害物質泛池敗水。對尚未補放螺螄的池塘,可在蛻殼后投放一批優質活螺螄,投放量視螺螄存塘量而定,普遍可投667平方米150千克左右。
河蟹養殖池塘水質應保持鮮、活、嫩、爽,池塘水位一般要求達到較高水位,在蛻殼前可潑灑一次生石灰進行調節水質,生石灰用量不宜過高,要求每米水深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千克左右,適度增加水體中的鈣離子含量。
由于氣溫較高,河蟹活動量增加,可能由于投喂量不足、水質調節不好、水體活動空間小、殺菌消毒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池水渾濁,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如調整餌料、品種,調節水質、增加水位,殺菌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劑等相應措施,保持池塘水質清爽,水質清爽的池塘應考慮適度肥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左右,有利于河蟹的的健康生長。
(據中國水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