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7月15日,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在俄羅斯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場內舉行。炎炎夏日里,看著球賽、喝著啤酒、吃著小龍蝦是球迷們的絕配。本已是超級“網紅”的小龍蝦有望借世界杯再添一把火。但球迷們擔心的是,身價不菲的小龍蝦還能不能一大盤一大盤撒著歡兒的開吃?
世界杯是2018年的熱點事件,小龍蝦的銷量肯定比去年要多。”北京簋街胡大飯館企劃人員方緒虎說,他早已提前備戰,與小龍蝦養殖基地簽訂保障供應協議,同時胡大飯館還特意新建了一個保鮮庫。
正是對 “世界杯經濟”的強烈預期,商家對今年小龍蝦的火爆信心滿滿,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每日優鮮水產負責人王帥說,2018年湖北潛江、洪湖等地小龍蝦主產區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原本每年四五月是小龍蝦訂貨季,2018年很多商家早在3月就開始下手,一度將小龍蝦價格推漲到歷史最高位。不過,隨著供應量加大,目前小龍蝦價格已明顯回落。
湖北洪湖小龍蝦養殖戶王先生說,他所在的養殖基地每天有七八十噸出貨量,“優先供給電商。由于市場需求量太大,很多線下客戶都拿不到貨。”據他介紹,“總體看,小龍蝦價格比往年至少每千克高出6元。”至于漲價原因,他分析說,市場需求量太大,各方資本涌入,就把價格抬上去了。
京深海鮮市場小龍蝦批發商佘經理也深有同感。 “像今年這樣,價格一浮動就是兩三元的情況還是頭一回。”他分析說,巨量資金搶貨導致傳統批發商跟不上節奏。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小龍蝦從區域美食變成全國性 “網紅”食品的速度太快,產業端還無法跟上這種變化。由于產業端供給不足,小龍蝦的價格上漲或能貫穿全年,而在零售端,預計2018年價格漲幅在15%左右。
其實,從2015年以來,小龍蝦就告別了廉價小吃的身份。“總體來說,人均消費還是在正常范圍內,應該在150元以內。”簋街一家餐廳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店內的小龍蝦論只賣,每只從 4元、6元、8元、10元、15元不等,一般倆人吃,點十幾只小龍蝦,再加點涼菜,算下來人均消費在140~150元。“不過在小龍蝦單品店,如果論份賣,一份就要200元左右,人均消費200元甚至更多,也不算稀奇。”
從大眾點評平臺看,簋街幾家小龍蝦門店人均消費在126元~174元。而簋街之外的一些小龍蝦餐館,價格高低則相差更大,在107~224元,其中人均消費150元左右者居多。
“80后”白領周女士是小龍蝦的鐵粉兒。不過,現在她更喜歡在網上買半成品回家吃。“去餐廳吃總是不過癮。”
繼多家外賣餐廳專推麻小之后,電商平臺也盯上了深加工的小龍蝦半成品生意。如每日優鮮去年“爆料麻小”上市后全年共銷售1 600多萬只,今年則把銷售目標定為1億只,是2017年的6倍多。5月11日小龍蝦上市當天,每日優鮮在北京地區就賣出超百萬只,價格為59.8元~129.8元/千克。不過,這對電商的配送能力、保鮮手段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另外,在各種微店渠道,小龍蝦的深加工售賣也非常流行,讓消費者可以享受相對廉價的小龍蝦。另據了解,上市公司周黑鴨也盯上了小龍蝦,2017年5月,周黑鴨推出全新品牌“聚一蝦”,世界杯期間成為其重點推廣的休閑食品。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小龍蝦產業迎來歷史新高,67萬公頃的養殖面積,100萬噸的產量,實現2 0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收入,從業人員多達500萬人。
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國小龍蝦產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更缺少行業標準。從養殖加工到產品品質,各環節都難以保證規范化、標準化。對此,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近日對外發布了 《活淡水小龍蝦》、《凍小龍蝦尾》、《凍調味油炸小龍蝦》等三項團體標準。根據新出臺的標準,小龍蝦將被分級,比如根據單只活蝦重量及每千克的只數,把活蝦分為七個等級;按成品小龍蝦個體重量,分為五個等級。
業內人士預測,標準出臺釋放出規范化發展的信號,將會讓日漸龐大的小龍蝦產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據《中國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