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幼兒園 朱家紅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研究人類力量、美德、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強調研究人性的優點與價值,提出了積極的組織機構、積極的主觀體驗和積極的個人特質對人的未來和發展前景的促進作用。幼兒園的教師隊伍為每班兩教一保,即兩個教師和一個保育老師,保育老師作為幼兒教師的助手,對其職責的理解、對自我角色的認知以及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但幼兒園保育老師多為聘用人員,他們學歷偏低,年齡相差較大,缺乏專業化的能力,認為自己的工作只是輔助,幕后默默做好一些事情就行,不太愿意走到前面來。在保育隊伍管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保育老師以積極的理念看待工作,以積極的方式協助教師組織幼兒活動,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保育老師的綜合素養。
積極心理學認為,一個積極機構的特質在于能夠培養和鼓勵組織內的成員,并且能夠成為他們自我身份和自尊的來源。基于幼兒園保育老師目前的職業狀況,他們很“自卑”地處于被管理者的依從地位。而其實,在保育老師內心,他們也渴望自己成為幼兒園的主人,渴求公開、公正、公平的透明管理。
保育老師小王進入幼兒園工作一年了,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每天早上總是第一個來到幼兒園,以清潔的環境來迎接孩子們;幼兒午睡時,她從不離崗,巡回觀察幼兒的睡眠情況,為蹬被的幼兒蓋被,關注幼兒睡姿;工作中積極參加幼兒園各項活動,可是家長滿意度測評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她特別自卑。她總是感覺自己只是保育老師,只要打掃好班級衛生,照顧好幼兒的生活就行,其他的事應該由班級老師說了算。比如:早上幼兒來園時,孩子們看見小王老師大聲地說:王老師早,而小王只是小聲應答,便繼續埋頭做她的衛生工作,不知主動迎接幼兒,用教師自身的禮貌行為影響孩子,讓孩子感覺老師是多么喜歡他;其次,下午幼兒離園時,她很少主動站在活動室門前迎接家長,有時站在角落里觀察幼兒和家長,有時只顧個別幼兒游戲而不能關注所有的幼兒。家長與她溝通時,她總是讓她問配班的兩位老師,家長漸漸地失去對該保育老師的專業信任感。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保育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互動是幼兒園精神環境的重要部分。保育老師除了對幼兒進行有效的生活服務,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外,還應與幼兒建立平等、親密的關系,滿足其情感需要。針對這一現狀,作為園長不僅要及時發現保育老師工作的“優”與“弊”,肯定優秀做法,探討需要改善的地方,還要針對保育老師不同的個性與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為她們安排一位負責、有教育經驗的配班教師,發揮保育隊伍里資深的、有特長的老師的作用,安排她們一師多徒、一徒多師多形式結對,鼓勵保育老師多向身邊的老師學習,提高保教能力、班級管理以及特長能力,讓孩子接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從而實現保育老師自己的人生價值。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力的提升又可促進積極體驗的獲得,可見積極體驗和能力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保育老師的一些職業特點促使他們會從健康、安全的角度多做思考,能在保育工作上做好有力的保障。保育老師各自的特長能作為有效資源,推動班級課程的多方位開展,促進課程的多點開花。保育老師團結協作的精神會讓老師在開展活動時無后顧之憂,他們也會多提醒老師,從而有效保障班級一日常規活動以及特色活動的開展。
保育沙龍討論會上,大家列舉課程游戲化實施以來,自主餐點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園長、保健教師和保育教師一起分享好的經驗,提出困惑,互相解答,積極互動,對自主餐點所折射出來的新的教育理念進一步解讀。

問題情境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保育老師的位置應與自主餐點的空間、盥洗室的出口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生態圈。用掃視的方法保證每位幼兒完成洗手程序后進入餐點區域。幼兒吃得過少怎么辦?幼兒吃點心前不洗手,怎么辦?沉浸于游戲情境中。有的點心不喜歡。增加品種,及時運用正面鼓勵法。部分幼兒不吃點心怎么辦?只顧玩,不想著吃。需要根據不同年齡班的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使用標記法。幼兒不想進入餐點區域怎么辦?需要老師反復督促才來吃點心。創設溫馨的、能激發幼兒食欲的餐點小時空。
以往幼兒吃點心是在同一時間,吃相同種類和相同數量的點心,動作、時間節點整齊劃一。課程游戲化實施以來,幼兒的點心是安排在區域游戲區間內,幼兒自由選擇時間,進入餐點區域,平行選擇食物類型,自主決定用餐量。自主餐點實施過程中,幼兒不洗手吃點心,班級點心剩余多現象比較普遍。通過沙龍研討,保育老師發現形成這些現象的內在原因是各不相同的,通過研討發現:只有認真觀察孩子,了解深層次原因,才能針對不同情況,找到最合適的解決問題的個性化實施策略。保育老師的研討,能夠有效應對幼兒的自主餐點時的困惑和需求,能夠學著以專業的心智去觀察和理解教育,并帶著自己的教育主張去做好保育工作。
針對保育老師很多出于非專業的情況,幼兒園可以多渠道引導保育老師參與主觀積極的體驗,有計劃地對她們進行基本功培訓與過關考核。如:自然角種植與維護、繪畫、折紙、泥工、講故事、玩具拼搭等基本功培訓與過關考核,促進保育老師專業理念提升,讓保育老師另一面的精彩呈現給大家,及時展示她們的成果、進步,給她們一份肯定、一份榮譽,推動她們用“心”工作,不斷提高工作積極性。
積極心理學要求我們用一種欣賞的、開放性的、發展性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的潛能、動機和力量。因為,每個人的過去不等于他們的未來,他們都有很強的可塑性。從時間維度來說,他們能在一日活動的生活環節多去了解孩子;從思維角度來說,他們在思維方式上不局限,能從另外的層面啟發老師們;從處理問題方法層面,她們會多從保育角度出發,關愛孩子的健康。
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保育教師需要經常配合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為了了解更多的游戲內容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幼兒園開展了保育教師組織游戲觀摩活動。首先由保育教師學會玩10種游戲內容,然后讓保育教師現場組織自己班級游戲活動,由園長、骨干教師對游戲活動進行評價,保育教師自主反思游戲組織的得與失,從而獲得成長。
保育老師通過學習10種游戲內容,一方面使得保育教師擁有了一個日常游戲教學資源,在游戲活動中保育教師可以“有米下鍋”豐富幼兒游戲生活;另一方面在學習10種游戲的過程中,保育教師通過理解游戲規則,從而能夠在輔助教師組織游戲時及時發現和有效應對幼兒游戲時的挫折與需求。由保育教師組織一次游戲活動,雖然在組織的過程中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完美之處,但是過程即是目的,保育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活動結束后幼兒園趁熱打鐵,組織保育老師結合實踐進行研討,說出自己的見解,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從各個層面推動她們的歷練與成長。
保育老師既是保育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對幼兒的成長、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幼兒園應指導保育老師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制定專業成長規劃,從學歷提升、保教技能、操作演練、研修培訓等方面確定每年的目標,及時總結完成情況,分析目標未能達成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及努力方向,從而不斷提升保育老師的保教能力與專業水平。
總之,幼兒園應立足環境營造、活動引領、示范帶動等多種途徑,有效整合自身優勢資源,揚長補短,提升保育老師的保教水平、工作能力,建構進步階梯,增強保育老師職業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