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分級目標中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初中階段語言技能三級目標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4萬詞以上,四級目標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0萬詞以上,五級目標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初中階段的7~9年級分別完成三、四、五級目標。參照課標對中學生提出閱讀要求,但單憑課堂英語教學的閱讀量顯然不能達到相應標準。為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制定并實施了相應的中學生英語文學閱讀計劃。
一、英語文學閱讀的目的
用英語文學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這一目的是廣大師生以及家長的基本愿望。廣泛閱讀可以增加中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有效的閱讀技巧,獲得相應的英語語感并轉化為特定的語言運用能力。
文學閱讀豐富學生的生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領略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緩解了單純文化知識學習的枯燥乏味。從經典文學典籍中,中學生可以學到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可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養成通情達理的性情。
二、英語文學閱讀材料的選擇
閱讀材料的選擇是有效閱讀成敗的關鍵。根據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說理論,理想的語言輸入應具備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趣味與關聯(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語法程序(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略高于學生的當前水平(i+1)。i代表學習者目前所處的語言水平,i+1是學習者通過學習應達到的語言水平,向其輸入的語言信息只能稍微超出其當前所處的語言水平。
依據Krashen的理論,學校選擇了譯林出版社的津津有味讀經典系列叢書。這套讀本不僅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更是匯集了西方文學的經典,充分考慮了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語言層面而言,經過語言專家對經典文學的改寫,語言規范而優美又符合學生的語言水平,同時附有表演短劇劇本、評價手冊和MP3音頻。結合學校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時間安排,學校七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書目有《快樂王子》(The Happy Prince)、《皇帝的新裝》(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亞洲民間故事》(Favorite Asian Folk Tales)、《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八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書目有《愛麗絲漫游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羅賓漢》(Robin Hood),九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書目有《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和《圣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如果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有富余,學校也鼓勵他們閱讀Level 1-3的其他書籍,英語語言水平較高的學生也可以單獨選擇層次更高的書籍。
三、英語文學閱讀的安排
下面以八年級下學期選擇的《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為研究范例進行闡述。
1.閱讀之前
閱讀之前,介紹讀本,激發閱讀興趣,掃清閱讀障礙。引導學生觀察封面,提問:“Where do you think this story takes place?”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story?”通過PPT呈現書中的9幅插圖,引導學生預測閱讀內容,提問:“Who else can we meet in the story?”介紹書中人物Mary、Dickon、Colin,提問:“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讓學生天馬行空地猜測。通過PPT呈現一幅爬滿藤蔓的不可窺視內部的花園圖片,引導學生Imagine a garden,猜測plants in a garden、animals in a garden、things used in a garden,引導學生理解詞匯ivy、weed、bulb、robin、worm、pony、spade。此項導讀任務用時控制在10-15分鐘,教師可以在發書后利用放學前布置作業的時間完成。
2.閱讀之中
打印閱讀進程表(如下表所示),讓學生粘貼于扉頁。
每周安排學生在校閱讀兩次,每次20分鐘(4點10分至4點30分),閱讀之后完成閱讀章節對應的評價手冊(書后附)。考慮到學生的閱讀層次差異,允許一部分學生利用課余和周末完成每周閱讀任務。第二周周一,通過review questions和choose the best answer等形式,教師與學生一同探討前一周閱讀的兩章節,確保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3.閱讀之后
閱讀之后,在學生對小說內容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探討小說人物的性格,探討小說中Mary與Colin的轉變,探討他們轉變的原因。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則引導學生向著正能量的方向思考,讓其面對挫折與痛苦時,開啟心靈的秘密花園,敞開心扉,戰勝自己,戰勝磨難,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四、班級英語文學閱讀的組織
學校組織的英語文學閱讀活動,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閱讀平均水平、認知水平并統籌時間安排,考慮到閱讀活動的有效性,以確保所選閱讀材料基本可保證中等水平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后進生利用周末時間也能趕上來。但是,這也造成了優等生“吃不飽”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在年級學生集體文學閱讀的基礎上,學校還設計了班級的“英語文學閱讀圖書漂流”活動。
根據班級人數與各班學生的學情,七年級各班每班配備兩套level 1的其余6冊津津有味讀經典系列叢書,八年級各班每班配備兩套level 2的叢書,九年級各班每班配備三套level 3的叢書。以上書籍由英語教師和各年級組統籌安排利用,學期初統一領取,學期末整理好交回圖書館統一保存。
在每冊圖書的扉頁粘貼“圖書漂流記錄表”(如下表所示)。 在每冊書封三粘貼一個小紙袋,用于插入學生的Reading Journal讀書反饋卡(如下表所示)。讀書反饋卡為A4紙的四分之一大小,放置于圖書漂流角,學生自行拿取填寫。
筆者認為學生讀書之后的閱讀反饋設置不能太長也不宜太難,不能成為制約學生閱讀興趣的屏障。筆者不支持對文章人物進行大量剖析,反對深挖文學內涵,畢竟中學生的認知和生活閱歷有限,學生閱讀之后能有感而發為最佳,閱讀之后沒有太多的思想共鳴也無妨,讓學生從閱讀到“悅讀”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五、英語文學閱讀的效果與思考
經過三年的英語文學閱讀,學生的平均閱讀速度會得到一定的提升,閱讀技巧也會日益精進,在閱讀理解中遇到各類體裁的語篇也不會由于形式陌生而產生畏懼心理。無錫中考英語閱讀語篇可能會出現文學讀物節選,如2015年中考英語試卷閱讀理解B為戲劇的節選,學生并沒有因為它與平時的閱讀訓練體裁不同而影響閱讀水平的發揮。從長遠來說,學生養成了影響一生的閱讀習慣,終生受益。初中生進行英語文學閱讀肯定是百利而無一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學能推動英語文學閱讀。當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學生養成了過分依賴中文譯本的習慣,這種閱讀習慣對英語文學閱讀的效果會產生什么影響,如何幫助這類學生擺脫中文譯本,真正做到純粹的英語閱讀,這些問題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探究,并一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