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不落
審計證據主要是審計人員在進行某項審計業務時,為了形成相應的審計意見,在審計過程的各環節進行的收集、整理的相應憑據。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審計證據是審計意見及審計結論形成的依據,且在整體審計過程中,審計證據的獲取、應用也直接影響了整體審計工作的效率。因此為了保證審計工作的效率,對審計目標及審計證據獲取過程進行探究非常必要。
首先真實合法的審計目標是審計證據獲取的依據,具體審計目標的制定可以為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而在現階段審計過程中并沒有嚴格遵循制定的具體審計目標,從而導致審計過程出現了混亂、無序的情況,制約了完整、真實的審計證據獲取。其次審計證據可信度不高,審計目標的完善可以為審計證據獲取環節的正常進行提供依據。而現階段審計工作過程中并沒有針對審計證據的穩定性及可信度進行規范要求,從而導致在審計證據獲取環節,審計人員沒有對證明人身份、財務報表等進行詳細確認問題頻繁出現。這種情況也促使最終審計結論中會出現過于模糊性的詞語,對于整體審計時效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最后審計證據獲取體系不夠完善,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審計證據的獲取與審計目標息息相關,而隨著審計目標的變化相關審計工作人員會根據相應審計目標內容進行審計方案制定,而由于整體審計過程中審計證據獲取體系不夠規范,促使整體審計證據獲取存在不全面的弊端。如在單位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審計證據獲取,但是由于審計證據獲取體系的漏洞,導致相應企業風險因素無法被有效發現,從而導致整體審計效果不佳。
審計證據的時效性直接影響了審計人員收集的審計證據證明力度的大小及被審計項目的評價情況,為保證審計證據的獲取效力,應結合審計目標、相應驗證事項等現狀,進行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之間客觀邏輯聯系的建立完善,為審計事項驗證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實際審計事務處理過程中,審計證據并不都是客觀存在的資料,而是通過對審計目標、審計內容等方面的比較分析,確定所取得的材料與審計事項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進而可以直接、或者側面反映審計事項情況。同時根據審計內容的變化,應對取得的審計證據間是否存在悖論情況進行實地分析非常重要,如證據提供者認定事實是否與所取得的事實證據符合程度的分析,可為最終審計效果的確定提供依據。在確定最終審計結論前期,相應審計工作人員還需要將審計事項事實與審計證據效力進行全面分析,若出現審計證據證明力不足的情況,應進行后續替代審計證據獲取,從而保證整體審計工作實際效力充分發揮。
1.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獲取關聯性分析。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審計證據是審計目標實現的基礎支撐,通過對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之間聯系的深入分析,可確定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之間的聯系、證據證明作用具有一定的正相關,若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出現脫離情況則應及時進行排除,并進行重復證據的巡查。因此確定具體的審計目標非常重要,在實際審計證據獲取過程中,相關審計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審計證據獲取與審計目標實現兩者的關系,然后通過對審計證據與其他證據的相關性分析,在審計證據間出現沖突情況時依據最終審計目標,進行其他審計信息的收集,便于審計目標的實現與審計證據證明力的充分發揮。依據審計證據證明力特點,在實際審計目標確定時,應根據審計事務中審計證據的證明力要求進行合理分析。為了保證審計目標的準確性,應結合審計事項判定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首先針對相同的審計事項判定過程,審計工作人員應考慮相應審計通道之間的區別,采用更加多樣的審計通道進行審計證據的獲取;其次在特定審計環節,若出現部分審計判定情況,應選擇相對應的審計證據獲取模式,結合相應的審計目標確定,避免其他審計事務判定工作對該局部審計目標的影響;最后特定審計證據判定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判定審計證據的實際效力,在整體審計事務判定過程中,需要在明確的審計目標指導下,采用根據公正、嚴格、科學、客觀的態度進行審計證據的獲取。
2.審計證據獲取優化。完善的審計證據獲得體系是審計工作正常進行及審計證據證明力充分發揮、審計目標實現的保障。在審計證據獲得體系完善過程中,應考慮審計目標變化、審計成本效益、審計充分性及審計證據間的相關性等因素。首先根據審計目標變化,應對審計證據的類型進行適當變化。在實際應用中審計證據獲取環節的審計目標主要包括審計總體目標、審計具體目標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審計總體目標主要為整個審計環節需要實現的目標;而審計具體目標則是在審計總體目標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細致劃分,從而為階段審計證據的獲取提供有效的指導。在實際審計證據獲取過程中,需要結合審計總體目標、審計具體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其次在審計證據獲取過程中,應將審計證據成本效益納入整體成本審計過程中。審計成本效益主要通過對審計事項重要性的判定進行,從審計事項性質、數量兩個方面可對審計證據成本效益及其重要性原則進行適當確定,為審計證據實際價值的充分發揮提供依據。再次審計證據獲取的充分性因素,主要是綜合考慮審計風險、審計重要程度、審計證據可靠性、審計經驗等因素,對審計證據獲取的數量進行目標確定。其中在審計風險分析過程中,需要在固有風險、檢測風險、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限定整體審計工作范圍,從而控制整體審計風險發展程度;而審計經驗則是通過審計工作人員不斷的審計實踐,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實際審計能力,避免審計證據實際價值不足;而審計證據的可靠性主要是對直接獲取審計證據、間接獲取審計證據進行適當協調,從而提高整體審計證據的應用效率;而審計證據重要程度則是在整體審計證據中,根據最終審計事務性質及成本,進行審計證據獲取渠道的拓展。同時審計證據獲取數量的適當調控,可保證審計工作高效進行。最后審計證據間的相關性,主要是相關審計工作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結合審計目標、審計范圍進行審計證據類別、內容的限定,從而保證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之間的精密聯系,降低不適用審計證據的采用。在這個基礎上,審計工作人員應依照制定的審計目標,設定相應的審計證據獲取方案,提高整體審計證據獲取的效率。
綜上所述,審計工作人員在進行審計意見發表、審計報告出具時,需要利用審計證據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在審計工作進行中,審計證據的收集與獲取不僅是審計目標實現的依據,而且對于整體審計工作的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審計工作進行過程中,審計工作人員應結合具體審計事務需求,明確審計目標的設定,結合審計證據的獲取,為預期審計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