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娜,葉仁宏,王 升,王 飛,徐夢彬,徐年龍,王 振
(江蘇省鹽城農墾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鹽城224002)
江蘇墾區秋熟作物以水稻為主,雖然目前該區機械化水平很高,但是晾曬能力和烘干設備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生產的需要,加上水稻最佳收獲期短,因此在水稻生育后期如何降低籽粒水分,提高品質,保證顆粒歸倉,實現安全儲存,就顯得尤為重要。水稻割曬技術就是在水稻黃熟期,稈青穗黃,即穗部枝梗成熟后,利用收割機配套割曬臺將水稻割倒在田間晾曬,待稻粒含水量達標(14%~15%)時,利用收割機配套拾禾臺拾禾脫粒的一種收獲方法[1]。水稻收獲過早,則籽粒尚未完全成熟,青粒多,脫粒困難,米質差,易發生病蟲害;收獲過遲,則米??穼釉龊?,色澤不良,易斷穗和落粒,也會造成減產[2-3]。本試驗通過不同的收割日期和割茬高度對水稻產量和品質進行研究,探索適合淮河南部地區水稻收割的最佳收獲方式,為提高當地粳稻的生產能力提供依據。
試驗于2017年在江蘇省鹽城農墾農業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農科所)小7#地塊進行,壤性潮鹽土,有機質含量22.0 g/kg,全氮含量1.45 g/kg,堿解氮含量118 mg/kg,速效磷含量17.5 mg/kg,速效鉀含量97 mg/kg,pH值7.9。
根據當地新洋農場氣象資料分析:6月上旬至7月下旬,平均氣溫為26.6℃,比歷年上升1.6℃;日照時數為267.1 h,比歷年下降66.2 h;降水量為273.1 mm,比歷年減少85.5 mm。8月中旬至9月上旬,平均氣溫為25.3℃,比歷年下降0.05℃;降水量為151.7 mm,比歷年減少13.1 mm;日照時數為124.9 h,比歷年減少46 h。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氣溫為20.3℃,比歷年上升0.7℃;降水量為213.1 mm,比歷年增加135 mm;日照時數為164.1h,比歷年減少58.3 h。該氣象條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表現為:水稻生長前期,溫光條件適宜,有利于秧苗及時返青,并促進大分蘗的發生;拔節孕穗期,溫度適宜,穗型較大,穗粒數較多;灌漿結實期,光照不足,雨水偏多,千粒質量有所下降。
試點地塊前茬為小麥,供試品種為南粳9108,由大華種業新洋分公司提供。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3次重復,小區長8 m,寬2 m,行距25 cm,株距12 cm。5月21日落谷,6月19日移栽,齊穗期為8月31日,基本苗10萬株/667 m2。
割曬試驗在水稻成熟期進行,分別選取水稻齊穗后 45、48、51、54、57 d,即 10 月 15 日、10 月 18日、10月21日、10月24日、10月27日收獲,割茬高度為距離地面20、40 cm2個處理,水稻齊穗期為8月31日。
6月12日基肥施用尿素(6.5 kg/667 m2)和復合肥(25 kg/667 m2),6月28日施第1次分蘗肥(尿素9 kg/667 m2),7月6日施第 2次分蘗肥(尿素 10 kg/667 m2),7 月 29 日施促花肥(尿素 9 kg/667 m2),8月9日施保花肥(尿素6 kg/667 m2),合計總純N 22.38 kg/667 m2,P2O53.75 kg/667 m2,K2O 3.75 kg/667m2。
檢測指標有千粒質量、實際產量、種子發芽率、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其中種子發芽率的測定參照GB/T 3543—1995《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4],4次重復,14 d后統計種子發芽個數。發芽率(%)=正常幼苗/供檢種子數×100。成熟期記載標準:粳稻95%以上谷粒黃熟,米質堅實,即為可以收獲的日期[5]。
本試驗數據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1進行統計分析。
水稻成熟時,其有效穗數和每穗實粒數在不同處理間沒有差異,因此收割日期和割茬高度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千粒質量上,原因在于不同的收割時間和收獲方式,導致籽粒的灌漿程度不同。
2.1.1 不同收割日期對水稻千粒質量和實際產量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10月27日收割的南粳9108千粒質量均值最高,達24.9 g,與10月24日收割的千粒質量均值差異不顯著,但與10月21日和10月18日收割的差異顯著(P<0.05),與10月15日收割的差異極顯著(P<0.01)。從表2可以看出,10月27日收割的南粳9108實際產量最高,達731.6 kg/667 m2。10月24日收割的實際產量與10月27日收割的差異不顯著,但與10月21日收割的差異顯著(P<0.05),與10月15日和10月18日收割的差異均為極顯著(P<0.01)。鑒于10月24日收割的可以早3 d騰茬口,因此南粳9108的最佳收獲期為10月24日。
2.1.2 不同割茬高度對水稻千粒質量和實際產量的影響。割茬高度對南粳9108實際產量和千粒質量的影響表現在:距離地面40 cm割茬高度的處理實際產量和千粒質量在不同的收獲日期均高于距離地面20 cm割茬高度的處理(表1、表2),但差異均不顯著。
在收割當日調查籽粒成熟度(表3)??梢钥闯觯S著收割日期的推遲,青粒比率越來越低,即籽粒成熟度越來越高,且呈現一定的梯度。按成熟期記載標準[5],10月27日為南粳9108的成熟期。

表1 不同收割日期和割茬高度對水稻千粒質量的影響

表2 不同收割日期和割茬高度對水稻實際產量的影響

表3 不同收割日期和割茬高度對南粳9108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
從表3還可以看出,10月27日收割的種子發芽率最高,平均發芽率為93.7%。除10月18日收割的種子發芽率偏低外,其他日期收割的種子發芽率之間沒有顯著差異。10月18日收割的種子發芽率低,可能是因為受到收割前后幾天降雨的影響。同時也可以看出,籽粒成熟度不夠并不顯著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在割茬高度方面,距離地面40 cm割茬收割的種子發芽率略高于距離地面20 cm割茬收割的種子,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也不顯著。
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收割日期對水稻加工品質和外觀品質的影響差異不顯著。水稻在不同的收割日期下,出糙率和精米率幾乎無變化。整精米率呈現先降后升再降的趨勢,其中10月24日收割的整精米率最高。堊白粒率和堊白度表現的規律幾乎相同,都在10月27日收割時指標最低,但與其他各時期收割的差異均不顯著。

圖1 不同收割日期對水稻品質的影響
在本試驗中,綜合加工品質、外觀品質、種子發芽率、千粒質量和產量等指標,10月24日為南粳9108的最佳收獲期。比成熟期提前3 d收獲,這與宋光奇的研究結果(提前15 d收獲)[6]差異較大,可能是因地區、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雖然只提前了3d收獲,但是對于繁忙的秋收秋種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割茬高度方面,距離地面20、40 cm 2個處理對水稻各項指標的影響無顯著差異,鑒于收割和脫粒的難易程度,建議按距離地面40 cm收割。至于距離地面40 cm收割時的千粒質量和產量比距離地面20 cm收割的稍高,可能是因為距離地面40 cm收割的秸稈少,呼吸消耗少。
從本試驗結果也可以看出,雖然提前收獲時種子成熟度不夠,青粒也比較多,但是幾乎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因此,如遇特殊氣候需要保種時,可以提前收獲。當然,本試驗中收割日期的確定等還有不盡完善的地方,還需進一步加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