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
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的許多糖友,經常因為多汗而苦惱。多汗時,無論白天還是夜間均大汗淋漓,濕透衣衫,需要經常更換衣物,有些患者甚至時常攜帶毛巾出行。特別是夏天,濕透衣衫很是尷尬,冬季反復濕透衣衫不及時更換,可誘發感冒,為糖友日常生活及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糖友多汗看似小問題,實則是大事件的警鐘。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尤其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避免不了低血糖的發生。有些患者長期血糖高,血糖下降過快時也會出現低血糖反應。血糖低時會引發交感神經興奮,節后纖維刺激汗腺分泌增加,出現大汗。
對策:積極補充葡萄糖后癥狀可立即緩解。尤其是老年及腎功能不全患者,降血糖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盡量避免口服消渴丸及格列本脲等長效口服降糖藥物。
長期血糖紊亂,高糖毒性可激活氧化應激過程,導致慢性并發癥發生,其中包括自主神經病變(植物神經),累及汗腺分泌異常導致多汗癥、少汗癥、局限性多汗癥、攝食性出汗等。少汗癥者主要累及足部及下肢出汗減少,很多患者可出現足部皮膚干燥及皸裂或瘙癢。多汗癥則因為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增加,上半身特別是頭胸、背部往往大汗淋漓。這可能是下半身出汗減少的代償反應。
對策:積極治療,穩定血糖,阻斷氧化應激通路,給予以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及中成藥物支持治療。干燥龜裂處予以保濕潤膚處理,多汗處及時更換衣物。同時要及時補液,防止多汗誘發低鉀、低鈉等血電解質紊亂。
糖尿病為一種自身免疫相關性疾病,容易并發甲狀腺及其他腺體的免疫紊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因其基礎代謝明顯升高,甲狀腺素可促進氧化磷酸化刺激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后者在維持細胞內外Na-K梯度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熱能以促進Na的主動轉移,從而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使氧耗和產熱均增加,散熱也加速,故甲亢病人怕熱,多汗,體重下降,代謝增加。交感神經高度興奮,同時可表現為心慌、手抖、腹瀉等癥狀。
對策:當發現自己短時間內體重明顯減輕,同時有心慌手抖、多食、腹瀉或者突眼、頸部變粗等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
糖友抵抗力特別是細胞免疫力低下,容易并發結核桿菌感染,繼而出現多汗。結核病主要表現為夜間盜汗,可伴發咳嗽、咳痰、消瘦、午后低熱或胸痛等癥狀。
對策:出現上述癥狀時,需警惕并發結核感染的可能。要及時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及時進行足療程、聯合、足量抗結核藥物治療。
中老年糖友,特別是圍絕經期女性,容易并發植物神經調節汗腺功能紊亂,導致多汗,其表現與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相似,需鑒別診治。圍絕經期綜合征多汗是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性血管舒縮異常致陣發性潮熱。典型表現為突然發作的胸前、頸面部的皮膚潮紅及出汗,全身畏寒發冷,發作沒有時間規律。伴有心悸、焦慮及急躁等癥狀,疲勞、軀體疾病及抑郁、飲食等因素均可誘發。
對策:其他器質性疾病診斷明確后,可予以心理及生活方式上的干預治療。癥狀嚴重時可予以抗焦慮、營養神經及雌激素替代治療,大多可緩解。
目前糖尿病伴發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既有神經生物學因素,又有社會心理學因素。負性情緒可能是通過影響糖尿病患者的下丘腦、邊緣系統的情緒環路,導致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調節系統發生變化。其中糖尿病合并抑郁狀態最為常見,抑郁狀態下的情緒緊張易誘發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導致汗腺分泌過多,導致多汗。
對策:需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必要時予以藥物抗抑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