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鄭禮
許多燒燙傷患者四處就醫,使用的藥物都不一樣。有時甚至在同一家醫院,不同的醫生都會更換創面用藥。患者可能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應該使用什么藥物才是對的呢?針對這一問題,在這里總結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指剛燙傷后的用藥,民間有各種“秘方”:醬油、牙膏、老鼠油等等。其實都不可靠,使用冷水沖洗后盡快送醫才是正確的方法。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保鮮膜臨時覆蓋。
指的是燙傷后即刻至5~7天。這段時間創面的特點是:滲出多,發生感染的可能性比較高,通常應該外用一些抗菌藥物,如百多邦、磺胺嘧啶銀等凝膠或乳膏制劑。各地習慣不同,但不管使用何種藥劑,原則是吸水性好,能及時引流滲液的。再通俗點講,外面的紗布上可以看到有液體慢慢被吸出來的。最好不要使用諸如濕潤燙傷膏之類的油性制劑,會引起感染。
受傷1周后,根據創面深度不同,后期用藥差異很大,很多臨床醫生也沒有把握準確選擇合適的藥物和療法,這里僅僅根據本人經驗給予一些原則上的建議。
(1)未感染Ⅱ度創面(常見于開水燙傷)此類創面使用任何藥膏都會很快恢復。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讓創面太過干燥,比如使用暴露療法,過于干燥會延遲愈合時間。
(2)感染創面 所謂感染,指的是:“紅、腫、熱、痛”,最直觀的印象是創面周圍一圈紅暈,嚴重時會擴大至整個下肢。這種情況需要外用強力抗菌藥物及口服抗生素,還要避免下肢活動。嚴禁使用不含抗菌藥物的任何藥物,尤其是油性藥物。
(3)壞死組織 粘附創面此類創面比較適合使用油性藥物,如濕潤燙傷膏之類的,可以促進壞死組織脫落,但是一旦出現感染,應該立即停用油性藥物,換成水劑或者抗生素乳膏。
(4)肉芽創面 比較深的創面經過感染階段、壞死組織脫落階段,最后會來到肉芽創面階段,這時候說明創面已經進入最后階段了。好消息是:您可以洗澡了,一般不會再有感染的風險,壞消息是:您現在看到的肉芽組織就是將來的瘢痕。此時,外用一些油性藥膏或者油紗布都是可以的,主要是通過清洗使局部細菌數量減少,外用藥膏不再那么重要了。

一周內不建議使用油性膏藥,一周后沒感染可以使用油性膏藥。
創面越干燥,越不利于長皮,越不易感染。
創面越濕潤,越利于長皮,也越容易感染。
油性藥膏使創面濕潤,水性藥膏使創面干燥,乳膏偏濕潤,凝膠偏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