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
【摘要】目的: 探析圍手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擇期行手術治療的84例宮頸癌患者為主要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行常規護理和圍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對兩組的干預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術后尿路感染發生率、術后尿潴留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首次排尿時間≤3h、殘余尿量<100ml的病患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留置導尿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宮頸癌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可降低術后尿潴留和感染的發生率,縮短首次排尿時間,減少殘余尿量,預后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圍手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宮頸癌;術后尿潴留;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64.04【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218-02
宮頸癌是婦科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目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雖然手術治療的總體效果較好,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均會影響預后[1-2]。鑒于此,本研究以84例宮頸癌患者為主要對象,探析圍手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預防及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擇期行手術治療的84例宮頸癌患者為主要對象,納入時間為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隨機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中:年齡區間為36~68歲,平均年齡為(4852±326)歲;腺癌20例,鱗癌22例;Ⅰ期25例,Ⅱ期17例。觀察組中:年齡區間為35~68歲,平均年齡為(4842±325)歲;腺癌19例,鱗癌23例;Ⅰ期26例,Ⅱ期16例。在統計學軟件中錄入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理分型和分期等相關數據,經統計分析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上述各項一般資料的對比上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組存在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對照組:常規護理:首先,與患者建立健康、良性的溝通關系,積極的與患者溝通和交流,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密切注意患者情緒波動,有耐心的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依據個體差異性,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后,輔助并指導患者連接和固定導尿管,并對患者的排尿量、顏色和性質等進行定時觀察。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圍術期膀胱功能訓練:術前3d,教會患者腹式呼吸,對其進行提肛訓練,患者感受疲勞立即停止訓練。術后第6d開始,指導患者和家屬雙手疊加按摩下腹部,每日8-10次,每次1-3分鐘。按摩后,用力推壓,使膀胱內壓力升高,減少殘余尿量,告知患者要多提肛、收腹。術后第10d,進行排尿中斷訓練,旨在訓練患者的膀胱收縮功能。
13觀察指標(1)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發生率。
(2)統計兩組患者拔管后的首次排尿時間、殘余尿量、導尿管留置時間,并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14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中84例宮頸癌患者的各項資料均納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中,計數型指標用n/%表示,卡方檢驗;計量型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術后尿路感染發生率、術后尿潴留發生率對比觀察組中:術后發生尿路感染2例,發生率為476%;術后發生尿潴留1例,發生率為238%。對照組中:術后發生尿路感染8例,發生率為1905%;術后發生尿潴留7例,發生率為1667%。經統計學分析,x2=4087、4974,P=0043、0026,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拔管后首次排尿時間比較觀察組中,首次排尿時間≤3h共35例(8333%),首次排尿時間>3h共7例(1667%)。對照組中,首次排尿時間≤3h共23例(5476%),首次排尿時間>3h共19例(4524%)。經統計學分析,x2=8021,P=0005<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的殘余尿量情況比較觀察組中,殘余尿量<100ml共38例(9048%),殘余尿量≥100ml共4例(952%)。對照組中,殘余尿量<100ml共28例(6667%),殘余尿量≥100ml共14例(3333%)。經統計學分析,x2=7071,P=0008<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兩組患者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比較觀察組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為(1026±233)d,對照組的留置時間為(1557±285)d,經統計分析,t=9348,P=0000<005,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
3討論
對于行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而言,術后發生尿潴留、尿路感染是影響手術效果的主要因素。我院提出對患者進行圍術期膀胱功能訓練,以恢復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經,增強膀胱充盈的敏感性,以術后降低尿潴留的發生率[3-4]。
本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發生率相對較低,首次排尿時間≤3h和殘余尿量<100ml的病患比例較高,且留置導尿管時間較短,這與朱格紅等人[5]報道中的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說明宮頸癌患者行圍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可早日恢復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手術安全性,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效果更理想。
綜上,對宮頸癌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可減少術后并發癥,增強患者膀胱收縮功能,使其早日自主排尿,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群慧.護患聯合護理管理及膀胱功能訓練對宮頸癌患者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9):78-81
[2]鄭峰娟.提肛運動聯合膀胱功能訓練預防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0):63-65
[3]劉思婷,常捷芳.Crede手法配合膀胱功能訓練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6(1):76-78
[4]董秀清,陳瓊,周楚琴.預見性護理聯合膀胱功能訓練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7,7(6):800-802
[5]朱格紅,趙琳琳,宋麗,等.圍手術期膀胱功能訓練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干預效果[J].西南國防醫藥,2018,28(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