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江/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未來教育家》雜志總編輯

情境教育是國家級成果,李吉林老師是國寶級的教育家,同時,李老師也是絕對接地氣的。她就在校園里,就在孩子們中間,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一名普通小學教師成長為一名中國本土的、并且率先走向世界的著名教育家,奧秘何在?我們研修推廣情境教育這項國家級成果,不僅要學習推廣情境教育本身的先進理念、成熟經驗和實操方法,也要學習弘揚李吉林老師教育家的情懷、境界和智慧,還要學習研究李吉林老師專業成長的成功經驗、方法途徑和基本規律。
要成為教育家,特別是要成為大教育家,非有相應的情懷不可?!扒椤笔浅绺叩母星?,“懷”是寬廣的胸懷,兩者融合就是情懷。李吉林老師有一句名言:“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痹谒?0年教師職業生涯中,始終都是這樣踐行的。登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她就在心中立下誓言:“既是小學老師就要教好學生,這是我的本分?!彼_展“情境教學”探索的動因,就是為了兒童的發展。當時封閉的課堂,對兒童的靈性、求知欲、向上性是扼殺和摧殘的,她想方設法要將孩子從封閉的傳統教育的捆綁中解脫出來。她把兒童作為自己的摯愛和心靈寄托。對于神圣的教育,她認為必須虔誠相待,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為了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不僅為兒童明天的發展,還要為他們當下的童年獲得最初的人生幸福。這種莊嚴的使命感召喚著李吉林老師,驅動著她披荊斬棘、探索前行。為了兒童的發展,是李老師的終身追求,也是她教育理念的核心,她把人生的黃金歲月悉數交給了兒童,全身心地沉浸在情境教育的實驗與研究中。正如著名教育家、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所說:“我敬重她熱愛兒童,熱愛學生,忠誠于國家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睘榱私毯脤W生,她總是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為教育好每個學生傾注了畢生的精力,為兒童享有快樂童年和萬歲童心,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崇高,其崇高建立于對每一顆稚嫩生命花蕾的呵護與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持,順應兒童天性,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守教育人的良知,絕不在教育生活中摻雜半點功利與私念,這就是以教育家情懷育人,這就是李吉林老師能成為著名教育家的根本原因。
李吉林老師具有非凡的學習力,樂于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學無止境是她鮮明的個性特征。李吉林老師的學歷并不高,中師畢業即從事小學教師工作,但她說“我的大學在小學”。她這樣描述自己的學習生活:“我們一線教師理論匱乏,是短處。是短處就得補!為了情境教育,我早就開始‘啃’理論了,我讀到的第一本理論書籍是《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我連夜貪婪地讀。那時,借書、抄書、買書、記筆記、做卡片是經常的功課,比做學生時還要用功。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論、美學的書我都盡量找來讀,西方教育名家的論述也不放過。但我并不求全,但求化為己有、學以致用,這頗有點實用主義的味道。例如‘場論’我沒少學,使我懂得人為優化的情境就是一個‘心理場’。為了‘補短’,我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p>
情境教育最初的啟發來自外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情境教育的理論靈感來自《文心雕龍》的“意境說”。她甚至從腦科學中尋找到了情境教育的部分科學依據。李吉林老師簡直是一個學習狂人,當然,她也是一個學習智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先生對她的評價:她五十年來勤于學習、勤于鉆研,她向中外教育大師學,向其他學科的專家學、向同行學、向學生學,精益多師,終于自成一家。
中國教育家成長的必由之路就是深深根植于教育改革實踐的沃土。李吉林老師開始情境教學實驗,就是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了問題——課堂上沒有形象、沒有情感、沒有生氣。她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寬厚的懷抱中去,開放的語文教學讓孩子寫出了一篇篇頗有靈性的日記。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新格局,讓她順其自然地創造了觀察情境說話、觀察情境作文、想象性作文等嶄新的兒童習作范式。她真切地體會到,創新就是尋求解決教育現實問題的路徑。從情境作文到情境閱讀,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體系的整體建構,李吉林老師都腳踏實地,立足于教育改革實踐,同時又能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角度去探索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道路。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家都是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經受次次失敗與挫折,最終尋找到解決一個或者多個問題的途徑,從而引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边@不正好印證了李吉林老師的成功經歷和成長規律嗎?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崩罾蠋熓且晃簧朴诮栾L借力的智者,在情境教育的實踐探索中,她深感就語文想語文,束縛在學科里思考走不出新路。由此,她想到美學、藝術,并找到美學的書刊來讀??鐚W科的思考,借鑒邊緣學科,拓寬了她創新的思路。教育學、美學、哲學都是相近的,而文學和藝術更是相通的。這種相近、相通的周邊學科幫助她跳出本學科,打開思路、找到靈感。
綜合學習美學的心得和對藝術的理解,李吉林老師找到了新思路:利用藝術讓語文教學美起來。并提出了“運用情境教學,培養兒童審美能力”的課題,她是這樣具體操作的:先用圖畫再現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將簡筆畫、剪貼畫以及實物與圖畫共同組合畫面,課堂就生動多了。至于無法用圖畫再現的課文又怎么辦呢?她又想到了音樂,音樂往往比圖畫更豐富、更強烈。音樂像文學一樣,也有自己豐富的語言,鮮明的形象,廣遠的意境,兒童很容易從音樂的旋律、節奏的感知中產生情感體驗,激起相似的聯想和想象。
李吉林老師說:“我深感在創新中,作為實際工作者貴在一個‘悟’字。”“感悟”是李吉林老師學術品質的又一個顯著特征。在談到如何以感悟提升理論概括時,她如數家珍:“我習慣反思,反思又產生頓悟,由此進行概括、提升,就有了自己的主張和思想。我從‘意境說’中概括出‘真’‘情’‘思’‘美’四大特點?!饩痴f’的闡述引起我極大的共鳴。時間久了,體驗深了,真沒想到感悟會幫助我提升理論概括。讓我構建了情境課程的操作體系,提出‘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五條操作要義,從而推動情境課程日益走向大眾化?!痹缭?0世紀80年代初,概括情境教學促進兒童發展的要素時,李老師就提出“以思維為重點,著眼創造性”。這些理論概括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受到“意境說”的啟示、感悟而生成的。“暗示導入”“情感驅動”“角色轉換”“心理場整合”四大原理,也是李老師從20多年的一個一個教學案例中去粗取精、從感性到理性、從個別到一般,尋找事物的相似點抽象、概括出來的。整個情境教育的理論體系也都是她感悟概括出來的。李吉林老師的感悟是高層次的,而高層次的感悟與自身的心境和心力有直接關系,對兒童的超常摯愛,對教師職業的高度認同,決心要走出一條中國教育自己的路子的高遠志向,正是李吉林老師心境和心力的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