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副校長
認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高尚的職業修為。若它溶入了一個人的血液或深入了一個人的骨髓,這個人會更有可能成為優秀的自己。
百年二中,勤樸肅毅,一方沃土,一股文脈,一種氣質涵養著幾代人。邂逅化學,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化學教師,是我曾度過的最最享受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學校突然通知我:“你可以換換崗了”,通知換崗的那一天也是新上崗的第一天。一切來得措手不及,像一個化學反應,沒有充分地被預熱,溫度、壓強、催化劑都還未到位,卻即將要發生……,就這樣,我一手拍著身上的粉筆灰,一手摸著教書匠忐忑不安的“心”走上學校的管理崗位。這一次角色的轉變,成為我職業生涯中最關鍵的轉折。
沒有天賦的智慧,只有后天的勤奮。做教師只需守好三分地,做管理卻要耕好一片田。起初的我有點慌不擇路,后來經過幾年摸爬滾打找到一個邏輯:“當認真成為一種習慣,優秀便成為自然”。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雄心壯志還是安逸享受之間掙扎。若要讓自己始終擁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就必須認真!認真是一種責任的堅守,它孕育著、確認著、成就著優秀的精神血統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黎雪晴
維達·沙宣——全球聞名的發型設計大師,他用一把普通的剪刀把自己的事業推向了巔峰,剪一個簡單的發型的價值能抵一幢別墅。而一開始,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剃頭匠。在羨慕維達·沙宣的同時,我常常自問:你離一位優秀的教育人有多遠?答案是,你必須很辛苦地走過一條用“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卓越”鋪就的路,你必須強逼自己做一個殘酷的完美主義者,你必須忍受一種可能出現的局面:越純粹越孤獨。
“匠心”鑄就品質。我上化學課的時候,總是盡可能讓每一堂課精彩,為理解而教,為探索而學。做管理的時候,也主張利用一切機會打磨教師“優質的教品”,利用每一種可能“領”著他們“做研究”“開講座”“研發創新”“走校訪學”。
學校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寬廣的學品”,我們盡可能挖掘課堂深處的精彩,拓寬課堂教學的寬度,努力培養會思考、會研究、會質詢、會探索、情感豐盈健康陽光的二中人。無學問不二中,要培養全人發展的學生必須堅持品學共融,個性發展。
工作即成長,它就像一把“剪刀”或一把“刨子”打磨著曾經粗糙的我,也逼著我和學校一起成長。
在二中,我們的工作努力追求“更高的品位,更高的質量、更高的境界”。我們努力讓校園處處看得見學者,聽得到學問,聞得到學術,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最眷戀的地方。
有一本報告文學叫《教育的良心》,讀后內心被深深觸動。它告訴我們現實越是“浮躁”和“冷漠”,我們越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時代越是“趨利”和“懷疑”,我們越要做一個寬廣的人。只有守住一顆教育的“良心”,才能“看見”教育的本真,正確的教育才能發生。
什么是正確的教育?良心教育。
我認為良心教育要讓學生享受學習。在二中,所有的課程就像一片生態林場,它定位于人的發展,人格的塑造, 核心素養的提升,未來社會的準備 …… 我們利用一切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態,堅強的意志,扎實的學識,創新的能力,優雅的氣質”的二中人。早讀課有朗朗讀書聲,自習課有安靜地思考,閱讀課有書海暢游……音體美課若被毫無尊嚴地占用定被視為重大教學事故,我們尊重所有課程的育人價值。
我認為良心教育要讓學生享受成長。閱讀課成常態,美術課有陽光,英語課享美食,數學課玩創意,音樂課賞優雅……即使是大考來臨音樂教室仍歌聲不斷,笑聲不停。我認為,在快樂而豐富的學習背后,分數自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何必跟成長過不去呢?
我曾經因為校園里沒有一個奢華而精致的圖書館或音樂廳而沮喪,也曾經因為運動場年久失修而落寞。后來,我戰勝了這種負面情緒,因為,只要閱讀深入人心,精美的圖書館就住在腦中;只要不放棄歌聲,高雅的音樂廳就建在心里;只要用良心做教育,就會讓師生擁有完整的校園生活,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教育為什么而出發?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教書育人。
從古時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到今天的“立德樹人”,無論從“精神價值、生命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哪個角度看,教育一直都是關乎“人”的高尚事業。
現今大環境,各種誘惑紛至沓來,各種碰撞應接不暇,但依舊有很多教育人在堅守。二中人披百年風華,承“勤樸肅毅”之校訓,用最樸素的智慧讓這枚古老的勛章綻放著新的光芒,正如南昌二中校歌里所唱“佩戴你古老的勛章,我們走遍世界……”。
在教育均衡發展的今天,很多人都質疑,都搖擺不定。但我始終堅持自己的教育哲學,我認為:教育應保持“平民本色”,追求“貴族精神”;“下里巴人”的叢林里定有“陽春白雪”的容身。教育繞不開“應試”,也離不開“育人”;我們既要追求看得見的分數,更要堅守看不見的信念。
匠心、良心、初心,用心做事,自然優秀。優秀是什么?優秀不是簡單地被物化的證書或獎牌,分數或升學率,優秀更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我想重新賦予它三層意思:
上善若水,虛懷若谷。這是一個崇尚美德的時代。淡泊名利,胸懷寬廣是所有教育人應恪守的品格。走在校園里,我們隨手撿起的一張紙,我們順手牽起的一個負重前行的孩子,我們善意分享給孩子們的一個溫柔的目光……都在傳遞著“美德教育”中那些彌足珍貴的瞬間。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這是一個強調更新的時代。我們應當始終保持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這個偉大的時代,這個各種新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交織互變的時代,我們要學會質詢探索,反思包容,我們不能坐等自己變“舊”而被時間“代謝”。
心之所向,無問西東。這是一個敬畏勇者的時代。化學認為當溫度達到物質的著火點時,它就會燃燒。每個時代都需要有點火的人,即使教育之路充滿著無數不可預期的困難,我們也應當有勇氣前往,勇敢地期許未來。
純粹做人,認真做事,不負天賦,不負初心,不負這個美好的時代。成長的時光軸上我始終堅信一點“當認真成為一種習慣,優秀便成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