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風險可保性理論的巨災風險有條件可保性探究

2018-07-18 09:46:16張卓尹航
對外經貿 2018年4期

張卓 尹航

[摘 要]巨災風險即自然巨災風險,包括地震、洪水、颶風、海嘯等嚴重的自然災害風險,具有模糊性、發生頻率低、損失巨大且差異大和蔓延性強等特點。對此,國內外學者基于可保風險理論,對巨災風險的定義及其可保性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比較,探討巨災風險可保性泛化理論。在分析比較巨災風險可保性理論的基礎上,基于巨災保險利益主體視角,通過效用決策理論,最終得出了在引入政府主體情況下巨災風險有條件可保的結論,為我國政府主導型巨災保險制度的構建提供可行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風險可保性;巨災風險;效用決策

[中圖分類號]F84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4-0101-05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catastrophe risk refers to the natural catastrophe risk, including earthquakes, floods, hurricanes, tsunamis and other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 risk. I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uzziness, low frequency, huge losses and strong creeping, etc. Because of this, scholar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have studied the theory of insurable risk and give the definition of catastrophe risk and its insurable proper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catastrophe risk insurabl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utility decision, this paper reached the conclusion .Only with the leading of government can catastrophe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be built well.

Keywords: Insurable Risk; Catastrophe Risk; Utility Theory and Decision Theory

一、國外巨災風險可保性理論研究綜述

(一)巨災風險的不可保性理論綜述

Berliner(1982)從保險精算角度提出了風險的可保性判定標準:一是符合大數法則;二是最大可能損失要具有經濟上的可負擔性;三是風險單位必須是獨立的。而巨災風險造成的損失是十分巨大的,且在同一地域范圍內風險單位之間往往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從這個層面來看巨災風險是不可保風險。Kuneruther,Freeman(2003)從保險供給的角度,認為巨災風險特征本身決定了其不具有商業可保性,一是巨災風險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二是巨災損失的厘定難度大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三是保險標的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容易導致一次風險事故造成大規模的巨額損失。Browne(2000)從需求理論出發,分析影響巨災保險需求的因素,認為由于存在人們對小概率風險損失的低估,進而對小概率風險的保險需求會降低。而保險人則會傾向于高估小概率巨災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進而制定較高的保險價格,繼而產生供求缺口,

風險可保性理論的研究最早主要以保險精算理論和供求理論為基礎,認為巨災風險不具有可保性。一方面,巨災風險不符合大數法則的要求,難以實現合理定價,而且由于巨災風險模糊性和損失巨大的特征,也加劇了保險人的破產風險,使得巨災保險供給不足。另一方面,低風險地區的居民往往存在僥幸心理,而不愿意投保;而居住在高風險地區,投保人更傾向于政府救助以及災后的慈善救助,再加上巨災保險較高的定價,也對巨災保險需求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巨災風險無法實現在商業保險市場的分散、轉移,即不具備商業可保性條件,從而使得巨災保險制度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尤為重要。

(二)巨災風險的可保性研究

Gollier (1999)從期望效用理論的角度論證了保險人可以通過提高巨災保險資本,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非傳統風險轉移工具(ATR, 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進行巨災風險的跨期(時間上)分散提高其可保性程度。Erik Banks(2005)認為風險的可保性是將風險轉移合同轉化為保險合同的過程。可保風險具有兩個特征:一是所保風險必須具有大量的、同質的、偶然性的特征,二是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是可以用貨幣來衡量,并且損失發生的程度是可以預測的,三是在此基礎上可保風險要滿足保險的基本原則[1]。Howard C. Kunreuther,Erwann O. Michel-Kerjan等(2009)基于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可持續經營的角度定義,可保性的核心在于,對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而言,保費是否是可接受的,即巨災保險費率是否有足夠的需求量(巨災保險產品對投保人而言是經濟上可承受的[2])和收入水平來保障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開發、經營和理賠的需要。

由此可知,風險的可保性并不僅僅取決于精算原則的要求,它的關鍵在于該風險的風險轉移合同的有效供求是否可以實現,也就是巨災風險進行分散和轉移的保險市場、資本市場是否運行順暢。在巨災保險供求匹配的過程中,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都作為非傳統巨災風險轉移的渠道。

二、我國風險可保性理論研究綜述

(一)風險可保性經典定義

目前,我國可保性風險的界定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結論:第一,風險是大量、同質的純粹風險;第二,風險必須是偶然的,并且風險所造成的損失可以有效度量;第三,風險單位必須是獨立的,不會因為一次風險而導致多個保險標的同時受損,威脅保險人償付能力。而巨災風險一方面發生頻率低,因而不具備“大量”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巨災損失巨大,災后損失的統計衡量難度大,很有可能給保險人帶來破產風險。更重要的是,一次巨災事故很可能導致眾多保險標的同時受損,風險單位具有高度的相關性,損失難以分散。因而,從傳統可保性風險定義的角度來看,巨災風險是不可保風險。

魏華林,林寶清(2006)從保險公司利益的視角給出可保風險(也稱可保危險)的定義,即可被保險公司接受的風險,或者說可以實現向保險公司轉嫁的風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這個風險轉嫁的過程是有著嚴格的條件的。且可保風險必須是純粹風險,即危險。趙苑達(2007)給出了商業可保風險的定義“是指通常能夠為商業性承保主體所承保的風險[3]”,并進一步提出五項商業可保風險必須具備的條件:一是所保風險的非投機性;二是風險事故的偶然性;三是風險損失的可測性;四是所保風險的同質性、大量性;五是保險標的損失的獨立性。遲晶(2013)從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層面,指出只有符合保險人經營要求的純粹風險才能成為可保風險。給出了風險可保性的四條判別標準,其中從投保人的角度定義了風險的經濟可行性,即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必須達到一定的嚴重性,且具有較低的發生頻率才能夠借助保險進行分散。

(二)巨災風險可保性理論的泛化研究

周志剛(2005)將風險可保性理論從商業保險可保風險擴展到金融市場可保風險領域,指出資本市場是風險轉移、擴散的渠道之一,擴大了可保風險的邊界。同時指出,由于巨災風險的模糊性特征,和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問題,限制了巨災保險市場供給,因而需要引入第三方進行協調,主張由政府作為主要風險分擔者、籌資人、協調管理者,借助保險市場進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提高巨災保險產品的有效供給。周志剛(2010)進一步從利用保險市場作為巨災風險轉移的有效手段、利用資本市場作為巨災風險融資的重要渠道,兩個角度分析了其可保性。認為隨著保險市場風險管理技術進步,和全球巨災保險實務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再加上全球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巨災風險融資渠道的拓寬,融資規模的增加,擴張了可保性風險的理論邊界,進而巨災風險具備了非傳統理論上的可保性。

石興(2010)指出經典的巨災可保性理論是具有相對性的,從巨災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角度提出,而相對不可保性則體現為保險產品的除外責任條款,繼而從市場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理論的視角,得出了風險可保性的現代定義:“凡是符合法律法規的,與風險轉移相關的保險方案包括保險條件、保險費率和責任限制等主要條件為保險主要當事方所接受的,保險交易發生并成功實現風險由被保險人轉移至保險人,并使各方從風險轉移中獲得效用改進,或者說帶來帕累托改進,那么該風險就是可保的。[4]”拓展了風險可保性理論的邊界。詳細論述了在自然巨災保險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自然災害的規律性、季節性、地理性等特征,提出我國獨特的“二元”經濟特征,立足城鄉差異,考慮到我國不同的自然災害區劃特點,通過建立巨災保險梯度費率制度。

卓志(2008)指出只要投保人與保險人就所保風險的價格達成一致,即說明該風險具有可保性。卓志,丁元昊(2011)從保險產品交易成本的角度定義巨災風險的可保性,認為巨災可保性是一個主觀上的概念,依賴于巨災保險的參與主體和它的供給成本。在此基礎上,基于收入分配理論又進一步提出巨災風險的可負擔性,即在一定的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結構下購買保險和其他物品之間的價值判斷。

田玲,邢宏洋,高俊(2013)從保險人的角度,定義風險的可保性取決于保險人的風險識別能力和精算技術,認為風險的可保性包含三個方面的涵義:一是風險可保性的主體是保險人,保險人通過私人保險市場實現風險的轉移;二是保險人的外部經營環境(如相關的政策法規,資本市場發展水平等)對于風險的可保性起決定性作用;三是考慮到影響風險的可保性程度的因素,如時間因素和社會制度因素的影響。以破產理論為基礎,從保險人承保巨災風險的最低要求,建立巨災風險聚合模型,實現巨災風險可保性的理論邊的擴展。田玲(2014)進一步指出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實現其可保性,進而解決巨災保險供需不足的困境。

我國巨災可保性的泛化研究主要是從保險人的視角展開的,圍繞巨災保險產品的合理定價,以及巨災保險的理賠、經營管理費用支出的可負擔性角度來界定巨災風險的可保性。本文認為巨災風險可保性的限制主要來自于巨災風險本身的特征,可以從巨災保險制度下,各方利益主體[5]的配合,以實現巨災風險的有條件可保。

三、巨災風險[6]本身特征對其可保性的限制

(一)巨災風險的模糊性(Ambiguity)

巨災風險的模糊性(Ambiguity),從巨災保險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限制了巨災風險的可保性。巨災風險的模糊性(Kuneruther , Hogarth, Meszaros,1993)是指在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下,基于歷史資料和經驗數據,巨災風險事故本身是無法預測和有效衡量的,其發生的概率、發生的區域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均無法進行有效度量,更加難以預測。然而巨災風險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尤其是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依人類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即使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依然無法阻止其發生,相反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引發了更多的環境問題,加劇了巨災風險事故的發生、發展。其模糊性的特征進一步增強了巨災風險的不確定性,盡管人們可以為避免巨災的發生采取各種防范措施,如進行災前預防,防災設施建設以及建筑物結構和建筑材料的改進,降低損失的程度及范圍,但要從根本上消除、規避巨災風險是不可能的。

阿萊悖論和埃爾斯伯格悖論(The Allais and the Ellsberg paradox)實驗進一步證明人們對于模糊性風險事件的厭惡程度更高,并傾向于高估這類事件所帶來的損失,這一特征進一步加大了巨災風險管理的難度,加劇了保險人的精算難度,同時從巨災保險的保險人和投保人兩方面降低了巨災風險的可保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巨災風險的認知程度逐漸加深,尤其是巨災模型等現代工具的應用,模糊性這一限制在逐漸地放松。

(二)巨災風險發生頻率低,損失程度各異

對于不同的風險單位而言巨災風險發生頻率低,損失差異性大且難以準確厘定,這無疑加劇了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對巨災風險可保性的限制。巨災風險發生頻率低,在短期內往往呈現出隨機性的特征,即使在長期,通過建立巨災模型可以找出其內在的規律性,也難以進行模擬和預測。

我們可以根據巨災風險發生的頻率的差異將其分為三類:第一,非重復性巨災風險。這類風險的發生頻率極低,而且再次發生的可能性更低,如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建筑物(橋梁等)的坍塌等。第二,無規律性巨災風險。一些次生災害往往體現出這一特征,比較典型的是海嘯,海嘯一詞來源于日語,本意是具有破壞性的海浪進入港口。可能誘發海嘯的因素有很多,如海震、大型地震、火山噴發、海底山體崖崩、雪崩甚至是巨石驟落、隕石碰撞等,無法把握其中的規律。第三,有一定規律性的巨災風險,包括地緣性規律和季節性規律兩種。地緣性規律,最典型的就是地震風險,全球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7],可以根據其發生的地緣規律進行風險管理;季節性規律如颶風、洪水、干旱等。以我國為例,根據降雨、洪水發生規律和氣象成因分析,我國水災發生的時間與七大江河的主汛期相對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時間性和規律性,我國七大江河汛期大致是每年的四月到九月,即我們所稱之為伏汛、秋汛。

巨災風險具有較大的地區差異性,而巨災風險的強度并不是決定其損失程度的最重要原因,正是基于這一點,埃瑞克(Erik Banks)提出了地區脆弱性的概念:巨災風險損失程度與承載體的社會進步程度、科技發展水平、人口統計特征以及財富的積累相關,例如即使是十級的地震,發生在冰島的無人區就不會造成財務損失和人員傷亡。巨災風險損失的差異性體現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布局、人口密度、城鎮化水平等方面。受災地區財富積累越多,巨災帶來的財務影響就越巨大。同樣,該地區人口密度越大,也越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規模就越大,這也是巨災風險導致發達國家財產損失金額巨大,并且帶來的財務影響較大,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人員傷亡較多的原因。

較高的差異性加劇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如高風險地區或者風險高發時間人們更傾向于投保,這也成為降低巨災風險可保性的原因。

(三)巨災風險損失巨大,且具有蔓延性特征

巨災風險損失巨大且具有蔓延性,很可能造成承保人的破產,從供給的角度限制其可保性。將巨災損失與普通災害事故損失做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巨災風險損失的特征(見表1)。

損失情況大范圍內眾多建筑的毀壞,從而造成數億、數十億、數百億美元甚至更大的損失。燒毀一幢建筑或數幢建筑,從而造成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美元的損失。

巨災風險的發生一般會造成大量保險標的損失,既包含經濟損失、人員傷亡還會進一步帶來財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由巨災引發的次生災害和災害鏈如火災、爆炸、瘟疫、搶劫等會加大巨災風險損失。其涉及的范圍小至一個地區大至一個國家甚至幾個國家,并且伴隨著多種風險。例如2004年蘇門答臘島馬氏9.0級地震引發海嘯,襲擊了印度洋4500公里的海岸線,摧毀了沿岸12個國家的城市和村莊,受災人數達28萬之多。正是由于巨災風險帶來的大范圍損失,使得保險業不得不尋求在世界范圍內分散風險,巨災再保險成為國際再保險市場上最常見的分保方式。

四、巨災風險的有條件可保性

對于被保險人(投保人)而言,保險是以一筆確定性保費支出,轉移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實現個人效用的最大化:我們首先假設保費為P,最大可能損失為S,初始財富為W。要實現投保人效用的最大化,即其購買保險的效用U必須大于等于其不投保發生損失的期望效用E(U)即

對于承保主體而言,保險是通過匯聚大量同質風險,降低整體風險,通過收取保費用于投資實現利潤,某項業務最低可接受保費收入為H,投資收益為R,初始資產M,保險人承保該種風險的期望效用E(V)大于等于其初始效用即為可保風險業務:

保險本身是一種風險轉移的手段,是一種事后損失分攤的風險管理辦法,具有社會管理功能。但由于巨災風險本身具有的模糊性、發生頻率低、難以預測、損失巨大且差異大、蔓延性強等特點,對于商業保險市場而言,可保性偏低。基于保險產品供需雙方效用的決策角度,巨災風險的可保性對于巨災保險利益主體而言是有條件的。從投保人和保險人的角度進行巨災風險可保性的泛化研究,拓寬了可保性的邊界,卻不能更深入地解釋巨災保險各方利益主體的價值和目標差異所帶來的矛盾,由(2)式對巨災保險利益主體效用決策的討論,可以尋找到巨災風險可保性的邊界條件。

(一)巨災保險需求主體效用決策條件

巨災保險的需求主體即投保人(這里我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研究)對巨災保險的需求是巨災風險可保性的首要限制因素。

首先,家庭對于巨災風險的態度。盡管在大數情況下人們對于巨災風險是十分厭惡的,但其中大部分人會存在僥幸心理,和對于政府災后救濟以及社會慈善的依賴而導致需求不足。

其次,家庭收入水平。一般認為巨災保險需求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這里忽視了家庭收入的差異性因素,也就是說對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巨災的打擊很可能是毀滅性的,他們迫切需要保險來轉移風險卻很可能負擔不起,而對于高收入家庭而言,巨災風險自留比例也會增大,反而降低了其對于巨災保險的需求。

第三,長期以來“等、靠、要”的思想,使得受災地區對于國家救濟過度依賴,極大地限制了巨災保險的有效需求。

因此,對于投保人而言,在其對于巨災風險的認識提高,或者巨災保險產品可及性、可負擔性改進的條件下,巨災風險是可保的。對于個人和家庭而言巨災損失是十分巨大的,這里不僅有直接經濟損失還包括由于人身傷亡帶來的經濟損失,S很可能遠遠大于W,為了簡化在線性效用函數假設下,基于消費平滑理論(1)式可以表示為E(S)≥P(1*),對于家庭部門而言,如果保費水平在經濟可負擔范圍內,巨災風險則具有可保性。因此,在巨災保險制度建立初期,通過對保費水平的控制,如出臺政府限價指令,進而實現巨災保險費P的優化。

(二)巨災保險供給方的效用決策條件

巨災保險的供給方由三個主體共同組成,分別為巨災保險承保主體[9]、政府部門和巨災保險融資機構。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通過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和經濟優勢,解除商業保險公司和公眾的后顧之憂。以巨災再保險為例,通過全球再保險市場可以實現更大范圍內的巨災風險的分散,既包括時間也包括空間上的分散,降低巨災保險的供給成本,從供給角度提高巨災風險的可保性。政府主導型的巨災保險模式,可以鼓勵投保、承保,同時作為巨災保險“最后貸款人”,保障巨災保險經濟上的可行性,推動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從而實現巨災風險在非傳統可保風險理論前提下的有條件可保性。

由于巨災保險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特征,巨災風險損失是所有災民共同遭受的,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在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我國現階段的保險業整體發展水平來看,只有以中央為主導統籌規劃,相關部門聯動配合(包括財政部、民政部、衛生部以及水利和氣象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從災前預警、災害救援、災后重建三個層面分層推進,才能實現巨災風險的有條件可保性。這里我們定義地方以及中央政府支出G作為巨災保險基金,(2)式可以進一步優化為:

銀行與各類金融機構,是巨災保險重要的融資手段,既可以拓寬巨災風險融資渠道,又可以提高資金供給水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運作,加速資金流轉提高收益率。用R體現,在政府為主導的政策性巨災保險制度下,巨災保險基金B(B=G+(1+R)H)由政府補貼、承保人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組成,即在合理的政府支出G及穩定增長的R條件下,將(4)式進一步化簡:ΣP≥(H-G)/(1+R)(4*),從而實際收取的保費ΣP大于承保人最低可承受保費收入,即可實現巨災風險的可保性。

五、小結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巨災風險數量在全球范圍始終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巨災強度也越來越大。隨著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社會財富大量積累,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發達地區和城市人口密度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由于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自然環境變化,導致氣候的能量均衡態勢被改變,洪水、風暴、熱浪等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激增,進而導致全世界范圍內,由巨災風險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均表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縱觀人類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災害面前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巨災保險通過風險匯聚可以實現高效的互助。盡管應用統計極值理論等數學工具和災害模型,可以估計巨災可能的損失以及巨災發生的頻率,但仍然無法準確預測,這就使災后重建顯得尤為重要。保險具有分散損失、經濟補償的功能,對災后重建起著重要的作用。保險具有的資金融通的功能,在提高資金流動性的同時擴大災后重建資本。此外,保險的社會管理的功能,可以優化資源的流動控制。與政府救濟相比,完善的巨災保險制度可以實現資金的集聚和高效流動。而且,巨災保險所具有的賠付快速、穩定等特征決定了其成為重要的資金來源,因而從災后重建的實際出發巨災保險是非常必要的,巨災風險在上述條件下,對于各利益主體均具有可保性。

[參考文獻]

[1]Berlinner , B. Limits of Insurability of Risks[M].Englewood Cliffs,1982.

[2]Freeman ,P.K. and H. Kunreuther. Managing Environmental Risk through Insurance[C].Yearbook of Environ- 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es,2003.

[3]Kunreuther, H.C, Hogarth, and J. Meszaors. Insurer Ambiguity and Market Failure[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3(7).

[4] Courbage ,C.,and P.M. Liedtke.On Insurability, Its Limits and Extensions[R].Geneva Association ,2002.

[5]Gollier ,C. The Economies of Risk and Time [M].Cambridge:MIT Press,1999.

[6]Kunreuther, H.C.與天為戰:新巨災時代的大規模風險管理[M].劉洪生主譯.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7]Gollier, C. Insurability[M].University of Toulouse,2002.

[8]Erik Banks.巨災保險[M].杜墨,任建暢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1.

[9]Browne,M.J. , Hoyt R.E. The Demand for Flood Insurance: Empirical Evidence [J].Journal of Risk and Un certainty,2000(20):291-306.

[10]趙苑達.保險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11]魏華林,林寶清.保險學(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2]遲晶.保險學教程(第2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13]周志剛.風險的可保性理論與巨災風險的國家管理[D].復旦大學,2005.

[14]張琳,孔小玲.洪水風險的可保性分析[J].金融經濟,2008(7):97-98.

[15]卓志,丁元昊.巨災風險:可保性與可負擔性[J].統計研究,2011(9):74-80.

[16]田玲,邢宏洋,高俊.巨災風險可保性研究[J].保險研究,2013(1):3-14.

[17]趙聽,魯琪.海洋災害風險可保性研究綜述與判定[J].中國漁業經濟,2012(6):28-35.

[18]石興.巨災風險可保性與巨災保險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19]吳嵐.風險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75-177.

(責任編輯:郭麗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久久公开视频|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综合久久五月天| 午夜啪啪网|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91偷拍一区|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91视频99|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朝桐光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国产小视频免费|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1| 亚洲视频色图|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日韩麻豆小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亚洲黄网视频|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欧美a在线|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无码影院| 日本a级免费| 色成人综合|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日韩专区欧美| 亚洲自拍另类| 欧美亚洲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成人午夜网址|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亚洲综合专区| 毛片一级在线| 久久精品91麻豆| 在线免费看片a| 亚洲综合色吧|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91爱|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欧美激情福利|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欧美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