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公司轉投資的必要性、法律問題以及完善措施,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公司轉投資;必要性;法律問題;措施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經濟不斷向縱深發展。隨著中國公司制度的完善以及證券市場的發展,現實經濟生活中公司向其他企業參股、企業兼并、企業收購等現象日益頻繁。這些經濟現象是公司轉投資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說公司轉投資行為日益普遍且影響廣泛。
二、公司轉投資的經濟必要性
(一)資本增值
公司經營過程中,也像公眾在生活中一樣,會產生一定量的閑散資金。對于這些閑散資金的使用,如果只是閑置不加以利用,對于公司自身而言是失去了實現資本增值、增加利潤的機會,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是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的浪費。傳統的將資金作為存款存入銀行,由于其利率太低甚至會產生負利率,不能滿足公司資本增值的需求,民間借貸的風險過高,公司更應該提高警惕。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與不斷發展完善,我國公眾與企業的投資渠道不斷增加與拓寬。公司轉投資這種形式,為發展良好又欠缺資金的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提高了社會資金的利用率,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也使大量社會閑散資金形成巨大的社會資本,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從而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公司自身而言,也滿足了其資本增值的需求。
(二)分散風險
公司應該實行專業化經營,將最大的精力與資金投入到公司主營的產品與服務中來,如果公司過多涉及其他產品,會使公司經營精力分散,力不從心,從而降低了公司產品的品質與市場競爭力,而產品是公司立于市場不敗的關鍵,因此產品質量下降將直接導致公司經營失利。因此,公司經營過程中應該盡量專業化,一心一意將自己的主營產品做好。但是,經濟社會千變萬化,市場發展瞬息萬變,公司的產品很容易受到各種不確定的市場因素影響,從而增加了公司經營的風險性,一旦公司經營較大虧損,那么對于公司而言損失是巨大甚至致命的。
(三)規模化經營
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個公司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與生存,必須不斷提升其市場競爭力。但是孤軍奮戰有時似乎還是顯得有點勢單力薄,在弱肉強食的市場競爭中可能會被吞并或滅亡。公司轉投資可以使得公司與其他公司實現強強聯合,通過參股或者交叉持股,使得公司間成為利益共同體,這樣公司之間就可以優勢互補,在市場中共同合作,實現雙贏。公司轉投資也可以讓公司形成公司集團,使公司有機會實現多元化投資、多元化經營,形成協同效應,促使公司規模化經營。
三、我國公司轉投資制度的法律問題
(一)未對轉投資可能引起的弊端進行有效規制
我國公司轉投資制度主要依靠《公司法》第15條、第16條所建立起來。法律在投資對象、投資數額等方面取消了很多直接限制,而是將權力交給了公司發起人或者公司股東,主要通過公司章程來具體規定,希望通過公司章程對決議程序、投資限額的規定實現對轉投資這種行為的規制。另外,我國《公司法》目前建立的許多法律制度,如股東知情權制度、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關聯交易的限制措施、公司董事義務與責任的強化、法人人格否認之訴等訴訟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盡管不是專門直接針對轉投資行為,但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對公司轉投資可能引發的風險進行控制和防范。但是,對于公司轉投資可能引發的風險而言,目前法律構建起來的規范體系還是遠遠不夠的,立法上對公司轉投資弊端的規制仍然存在一些空白,法律應該完善相關制度,對公司轉投資產生的影響特別是母子公司關系、公司相互持股等進行有效的規制。
(二)未規定違反規定轉投資行為的法律責任
我國的公司轉投資制度法律規定粗疏簡陋,制度構建不完善,但更大的缺陷在于沒有規定對違反規定轉投資行為的法律責任。從法理學角度而言,法律規范包括行為模式與行為后果,法律規范如果只有行為模式而沒有行為后果,那么從邏輯結構上講就是不完整的。《公司法》允許公司轉投資,并構建起了我國公司轉投資制度,但只是做了一些法律程序的規定,對于法律責任方面并沒有做任何規定。法律規定應該遵守,但是因為法律沒有規定任何違反規定的責任,法律規定本身也就成了一直空文,不能起到任何震懾作用,法律規定在實際執行中必定大打折扣。
四、我國公司轉投資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我國公司轉投資立法價值取向之修正
我國公司轉投資制度擴大了投資對象范圍,體現了從嚴格限制向合理限制發展趨勢,投資數額、決議程序等事項交由公司章程作具體規定。從我國公司轉投資這些制度變化可以看出,我國《公司法》轉投資制度在立法層面中已經確定了效率優先的價值理念。轉投資行為有其經濟必要性,它能夠促進公司規模壯大,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公司法偏重于對經濟效率的追求,可以為公司自身的經營和發展提供更為便利和寬松的法律環境,也可以更大程度地發揮轉投資的制度作用。我國轉投資制度的寬松規定符合效率優先的價值理念。
但是,我國公司立法僅僅注重追求效率是不夠的,這可能損害中小股東及債權人利益,并可能孕育較大風險,危及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起步較晚,市場經濟發展還不成熟,各方面配套機制發展也相對薄弱,法律體系尚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市場主體之間的交易安全單純靠市場機制無法實現,對于市場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還要依靠法律制度的完善來彌補。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公司立法更加應該維護交易安全,追求安全價值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導下完善轉投資相關法律規定,規制相關風險。效率與安全是公司立法應該兼顧的價值取向,單純放棄安全或者效率都是有害的,效率與安全應該達到一種平衡。
(二)加強轉投資相關法律制度的解釋和建設
公司轉投資在帶給公司資本增值等積極的經濟影響的同時,也容易形成公司治理結構失衡等消極影響、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在實務中因為公司不當轉投資行為所引發的訴訟案件不在少數,為了有效消除公司轉投資實務中存在的弊端,公司法應該有針對性地作出相關規定。關于公司轉投資的法律規制,各國立法已由早期的單純規制向綜合規制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我國公司轉投資制度的完善方面,我國公司法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通過法律修訂與司法解釋等途徑,對公司轉投資存在爭議的問題進行解釋,明晰相關法律責任,修正相關立法價值取向,等等。
(三)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
在公司制度發明之前,各個自然人或單槍匹馬,或組成合伙,進行不同的投資項目。由于承擔的都是無限責任,萬一投資項目投資失利,自然人及其家庭很有可能就是傾家蕩產。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不利于投資開發、社會發展,也不利于社會穩定和諧。公司制度確立后,公司成為一個法律擬制的人,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同自然人幾乎相同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同時也提供了一種組織形式,在這種組織形式中各投資者承擔的都是以出資額為限的有限責任,這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公眾的投資積極性,也為社會發展的各項事業集聚了大量資本,使得許多風險大的或收益慢的開發項目有了資金支持,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進程,促進了世界近現代化發展。
五、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公司轉投資成為公司經營的一種重要的資本增值、分散風險、規模經營的方式,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與安全。加強公司轉投資法律問題的研究,對于公司轉投資的執行將帶來很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靳謝兵,論公司轉投資及其法律責任[J]法商論叢,2017(20):30
[2]孔東菊,論關聯交易中從屬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J]行政與法,2017(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