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楚妮
【摘 要】食品是否有營養及安全,關系到我國人民的飲食健康。近幾年來由于食品安全導致各種疾病及死亡案例發生較多,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巨大影響。另外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阻礙我國食品出口的關鍵因素。在此,研究食品營養及安全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食品安全;營養問題;研究
一、食品營養及安全方面存在的隱患
(一)周邊農業問題以及食物消費結構不合理
由于我國土地資源匱乏,在種植方面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各類污染,導致我國土地功能和營養退化,過量的使用化肥農藥使土壤中硝酸鹽累積導致癌癥發病率偏高。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由單一的糧食轉變為多類型的互補食物結構,人們開始注重改善食物結構,但是我國居民的食物結構營養不協調,優質營養資源匱乏,城鄉居民營養食物發展不均衡,不同地區的食物消費水平和營養差異大,導致我國多種與營養有關的疾病增長,不合理的食物消費結構嚴重危害居民身體健康。
(二)營養結構不平衡造成的疾病
我國人民在食品消費結構上已發生很多變化,食品營養及安全問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有很多產品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基地管理松散,且個體承包者的法律意識與食品安全意識較為淡薄。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食品出現了農藥超標、添加劑過多、化肥過量使用等諸多現象,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逐漸深入,我國國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需求發生了多元化新變化,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也越來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許多人因為營養不平衡而造成了諸多疾病,還有大部分人因缺乏營養元素,飲食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健康問題顯而易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病癥嚴重威脅著中國人的健康。
(三)政府關于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的措施不完善
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相比偏低,目前,我國食品平均合格率穩步上升,但上升趨勢比較緩慢,質量水平很難有大幅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政府關于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的措施不完善,使得我國的一些不法經營者有可乘之機,給我國食品安全的進一步提升造成了困擾。我國當前缺乏明確的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各部門存在體制不順,執法不嚴,職責不明確,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在某些領域存在執法漏洞,在我國,有關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也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隨著食品銷量的大幅提升,居民食品消費結構不斷完善,我國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但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不容樂觀,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和添加量不按標準執行,造成了添加劑超標超范圍使用現象屢見不鮮,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普法不夠,小作坊生產,小廠生產不懂法律法規,超標超范圍添加,甚至添加非食品原料,不明白添加的危害性,不知道帶來的后果,也不知道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二、我國未來食品營養健康及安全研究
(一)食品營養及安全問題相關研究
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有關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的研究是我國國民比較關注的話題。食品安全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研究逐步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同時逐步加強了食品品質,衛生及營養等方面的相關要求,食品獲取與環境保護等問題也受到了重視。過度的施用化肥農藥能否保證糧食安全,推廣轉基因作物能否保證國民健康,如何有效的實施源頭監管等問題是我國急需解決的方面。另外,從源頭上杜絕不健康食品的流入也是解決我國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徑。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種植環節入手,讓他們學習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和先進的理念,并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投資和優惠。讓農民意識到食品安全和營養的重要性,因為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才是破解種植環節食品安全隱患的關鍵。因此,加強農民的教育培訓和相關投資對我國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策略的相關研究
食品安全問題是事關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大事,食品安全的監管政策需要政府各級部門認真負責,以及各大銷售部門的積極配合。我國需要提升食品安全檢測水平,充分利用現有食品檢驗檢測資源,嚴格檢測食品安全程度,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準,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的力度,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另外,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建立國家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平臺,形成食品安全信息網絡,提高食品安全科技能力,開展食品安全科學的基礎研究,加強應用技術和相關戰略研究,建成開放的食品安全科研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我們應該前瞻性地考慮未來營養健康和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不斷完善營養政策法規,加強食品營養健康標準制定,加強營養健康與公眾消費知識的普及,不斷提升科學、精準、智慧營養服務水平。加強企業的系統管理和質量意識。此外,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生產企業教育和監督才能使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得以完善。因此,不斷完善政府部門的監管制度,在食品安全問題的中間環節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營養健康等新型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研究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食品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營養健康食品對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非常有必要,我國國內研究對于營養健康領域這一新型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嚴重不足。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不斷認識到食物成分與改善人體健康的聯系,開始逐步重視合理的營養搭配與調節,對新型食品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大。而新型食品的安全問題依然有待更進一步的監管。我國的監管職能的統一和完善是保證食品安全重要的組成部分。相關部門應該細化食品從源頭到超市貨架到餐桌的環節,做到有規劃的監管。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動態消毒技術、雙核臭氧殺菌設備和科學的生產工藝,有效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殘留農藥等污染,提高食品的安全質量,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還應加大財政支持完善食品監測體系、提高對在食品安全力方面有違法行為者的打擊力度并鼓勵廣泛參與的社會監督。強化技術支撐,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模式,食品生產企業應長期跟蹤研究自己的產品是否安全,創建食品營養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圍并讓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當掌握食品安全知識,學會正確選購、保存、食用食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從各個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監督。
三、結語
食品安全關系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對我國國民素質水平以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任重道遠。我國應該加強食品安全的法制法規,統一食品安全標準,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除此之外,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的相關法律意識,并增設公益性的食品安檢中心,加強社會監督和行政執法力度。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及監管部門的充分重視,以及食品加工企業自身嚴加管控,才能不斷推動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車曉紅,徐宏琨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J].食品安全導刊,2015(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