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溪
【摘 要】信息時代,網購已是我國人們日常消費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網絡自身存在的虛擬性、跨地域性以及多方參與等因素,食品信息并不對稱,監管難度非常大。本文根據多年工作實踐,對網絡購買食品的安全監管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網絡購物;食品安全;問題;建議
當前網購食品不僅僅在淘寶,京東或是專門的生鮮電商平臺如易果網、我買網等網絡平臺上購買食品,還包括020模式,如美團網和百度糯米以及餓了么等多家訂餐平臺,在線結算后,可要求商家送貨上門或憑借電子支付憑證到店享用食物。另外還有通過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以及快手直播平臺等發布食品信息,進行食品銷售的方式。面對信息時代,食品安全管理面臨著巨大挑戰。
一、我國網購食品安全管理現狀及所面臨的挑戰
(一)食品物流環節隱患巨大,缺乏有效統一的監管
不同的食品因其各自不同的特性需要不同保存條件,所以負責網購食品儲存、運輸、配送的物流環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電商平臺有自建的物流產業鏈,如京東和我買網,在食品運輸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更容易追溯問題源頭,但大多數網購食品是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運輸配送,且各物流企業配送條件和速度參差不齊,目前針對配送過程,也尚無相應明確的物流質量標準和嚴格的檢驗手段。如物流企業貪圖交易成本,對應達到的食品安全要求標準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且物流運輸環節發生在消費者和商家無法觸及的盲區里,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食品”。因儲存食品溫度與運輸條件不當,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當前最大的隱患。由于生鮮類食品對時間和溫度,清潔衛生要求很高,在倉儲和配送環節特別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因此在網購中因生鮮的新鮮度以及糕點變質引起的投訴率一向偏高。而且通過微信和微博的“私人廚房”在配送食物的過程中不具備專業配送知識和條件,可能致使食品在運送環節出現問題,最終將危害消費者的利益。最新的食品安全法中,有對網購食品監管提出要求,包括第三方平臺可先行賠付、入網食品經營者將實名登記等,但未明確網購食品物流配送方的責任和義務內容。
(二)準入門檻低
由于食品種類、食品生產環節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眾多而分散的特點,傳統的人工監管模式受制于專職人員數量限制,無法實現精細化監管,加之傳統監管技術手段與方式的落后,導致大量安全監管漏洞。特別是網絡食品安全由于準入門檻低、分布散亂等特點,若再不對其進行適度監管,任由其亂象環生會有食品安全風險之憂,將會嚴重影響國民健康從而降低消費者信心。
(三)消費者維權路徑不暢
網絡由于其特殊性,數字信息容易被修改,加之網絡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較低,致使很多網店經營者在出現問題后立即銷聲匿跡,或是改頭換面后繼續違法經營,使監管部門難以追蹤查處。如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的食品銷售者,在銷售的食品出現問題后,消費者要求退換貨或理賠時,就有經營者不回復消息或是消失不見,使消費者無跡可尋,消費者如果向微信或微博這樣的第三方平臺要求賠償,也難以得到滿意答復和賠償,因微信、QQ和微博等屬于社交軟件,沒有明確是否屬于《食品安全法》和《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里規定的進行網絡交易的第三方平臺,沒有建立相應完善的商家審查機制和消費者投訴機制。加之網絡交易可能涉及的地域范圍極廣,有的甚至涉及境外經營,我國網絡在線糾紛調解機制也不夠發達,致使維權成本過高,消費者維權也成一大難題。
二、應對措施與建議
(一)提高網絡食品交易的準入要求
鑒于網購這一有別于實體店的虛擬性、跨地域性等特性,建議相關部門會同第三方網絡平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下,進一步完善網絡食品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網絡食品交易的準入要求并規范準入程序,同時健全網絡食品經營相關配套制度并督促實施;可因地制宜,創新監管模式,如建立網絡食品經營監管數據庫。
(二)增設網絡食品監管機構,加強案件查處力度
增設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處理食品安全事宜。食品監管機構要增加網絡巡查頻率,公示食品安全查處信息,推進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警示體系完善。依托信息化手段,按照“政企互動、以網管網”思路,以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的法律義務為基礎,突出強化其自主管理、自我監督、自覺完善的要求,初步走出了一條網絡食品監管信息化道路。一是開展網絡食品經營主體建檔。利用智能搜索引擎搜索,以注冊登記、年檢時企業主動申報,工商實地巡查等為補充,建立比較完整的全省網絡食品經營主體數據庫。二是建立營業執照電子連接標識。統一搭建“營業執照網上標識平臺”,免費幫助全省的涉網市場實現網上亮照,同時要求網絡交易平臺對在其網站上開展食品經營的主體認真做好網上亮照工作。三是開展網站違法行為搜索。以智能搜索引擎為工具,建立實體巡查與網上巡查緊密結合工作機制,設立科學的關鍵字庫,工商所干部在對網上經營企業日常巡查時,如果有建檔的網站,通過基層管理系統就能對網站的網上亮照情況,虛假廣告、商標侵權等九項監管內容進行檢查,使網絡監管常態化,實現了精確、有效、及時的監管效果。
(三)關注新形式網商,謹防監管死角
隨著網購消費者的偏好、移動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購物行業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物聯網等相結合,孕育出社交商務、物聯網以及閃購等多元性網購形式。建議相關部門在監管大型購物網站和網絡交易平臺的同時,關注新形式網商,避免產生監管死角。
(四)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技術水平
①將食品質量檢驗合格報告納入供應商索證索票強制范圍,同時加大線上、線下食品的抽檢力度。②在食品檢驗方法和標準上要和國際接軌,學習和借鑒發達地區和國家的經驗與成果。③整體提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水平。提升檢測技術需要擁有專業性較強的檢測機構和技術水平素質較高的檢測人員。目前,基層的食品檢測水平急待提高,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性人才和配備高尖端檢測設備是基層面臨的最大困難。要逐步加大政府性投資力度,建立公益性檢測機構,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食品安全檢測隊伍,塑造全民質量意識。
(五)完善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法規和標準
健全的法規和標準是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的依據,應不斷完善。一是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法規。2015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2016年施行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對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履行的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為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但網絡食品生產經營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國家層面的法規不可能作出更為詳盡的規定。二是完善網絡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結合當前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和國際標準,盡快制定和完善一批網絡食品產、銷、儲、運標準。此外,還應健全內部監督和問責機制,加大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處罰力度,完善新技術取證有效性的界定方法,從法律層面強化網絡食品安全監管。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國在食品安全監控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從完善電商平臺的準入與監管、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標準、加強政府監督力度和完善消費者維權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議,希望可以為食品電商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