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巖
【摘 要】國有企業效能監察作為中國現今社會經濟改革下的特殊制度,因國企自身公共性與盈利性矛盾產生許多現實問題,使探究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背景下的改革對策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雙重性;效能監察;改革對策
一、國有企業效能監察的內涵界定
國有企業作為國企效能監察的對象,其既因其國家所有而具有公共性,這使得國企效能監察成為行政監察的延伸。同時,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這種受到成本效益約束的內在獨特性,又賦予國企效能監察特殊性。
國企效能監察在內容、目的等方面區別于私營企業的內部效益控制,是國企黨建的延伸和國有資產管理的一部分。而其又在監察對象盈利性與監察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于一般行政監察。本文以行政監察內涵為基礎,結合一般企業效益控制的含義,將國有企業效能監察定義為:國有企業監察部門或其委托的組織根據企業公共性與盈利性要求,依據國家法律、組織紀律和企業制度,對所屬監察對象在履行相關職責、執行上級決策以及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效率、效益等情況進行的調查研究與監督檢查。
二、國企的特殊性與國企效能監察的現實問題
(一)監察對象的二重性
與政府部門不同,國企從本質上是市場競爭主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發展、競爭環境趨向公平的情況下,其相對于其他市場主體同樣要接受市場考驗,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任務,其活動受到成本的約束;但相對于私營性質的市場主體,國有企業又是我國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著我國經濟命脈,一定程度上承擔這社會公共管理與公共資源分配的職能,其人事任免與重大決策事項受政府影響大,政治性與公共性突出。正是國企既有經濟屬性又有公共屬性的特殊性導致國企的效能監察在現實運行過程中既存在因照搬黨政機關效能監察制度的運行不暢,又存在因過分強調國企特殊性而忽視國企效能監察與黨風廉政建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兩方面問題,使得現實中國企效能監察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公有制度的優勢發揮受到影響。
(二)效能監察的現實問題
職能定位不夠清晰。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同其他微觀市場競爭組織一樣,受到成本約束的嚴格限制。效能監察因其價值模糊往往成為國有企業“邊緣化”的部門,難以獲得必要的制度支持與企業資源。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對組織效能的關注是與生俱來的,并且落實為具體的制度設計與組織建構。在國有企業內部,效能監察顯然不是針對經營管理過程效率、效益、效果唯一的監督機制。在實踐中,國有企業對效能監察的職能范圍規定得并不明確,造成效能監察與企業內部控制、安全監督、財務審計、企業文化、黨建以及工會群團等部門之間的。因為缺少角色區分以及分工合作機制,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在開展效能監察的實踐中可能面臨要么無事可做,要么越權行事的尷尬境地。
業務資源不足且分散。國有企業在開展效能監察過程中,所需業務資源不僅絕對總量不充足,而且過于分散,加劇了業務資源的相對短缺。由于國企中效能監察未能得到像黨政機關那樣的高度重視,導致相關資源配置總量不足,專職人員配置比例“一刀切”地參照黨政機關的制度問題與國企子公司數量多分散廣的客觀情況進一步削弱了國企效能監察開展所需的人力物力,造成監察力量薄弱,監察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監察隊伍專業性不強。效能監察是一項專業性的監督工作,工作人員除了需要具備紀檢監察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根據專項效能監察的具體情況,掌握與監察客體有關的賬務審計、人事管理、招標采購等專業知識與針對性的監督技能。不同于黨政機關監察部門,國企中監察部門缺少重視,人員不穩定,缺乏長期的職業發展通道,難以吸引高素質專業人才,在職人員更缺乏學習效能監察理論知識與具體專業知識的動力,導致國企監察隊伍的素質普遍不高,難以形成具有見解和實際作用的效能監察報告。
缺乏足夠的組織獨立性。國企效能監察制度主要效仿黨政機關監察制度構建,參照黨和政府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實行同級黨委與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共同負責的雙重領導體制。但由于其人事任免、績效考核、薪酬福利與后勤保障都由所在企業負責,所以國企紀委(或紀檢組)更多的對黨委(或黨組)負責,很難開展客觀公正、具有實效的效能監察活動。
三、國企效能監察的改革方向
(一)提高認識,增加資源支持
領導班子是國企的靈魂,而國企中效能監察運行問題歸根結底是領導層對效能監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導致其理論建設與組織建設水平較低,不能適應現階段國企的經濟與政治雙重職能。因而要在國企領導班子的實際工作中將國企效能監察提上日程安排,擺在重要地位。
同時,要切實加強對企業監察機構的資源投入,配足專職效能監察人員,形成“行政主要領導負責、監察部門組織協調、業務部門各負其責、職工群眾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二)組織協調,形成監察合力
國企效能監察難以充分開展的主要原因便是監察人員與監察力量的分散,其“與企業內部控制、安全監督、財務審計、黨建以及工會群團等部門的職能交叉”也影響了其監察活動的進行,容易導致效能監察“靠邊站”的現象。
開展國企效能監察要設置常態化的固定監察部門,健全監察部門組織體系,充實效能監察人員隊伍。同時充分協調企業內部法律、審計、財務等部門工作關系,理清其在效能監察問題上的職能交叉,確定其對效能監察的具體權責關系,形成良好的交流與監督機制,推動國企效能監察能力的切實加強。
(三)加強制度構建,強化異體與高位監察
由于缺少符合國企特殊性的具體效能監察理論建設與制度構建,國企效能監察長期參考黨政機關效能監察的制度與標準原則,導致同體監督的內在問題。
現階段應集中力量開展國企效能監察的具體制度構建,主要以異體、高位監察制度為主要內容,防止效能監察部門與監察對象形成利益共同體,甚至在人事、財權等方面受到監察對象的制約,進而提高效能監察的實效性。
(四)進行人員培訓,提高專業素質
效能監察長期得不到重視,使得其成為養老場所,兼職現象普遍,人員缺乏效能監察的基礎知識與財務、審計等具體業務知識,導致監察活動難見成效。因此,要加強監察部門人員的專業培訓,通過等方式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相關部門,同時可協調其他部門專業人才參加特定效能監察項目,切實開展相關業務知識技能集中,提高監察部門人員整體素質能力。
(五)總結
效能監察是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反腐敗斗爭深入進行的重要方法。要抓好這項工作,必須建立強有力的效能監察機構,整合企業內外監督力量,建立起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效能監察領導體系、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進而發揮其在國企自身發展與公共功能發揮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雙杰.當前國有企業效能監察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南方論刊,2010(08):26-28.
[2]胡宗生.深化國有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相關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1):10-11.
[3]江紅.加強國有企業效能監察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J].北方經濟,2011(2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