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穎
【摘 要】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新語言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之一。要準確把握探究學習的內涵和特點,努力理解誤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探究策略,使探究學習真正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本文將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概念;有效措施
一、前言
探究性學習是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有效提高了語文的學習效果。
二、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顧名思義,探究性學習,就是指通過自主探索和研究來學習到新知識的方法。這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完全不同,因為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不再是一味的被動聽講,而是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通過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來主動學習新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的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能夠很好的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并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自己探索答案,或者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問題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得到的答案雖然未必是正確的,但是卻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也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基于以上理念,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學習語文,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語文創新能力的一種活動。它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基礎性和生成性等特點。因此,在語文探究性學習中,我們要真正做到“六個重視”,即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重視學習的過程和體驗,重視發現和提出問題,重視方法和技能培養,重視交流和合作,重視動手實踐和解決問題。
三、在小學語文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措施
(一)結合生活,情感教學
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匯總,要全面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對小學生的價值觀、情感和態度進行引導,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總的來說,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島上的道德情操以及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與社會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和融合,進行情感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與游戲情境和生活情景進行有機的結合,創建一個自由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可以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從而激發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
(二)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探究性學習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我更新知識、儲備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預交教師應該在學生對語文教材通讀的基礎上,對疑惑的問題進行自主挖掘,然后再利用網絡、音像、文字等資源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或者借助小組研究合作等學習方式將問題加以解決。在這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探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打破了原本由教師直接將結論教授給學生的錯誤做法,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借助交流、合作自己動腦來將結論得出來。此外,教師不應該禁錮學生的思維,在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要允許有錯誤的出現,讓學生明白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眼光去欣賞世界,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
(三)求同存異,肯定教學
探究性學習最好效果就是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暢所欲言,能夠將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有著自己獨特的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小學語文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耐心地去回答每位學生提出的問題,正確對待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鼓勵他們這種求異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要善于應用評價和鼓勵的方式,鼓勵學生求異的提問,對小學生愛提問的天性設法進行保護,并且要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觀點大膽說“不”,培養學生自己地理思考的能力,不盲目隨從。例如,在對《比尾巴》這一課進行講解時,就讓每個學生都說出一種動物的尾巴這動物的尾巴又像什么呢?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別的同學不贊同也可以積極地提出來,說出自己的看法,再大家一起進行探討,最后,比比看誰說出的動物的尾巴最大。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啟發引導,解決問題
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靈感和誘因。這需要教師把重點放在歸納問題上,而不僅僅是講座。如今,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如果使用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不可避免地與大環境相沖突,學生應該在后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樂趣。在小學中文班上,教師應該繼續將學習目標分解為獨立和內在聯系的小問題。在課堂上,學生通常不理解老師的問題并回答非質疑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提問方式,把問題做大做小問題。教師需要注意這一過程:首先,設計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接受,還需要探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探索興趣。其次,使用新鮮,幽默的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討論。例如,當作者指導文章《虎門銷煙》時,設置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們查閱鴉片戰爭的準備情況和林則徐的生平。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將提出以下問題:哪位同學知道鴉片的危害以及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在這個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得到了充分的激發。不僅如此,還可以組建一個研究小組。學生們在小組內進行廣泛的討論,發表有關虎門煙草銷售和鴉片戰爭的知識。課后給學生做作業:了解更多關于林則徐,毒品危害,毒品口號等內容,引導學生更深入思考:如果你是林則徐,你會怎么做?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使學生終身受益。
(五)學生自主摸索答案
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單獨讓他們發現知識和解決知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防止鴨式教學方法的出現,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雖然學生接受了知識但是,這并不是真正的理解。當他執教“爭論”這篇文章時,文章主要指出,由于一件小事,同學們吵了起來,后來承認錯誤。最后和最好的故事主要表現了同學們在知道錯誤時的良好品質。因此,教師只讓學生讀課文兩次,然后問同學:“哪個同學知道是誰與誰爭論”襲擊事件發生后,學生可以回答的基本問題:克萊諦和“我”。在好奇心的推動下,學生們渴望知道他們之間為什么會有爭論,以及提出了什么樣的論點。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因此,筆者以“爭吵”這個詞為切入點,合理設置問題,促使他們探索性學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只有將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去,推崇多樣化的探究學習的方法,才能選擇最合理的方法,探究學習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雪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J]. 成功(教育),2017(02) :20
[2]郝宇博.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閱讀田.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7(6):30
[3]陳雪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田.成功:教育版,2016(2):30
[4]趙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田.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7(7):30
[5]張穎.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策略fTl.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 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