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
【摘 要】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代大學生的個人成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百年目標的發展同軌同頻,青年是國家之希望,民族之未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應包括身心健康,大學生正處于情感心理的發展期,情緒是其心理狀態最直接的反應,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把握大學生情緒管理的現狀與困境、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路徑非常重要。
【關鍵詞】情緒管理;大學生;新時代心理認知
一、新時代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必要性
情緒是指人們在心理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態度體驗,通常由喜、怒、哀、懼這四種基本情緒延伸出各種復雜的情感體驗。情緒管理是研究人們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是對情緒智力的挖掘和培植,是培養和駕馭情緒的能力,是建立和維護良好情緒狀態的一系列過程和方法。對情緒進行學習、認識和管理,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也對促進人際關系的良好交往和社會關系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將情緒管理引入高校教育管理領域是適應“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實踐,研究大學生的情緒特征,旨在為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情緒調控機制,培養大學生駕馭情緒的能力,使大學生能夠保持和發展積極的情緒,克服和消除消極的情緒,是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發展到現代化階段的一種必要的教育管理過程和方法。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當代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將與兩個百年目標的發展同軌同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鼻嗄暌淮慕】党砷L既要求德才兼備,也要求身心健康。
大學生是情感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學生身份轉換的轉折期。在大一時,學生要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生活環境,開始獨立生活,面對著學業壓力、同學關系、社會交往等問題;大四則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轉折期,在紛繁復雜、價值多元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中,學生要及時做出調整與適應。在這一關鍵時期,高校青年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在逐步發展,如果沒有及時地、科學地對各種情緒進行認知、調節和管理,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二、當代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困境
(一)大學生對情緒管理的認知薄弱
在《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調查研究》中顯示,當代大學生對情緒管理的認識,有7%的大學生很不了解,24%的大學生不了解,45%的大學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或掌握方法,21%的大學生略知一二,而真正了解情緒管理的大學生僅有3%??梢姮F階段大學生對情緒管理的科學內涵與具體方法認知薄弱,大學生群體中的大部分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調節和管理情緒就更無從談起。
(二)大學生缺乏進行情緒管理的教育引導
在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情緒問題具有多樣性、沖動性和矛盾性的特點,在學業壓力、情感問題、朋友關系、活動協調和就業壓力等問題上容易產生情緒波動,如果沒有合適的、科學的教育引導,勢必會影響大學生產生情緒障礙,影響情緒表達,危及心理健康,引發各種安全事故。
目前,高校在心理衛生工作方面雖然有一定的建設,但總體環境欠佳,即對于心理健康評估、情緒智力、情緒障礙、情緒表達、情緒調節和情緒管理等方面沒有專業、系統、全面的長效評估機制、教育機制、管理機制。
(三)大學生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有待培養提升
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中面對寢室關系、同學關系、戀愛關系、師生關系等復雜關系時,一方面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為人處世態度和方法總是正確的,不通過換位思考來全面系統地看問題,缺乏理解寬容,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甚至產生極端情緒。另一方面,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生活階段后,沒有及時深化對自我的認識,也沒有適時提升相對應的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復雜關系合學業、就業等多重壓力,對所產生的憤怒、焦躁、哀傷、悲觀等消極情緒往往束手無策,任其發展,引發了一系列不良心理問題。
三、探析當代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路徑
(一)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衛生工作機制
一是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切實有效地專門設置情緒管理類通識課程,從通識教育層面廣泛教育大學生全面、系統地認識情緒、了解情緒,進而調節情緒、管理情緒。
二是建立健全心理咨詢中心,保證心理咨詢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一方面要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提供心理咨詢專業化服務;另一方面,要依托心理咨詢中心,定期開展較大范圍的心理健康、情緒管理學習月,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通過系列教育活動讓大學生自覺關注心理健康、情緒管理問題。
三是建設情緒宣泄場所,正確引導大學生以積極有效的方式進行情緒表達,如建設情緒訴說室,有需要的同學可以選擇有人或無人狀態的傾訴環境,在其中進行傾訴,進而緩解心理壓力,調節情緒。
四是建設大學生情緒檔案,對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一階段的情緒狀態進行跟蹤記錄,通過長期性和規律性的記錄,能夠及時發現有情緒問題的同學,從而推動情緒管理工作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情緒管理專業化水平
從輔導員層面看,一方面,輔導員要加強自我的情緒修煉。輔導員自我情緒調整不好,其情緒會不由自主地轉移到工作中,影響師生關系的和諧。輔導員要迅速察覺自己情緒的變化,關注學生的感受及行為產生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要學會尋找合適的方式舒緩情緒、釋放壓力。
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輔導員管理大學生情緒的能力。輔導員既要努力做好矯正性情緒管理,引導大學生主動尋求情緒援助,用愛心化解大學生的情緒困擾,避免情緒管理的思想政治化傾向,進而加強情緒管理的針對性;同時又要在發展性情緒管理上做研究,抓住大學生情緒處于積極狀態的時機著力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使大學生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和良好的心境。
(三)培養大學生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從大學生層面看,一是要提高大學生自身識別情緒的能力。大學生既要正確識別自身的情緒,敏銳地覺察自身當下的情緒狀態,并對情緒進行正確歸因,同時也要正確識別他人的情緒,消除情緒理解的心理障礙。
二是要培養大學生表達情緒的能力,教會他們合理地述說情緒,通過“適時適地”地傾訴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與他人的和諧交流中調整情緒,如果情緒一定要宣泄的話,大學生要選擇合適的場所、合適的對象,盡可能地減少宣泄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是要引導大學生掌握情緒調節的方法,如提問調節、運動調節、音樂調節、幽默調節等,要了解這些方法的內在機理和操作方式,使自己能有效地從情緒困擾中解脫出來。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情緒管理”內涵的探討[J].社會心理科學,2010.
[2]王立梅.淺議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方法[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01:112-115.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人民出版社.2017,10.
[4]龔建云.基于心理測試和團體輔導融合的高職院校大學生情緒管理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5:84-85.
[5]李抗.地方院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壓力關系調查報告[J].社會心理科學,2016,10: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