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云
1941年10月,侵華日軍對太岳軍區展開大掃蕩,決死縱隊59團團長胡兆祺和部分戰士突圍時被捕。日軍特務為了識別胡兆祺,就把被俘的100多人集合在一個大院內,一個個拷打審問。日軍問到胡兆祺時,他從容答道:“伙夫。”日本軍官看到他軍裝油漬漬的,滿臉油灰,就問他認不認得胡兆祺。他答“認得”,敵人就威逼他指認。胡兆祺看了一下戰士們,對敵人說:“胡兆祺不在這里,他在山上。”敵人一聽火了,掄起鞭子抽起來。
太岳軍區政委薄一波得知情況后,馬上召開了一個十分隆重的抗日將領胡兆祺陣亡追悼大會。“送殯”時,8個戰士拾著棺材,薄一波、陳賡等軍區領導人臂戴黑紗跟在棺后,胡兆祺的夫人號啕大哭地走在棺前。最后他們還在墳前立了一塊“胡兆祺烈士紀念碑”。
消息很快被日軍暗探得知。從此,日軍再也沒有追查胡兆祺的下落。胡兆祺被救出來之后,那座紀念碑仍然立在太行山上。
瞞天過海
此計是三十六計中第一計。據說,唐太宗御駕親征,統兵30萬向高麗進發。至海邊,只見波浪滔天,3()萬大軍如何渡過大海?前部總管張士責問計于薛仁貴。薛仁貴說:“皇上擔心的是大海阻隔,難征高麗。我有一計,讓皇上在不知不覺中渡過大海。”于是張士貴與諸將領來見太宗,說當地有一個豪富老人愿為皇上遠渡重洋提供軍糧。太宗非常高興,立即傳見老人。隨后,太宗跟著老人前往海邊一間華美的房子去驗收糧食。只見房子的四壁掛著錦繡帷幕,桌上早已擺滿了佳肴美酒。太宗與老人觥籌交錯,把過海之事忘得一干二凈。過了一會兒,四壁的帷幕被風吹得嘩嘩作響,桌子上的杯盞傾斜翻倒。太宗不由心生疑惑,忙命人拉開帷幕,只見帷幕之外乃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張士貴忙對太宗解釋:“皇上及30萬大軍正乘船渡海,前往高麗。”原來太宗所在的華麗房子是由一條大船裝飾而成的。可見,瞞天過海原意就是瞞著“真龍天子”唐太宗,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渡過大海。引申義是指采用偽裝手段,制造公開的假象,使對方失去警戒之心,寓暗于明,寓真于假,避開麻煩,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