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若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旅游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及資源的稀缺日益嚴峻,尤其造成了旅游景區開發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是造成旅游景區生態環境污染的根源,因此要想實現旅游景區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新的旅游景區發展模式。
一、旅游景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旅游景區環境保護是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旅游景區中的具體貫徹和應用。旅游景區環境的保護對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保護好旅游環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反過來,又可促進旅游景區環境向好的方面轉化,如此反復可以形成良性循環。旅游景區環境作為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經億萬年的自然和人類演變過程而得以保存下來的,具有價值的珍貴資源,對它們的保護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而且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積極的意義。保護景區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那么是什么原因在影響和破壞著景區環境呢?
二、旅游景區環境的破壞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旅游環境破壞的自然因素
突發性破壞。突發性破壞是自然界中突然發生的變化。如地震、火山噴發、颶風、海嘯、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災害。會突然直接改變一個地區的自然面貌,毀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資源和環境。例如:我國臺灣省的日月潭因1999年9月21日的大地震而受到嚴重的破壞,日月潭風景區由于接近此次強烈地震的震中,而被震得面目全非,湖中光華島上的觀景臺、涼亭倒塌;月老塑像基座腰折倒在樂礫上;文武廟已變成破廟;慈恩塔的塔尖被震掉,高塔變成了斜塔。
緩慢性破壞。自然界的風化侵蝕,會慢慢地改變景觀的形態,這是緩慢變化。旅游環境的緩慢性破壞包括自然狀況下的寒暑變化、風吹雨淋及生物作用所導致的旅游環境形態和性質的改變,任何名勝古跡及其外圍環境都時刻受到自然機械風化的危害。在千百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作用的影響下,許多旅游區的旅游環境已出現衰敗的跡象,如稀世之寶的敦蝗壁畫和雕塑,頻受威脅;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的漢白玉浮雕、銅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蝕,又如秦始皇陵,據說它高約120米,底邊周長約2167米,這座由人工用黃土堆積的陵墓,經過2000年的風化侵蝕,目前高度已降到64.97米。
旅游景區環境破壞的人為因素
旅游規劃開發不當。旅游區的開發缺乏科學規劃,是造成旅游環境破壞的重要原因,有的所謂旅游區規劃只是一些人隨便想出來的,因而經不起可行性論證,更有甚者,有些旅游區雖然做了規劃,但在實際開發時并未執行規劃。例如在自然資源異常豐富、價值較高的地區,不宜大規模建設度假設施、別墅營地等,一般應在距離旅游景觀稍遠處集中建設,而實際情況卻是,一些湖泊風景區被療養所等建筑物包圍。
旅游經營管理中的失誤。首先,旅游區的資源和環境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水平跟不上,目前所有旅游區都是由旅游區管理處負責景區的管理和建設,在旅游區的環保工作中,經常發生相關部門扯皮及互相推諉的現象,造成管理混亂,影響了環保工作深入開展。其次,旅游經營人員缺乏環保意識,文明建設滯后,各名勝古跡受損。旅游業經營管理部門對旅游區內的糞便、垃圾等污染源只做簡單處理,而不是徹底解決,對于維護環境的基本設施,如警示牌、垃圾桶、廁所等覺得沒必要,不愿投資。
旅游活動對旅游環境的破壞。旅游地和景區景點是有其自身容量的,超越了這一容量極限,旅游地的環境和景觀衰退就不可避免。在一些風景名勝區,不斷增加的游客使景區地面踩踏磨損而失去原有的特色。如故宮廣場和許多殿堂內的地面,因游客密度過大而嚴重磨損,御花園的地面土壤也因游客踩踏而板結。旅游活動的開展加速了名勝古跡的損壞和衰敗。古代豐富多彩的名勝古跡,如石刻雕塑、壁畫等重要的旅游資源,盡管在自然條件下也會經歷風化作用而衰竭,但其過程緩慢。旅游開發后,旅游活動的開展,大量游客的涌入,加速了自然風化的速度,導致到古跡的破壞。
三、旅游景區環境的保護新模式的建立
新思想——端正旅游開發和旅游景區的指導思想
當前的正確指導思想應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糾正有資源就開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風景吃風景,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豐富資源,加大開發利用力度,力爭在近時期內取得可觀的階段性成果之類的錯誤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開發和建設思想統一到與社會和環境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思路上來。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的制定,是旅游開發研究的中心環節。規劃在對旅游景點做出科學構想和設計的同時,還要提出地形景觀、林木植被、文物古跡、動植物、水體以及整個生態環境、旅游環境的保護措施,并合理規定保護區范圍和確定環境容量。
新路線——加強景區規劃統籌,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這是一條前人曾走過的以犧牲自然環境的巨大代價來換取經濟令人鼓舞的繁榮的錯誤之路。世界上許多國家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旅游開發必須在規劃中充分論證開發的社會和環境影響,特別要重視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實行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或者是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發。
新舉措——要嚴格控制旺季景區的游客量
針對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點人滿為患的實際情況,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景點要采取有效措施對游客進行疏導、分流或限制。如北京故宮,為保護古建筑和改善旅游環境氣氛,實行調整門票價格和限制游覽人數的做法,以取得良好效果。
新法規——要加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健全旅游環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旅游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國家要立法保護旅游環境,旅游環境的保護必須立法,尤其是對重點旅游區,這點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將環境保護納入法律條款,增強環境保護的力度才能使環境保護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