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濤
中央企業改制工作穩步進行中。伴隨著改制工作的逐步推進,絕大部分央企及其各級子企業已經完成公司制改制。改制工作中可能涉及到一些輔業資產的重組,乃至剝離整合。為進一步提升輔業資產價值,發揮規模效應,各央企系統內有必要對輔業資產進行整合經營。本文作者結合工作實踐,來初步探討構建中央企業輔業資產整合平臺來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的輔業資產整合。
一、關于央企內部輔業資產整合平臺概述
近些年,中央企業改制和分離辦社會職能取得新進展,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工作進一步推進,以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為平臺推進國有企業調整重組已經在穩步進行中,成為國資委加大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力度的有力措施。目前是國資委研究提出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總體思路和指導意見的關鍵階段。為響應中央號召,國資委提出了關于企業結構調整方面的若干思路和指導意見,中央企業隨之加快了“調結構”、“轉方式”的步伐。目前差異化戰略是多數中央企業集團制定的戰略發展方向。在全力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也應看到有相當一部分分散在各中央企業內的輔業企業。這些企業多數是因國有企業在歷經改革發展的各個階段形成的輔業資產,其中包括一些資產質量參差不齊的企業資產,相當一部分資產效益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在確保主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如何在原有輔業資產的基礎上滾動發展、規模擴張、做大做強,最終形成規模效益?實踐證明,專業化發展、資產規模擴大和企業管理規范是做好該項業務的唯一選擇。
所謂的中央企業輔業資產整合平臺,其職能定位應該是是以公司獨立法人實體形式存在的本系統內的輔業資產管理及運營處置平臺,擔負著系統內(合適時機延伸到系統外)的各類輔業資產、輔業企業的接收、分類、管理等工作;負責進入輔業資產平臺尚在運營企業和暫時存續企業的日常管理;負責對進入輔業資產平臺企業資產的管理處置及相應的人員安置等。
通過組建、打造中央企業輔業資產整合平臺,可以通過輔業資產的調整重組,實現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通過對整合后的輔業資產細化分類,進行相應的管理、處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優質輔業資產規模效應,實現資產價值效益最大化,并最大限度減少低效輔業資產對企業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損失;另一方面可進一步精干主業,突出主業,使得主業板塊企業更為專注于主營業務的做強做大,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業務升級和結構優化。
二、關于央企輔業資產整合平臺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根據國資委對中央企業改制工作的有關要求,結合不同中央企業的具體實際,以“有效整合部分輔業資產,建設中央企業輔業資產的重組平臺,實現企業的資產擴張,擴大新穩定利潤源”為目標,在“精心策劃、加強溝通、整體規劃、規范操作、保值增值、穩定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作為輔業資產整合平臺企業的發展方向。通過新設或選取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整合平臺企業,以市場化為抓手,高效運作,為中央企業戰略性調整與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輔業資產整合平臺建設的基本原則大致可分為:
第一,突出主業的原則。即要立足中央企業自身主業的發展要求,在整合輔業資產時,尤其是面向系統外接受輔業資產的前期階段,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選擇接受哪些符合企業自身發展板塊的資產,或能與自身發展形成上下游聯動的資產,更好地突出規模效益。
第二,風險甄別與防范原則。即要設計合理的輔業資產接受運作機制,經過必要的內部評審程序,依據內部專業人員的風險評估意見,在充分考慮企業風險防范能力的情況下,正確決策,謹慎操作,杜絕新不良資產的產生,防止產生新的虧損源和新的經營風險,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第三,資產增量原則。即要通過輔業資產的調整重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接受本企業系統內外的輔業資產,通過分離、改制等一系列工作,確保扣除必要的改制成本費用后的國有凈資產規模擴大、增加,有利于輔業平臺企業發展戰略的落實與實施。
三、輔業資產整合平臺業務模式的操作要點
(一)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有序運作。輔業資產重組,根據輔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充分享受國家有關的優惠政策。輔業資產重組以輔業類資產處置的主要形式,注重吸收增量來盤活存量,著眼于企業發展,職工就業,但不拘泥于此,輔業企業適合哪種重組形式、類型就采取哪種形式、類型,目的是充分發揮資產效用。在輔業資產重組中,堅持資產重組的一般原則,即最佳原則,均衡原則,對稱原則,合法原則。
(二)加強調研,摸清家底,防范風險。在運作過程中,要一如既往,注重輔業資產重組中的調研和市場分析,組織業務骨干和邀請有關專家組成調研組,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拿出資產重組整合的方案,然后在更廣的范圍充分論證,確保方案的科學完善和切實可行,然后報批后實施。在策略上,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會分別考慮采用中心式多角化、復合式多角化,垂直式整合,水平式整合等等策略,進一步盤活輔業資產。同時公司會注意防范資產重組中的政策風險,籌資風險,運作風險及合并重組風險。
(三)加強溝通,精心設計,完善方案。加強和國資委職能局、其他中央企業部門關于中央企業輔業資產工作的聯系。對潛在的輔業資產調整重組項目進行初步可行性評價,在評價基本可行的前提下,與相關企業進行接觸;依據輔業資產重組調查細則進行調查摸底,做到情況明、資產實,識難點、辨風險;在“專家把關、中介操作、公司協調、企業落實”的實施方針指引下,精心編制方案,加強改制宣傳,嚴格改制程序,規范各項環節;落實高效管理理念,采取各項必要措施,加強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提高資產質量,確保新進入輔業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完善輔業資產整合平臺的業務支撐
要打造高效、規范的中央企業內部輔業資產整合企業,不僅要求在選擇平臺企業硬件方面有所考慮,還必須加強企業軟實力的打造,多管齊下,確保調整重組整合為一體的企業“穩定發展、保值增值”。
(一)強化管理,確保公司高效運轉。
輔業整合平臺企業要參照中央企業主體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細則,調整和健全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依據“簡潔、高效”的原則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縮短管理鏈條,減少管理層次;進一步理順內部管理關系,明確不同層級的管理定位;加強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進行專項建設,夯實新業務管理基礎
要承擔起輔業資產整合平臺建設的重任,需要從夯實新業務管理基礎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強以下專項建設:一是管理專業隊伍建設。為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和適應輔業資產調整重組的業務管理需要,在培養的同時適當引進一定層次的專業人才;二是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切實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形成一套責權分明、平衡制約、規章健全、操作有序的內部控制機制,堵塞和彌補各項漏洞和缺陷,適應監督管理的要求。
(三)進一步提高公司資源整合能力,確保調整整合工作順利進行
輔業資產調整重組工作對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要加強組織、協調、判斷與決策等資源整合能力的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及時加強和國資委、其它中央企業、中介機構、研究機構和戰略投資者的聯系、溝通。加強對調整重組過程中產生新問題的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確保輔業資產調整重組平臺建設及輔業資產整合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打造務實管理團隊,強化工作團隊的政策理解力和執行力
輔業整合平臺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其中要有一個對國有資產高度負責、政策水平高、不斷地進行思路創新的領導集體;有一個執行力強的企業管理團隊,能按照目標計劃層層分解落實和根據規則條件來約束行為,注重“真誠溝通”,發揮合力、增加凝聚力;擁有一支熟悉政策、熱心做群眾工作、能處理突發性事件、有解決復雜問題能力、掌握與戰略投資者談判技巧的職工隊伍;有一批資產重組方面的專家學者和有實踐經驗的工作者,齊心協力地為資產重組出謀劃策,解讀政策,制定辦法,協助解決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此外,還要有多年從事企業改革資產重組,并且理論根底深厚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提高團隊的企業改制理論水平,以增強對各項改制政策的理解能力。
(五)積極爭取同資委職能部門的肯定、理解與支持
中央企業在打造輔業資產整合平臺過程中,要積極爭取國資委職能部門的肯定、理解與支持。在和國資委相關職能部門接觸的過程中,有過資產整合經驗的企業要充分介紹自身在通過企業外部、內部多種形式的資產重組,在盤活存量,在輔業資產重組方面的實踐經歷和成功做法,積極匯報參與到國資委、中央企業系統內輔業資產調整重組的設想,積極尋求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通過自身努力,為央企輔業資產調整重組實施做出自身的貢獻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