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華
本文以現代殯葬的基本概念為研究對象,從現代殯葬的構成及屬性的角度,運用了系統論、行為科學等相關理論,闡述了現代殯葬從殯葬理論、殯葬制度到殯葬管理與運營體系的大致結構,詳細闡述了現代殯葬自然屬性與時代屬性及其具體要求。描述了處于現代社會結構中的現代殯葬的應有形態。目的在于探索現代殯葬的應有模式,探索現代殯葬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現代殯葬的建設,是殯葬歷史發展的必然。殯葬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與發展必然要與其所處社會相適應。我們正經歷著中國社會發展史中最偉大的變革。本文是作者《試論現代殯葬》系列論文之一。在這個論文系列中,我們試圖探討關于什么是現代殯葬、現代殯葬的基本任務、基本矛盾、實現途徑等若干關于現代殯葬建設的基本問題。本文主要圍繞現代殯葬的基本含義展開論述,從現代殯葬的構成、屬性及其要求的角度,探討什么是現代殯葬的問題。
一、現代殯葬的基本概念
現代殯葬的概念,由其內涵與外延兩部分構成。
“內涵是對事物的特有屬性的反應,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那些事物的總和。”(注1)
任何時代殯葬的本質屬性,都是其自然屬性和時代屬性的統一。現代殯葬的屬性,是隨著殯葬的出現而出現,隨著社會的現代而現代的。是具有現代社會特征的、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殯葬。
其基本含義,我們可具體表述如下:
現代殯葬,是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殯葬理論、殯葬制度與殯葬業的有機總和。
這一概念中,其內涵有兩個基本點:
它是殯葬的。現代殯葬,是殯葬在現代社會的具體實踐,具有殯葬與生俱來的一切服務于社會的基本職能。這是其自然屬性,是殯葬在發展史的各個階段都具有的共性。是其本質屬性之一;
它是現代的。現代殯葬,是現代社會在殯葬這一特定領域的具體表現與要求的集成。這是它的時代屬性。這種屬性,在殯葬發展史中的各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特色。這是其本質屬性之二。
這一概念的外延,是殯葬理念、理論、制度、體系與發展方式的一個有機體。是構成現代殯葬的基本單位的總和。
二、現代殯葬的構成
現代殯葬的構成,應該是與現代社會結構相適應的、復雜的、動態的系統。
“系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間有機聯系的許多要素所構成的一個整體。”(注2)
首先,這是個系統,是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其次,這是個有機構成的系統。這種有機性,主要體現于系統內各組成部分分工明確而又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再次,這個系統由理論體系、法律制度體系、管理體系、運營體系四部分構成。
(一)、殯葬理論體系
殯葬理論體系由殯葬理念和殯葬理論組成。
殯葬理念是殯葬發展方向的概括。殯葬理論在理念的制約下構建。
殯葬理論主要應劃分為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
基礎理論包括:殯葬學概論、殯葬管理學、殯葬文化學、殯葬經濟學、宗教與殯葬、殯葬生態學、殯葬人才學等;
應用理論包括:殯葬禮儀學、殯儀館管理及其相關理論、公墓管理及其相關理論、殯葬用品的生產及其相關理論。
這是個相對穩定與靜態的體系。
(二)、殯葬法律制度體系
是調整殯葬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及制度規范的總稱。包括:
殯葬法律體系,如殯葬法律,條例等。
殯葬制度體系,如規章、制度、規定等。
這個也是個相對穩定與靜態的體系。
(三)、殯葬管理體系
是殯葬管理機構及其功能、作用的統稱。是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系統。
其靜態表現為殯葬管理機構。包括:行政管理機構。如國家機構中,針對殯葬的各個相關業務部門、職能部門、研究部門、監督檢查部門、宣傳部門等;社會管理機構。如行業協會、民間研究團體等。
其動態表現為上述機構所發揮的功能與作用。包括:殯葬規劃、市場準入、對企業的服務與控制、檢查與督導以至于獎勵與處罰。
(四)、殯葬運營系統
是殯葬行業的統稱。包括:
殯葬企業。以殯儀館、公墓兩個中心性企業為核心的殯葬禮儀企業、殯葬生產與銷售等邊緣性企業;
非營利性殯葬服務機構。包括公辦、民辦的骨灰寄存機構等。
這是個完全的動態系統。
三、現代殯葬的基本內涵及其特點
現代殯葬的內涵,主要體現于它的自然屬性與時代屬性之中。
(一)殯葬自然屬性的簡要分析
殯葬的自然屬性,是隨著殯葬的產生而產生的。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它都具有三個共同的基本點:
社會性。殯葬,是應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是為服務于社會而存在、發展的。這種社會性,主要體現在殯葬對社會在喪事處理過程中的各種需求的滿足。
人文性。殯葬需求的本質,不是生存需求,而是精神需求。慎終追遠、血脈綿延。殯葬,對個體而言,是對逝者價值的確認、尊嚴的維護,對家族往昔的追思、未來的繼續;對社會整體,則是歷史的呈現、精神的傳承;
文化性。殯葬對精神需求的滿足,是通過文化這種形式實現的,文化對人類精神追求的表達,又將殯葬作為了一個重要的載體。
(二)、殯葬的時代屬性及其要求
我們對現代殯葬本質屬性的分析,將以其時代的科學性、系統性、協調性為中心,對這些特性在殯葬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手段等方面的表現加以概括,同時,也要對對殯葬自然屬性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的實現的要求進行具體剖析。
首先、現代殯葬的科學性及其要求
殯葬的現代性首先要體現現代社會的科學性。現代社會首先是個科學發展的社會。這種科學性體現于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要求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這種科學性要求:
第一、現代殯葬要有科學的發展理念。近些年來,我們對于科學的殯葬發展理念的確立,一直在不斷的探索和完善中。自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中殯葬管理方針的確定,至2009年《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于深化殯葬改革的幾個基本原則,及至2010年民政部在殯葬改革推進會上,提出的十二五期間殯葬改革要建設惠民殯葬、公益殯葬、綠色殯葬、科技殯葬、陽光殯葬、人文殯葬的的主要任務,都是對科學的殯葬發展理念的逐步明確,使我們對現代殯葬的發展目標逐步清晰。強化了對殯葬工作的引導作用。
第2、現代殯葬要有科學的發展方式所謂科學方式,就是指現代殯葬的發展,要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
現代殯葬與傳統殯葬相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發展的有意識性。由自發的發展走向自覺發展,由隨意發展走向計劃發展。
第3、現代殯葬要有科學的發展手段。手段是實現殯葬目標的工具。建設現代殯葬要求,不但手段是科學的,手段的使用也是要科學的。
現有的手段包括:
技術手段。如較高科技水準的殯葬設施、設備、用品。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
管理手段。是指具有強制性特征的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財政手段、救助和保障、扶持、獎勵、稅收手段。
以上這幾種手段都具有強制性,特別是行政和法律手段,剛性更強,沖擊力更大,在使用中一定要有所節制,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以利于社會的和諧。
社會手段。主要有市場手段、規劃手段、輿論手段等。
綜合這部分論述,現代社會的科學性是全方位的,而且處于持續的發展、創造與更新的過程中。所以,對現代殯葬的科學性,我們也要以全面、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對其科學性,要與時俱進地理解、改進、運用。
其次、現代殯葬的協調性及其要求
現代殯葬必須協調發展,這是由現代社會、現代殯葬的形態決定的。
現代社會分工明確、構造復雜、嚙合密切,是一部高效運轉的現代機器,各個部件之間依存度極強。現代殯葬,作為社會系統的子系統,其內部形態構成也正日趨復雜。以上這種現代的社會和殯葬形態,決定了現代殯葬必須與其所處社會相配合、相協調,內部各個部分、各個環節必須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沒有配合就沒有整體,沒有協調就沒有運轉。
再次、現代殯葬的系統性及其要求
系統論是最具現代科學性的一種理論。在現代社會事務處理中,它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方法論。將其應用到現代殯葬事務處理中,主要體現在:
殯葬發展目標、計劃、步驟的系統化設計。要注意殯葬發展目標、計劃、步驟在形態、水準、期限上的相互平衡與對應;
殯葬布局的系統化規劃。要注意各個地區、各種類型的管理單位、服務單位在其數量、職能上的相互平衡和對應;
殯葬事物處理方法的系統化使用要注意在處理某一地區、某一事件中各種方法綜合使用過程中的配套與銜接。
綜合全篇論述,通過對現代殯葬的構成與屬性的詳細分析,我們勾勒出了現代殯葬應有的一個大致形態:
是以社會發展目標為方向的、以系統的、現代的殯葬理論和科學技術為支撐的、與社會現實、長遠需求相適應的、合理的殯葬目標、制度、體制、結構構成的有機整體。
現代殯葬的基本形態,將是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體現傳統殯葬文化、人文理念傳承、政府財政補貼與政策傾斜相結合的這樣一個總體布局。
現代殯葬的建設,是一個發現,是一個設計,更是一個創造、一個過程。現在,我們對于現代殯葬整體形態的任何描述,都還只是一個發現和設計。這個設計能否實現,有賴于我們在以后的殯葬實踐中的不斷探索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