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發展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文明發達的社會,都非常注重對幼兒的學前教育,因為幼兒階段的情感和智識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人的一生。幼兒教師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個群體的教育理念、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近十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學前教育改革的投入,提高對學前教育質量的要求,2012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已經將幼兒教師列為專業人員。國家、行業、社會對新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不斷加入幼兒教育隊伍的新教師,崗前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較短時間的培訓,讓每一位新教師迅速成長,適應崗位要求,建立專業自信,是幼兒園業務園長的首要責任。
為使新教師了解幼兒園文化,對本園的工作和使命具有認同感并激發其愿成為團隊一員的歸屬感,我園編訂了《幼兒園文化手冊》,新入職的新教師人手一冊。從手冊中新教師就可以了解到幼兒園的文化、歷史,了解到幼兒園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過程,看到教師隊伍由生澀到成熟的過程,對自己的專業化發展產生期待。公園巷幼兒園具有60多年的建園歷史,文化核心是“愛心無限”。幼兒園的文化手冊充盈人文理念,吉祥物與文化精髓體現在幼兒園環境創設、制度文化、教師辦公用品、幼兒用品等方面。同時,我們帶領新教師參觀幼兒園,一邊熟悉幼兒園工作環境,感受幼兒園文化氛圍,消除新教師入職之初的緊張情緒和顧慮。當新教師看到充滿人文關懷的幼兒園環境,領到美觀可愛的辦公用品,感受到幼兒園對自己的歡迎、接納時,她們油然而生一種加入這個團隊的自豪感,并對未來的工作充滿期待。

結合幼兒園“愛心無限”的學校文化精髓,新入職教師的開學第一課就是學習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是每一個立志從事幼兒教育業者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我們組織的師德學習不流于泛泛的形式,而是結合學校文化中的“愛”,以案例的形式展開。在培訓方案的設計中,我們列舉震驚全國的北京紅黃藍幼兒園的事件,讓教師明白從業應懂法、守法,保護幼兒,愛惜自己。我們把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本園教師充滿愛心的行為編制成畫冊請新教師學習,呼喚她們產生更多愛的行為。我們組織“最美一瞬間”教師攝影比賽,請新教師抓拍工作瞬間同伴的愛心行為,使她們在尋覓的過程中感受教師與幼兒互動的真誠的美,發展良好師德,使新教師成長踏出堅實的第一步。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位優秀教師首先是團隊規章制度的良好遵守者。在日常管理中我們發現,遵守規章制度的教師也能夠把自己班集體管理得井然有序,這其中就有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我園尊重教職工,實施柔性管理的同時,制定了完善的《新入職教師手冊》。入職手續中不僅有一般性的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入職手續、試用期制度、離職手續、請假制度、獎懲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等,還包括常見問題的處理辦法,如幼兒意外傷害處理措施,面對家長投訴的應對方案。一本入職手冊,讓新教師在工作中有章法可循,面對常見問題不困惑、不慌張;面對自己專業發展的需要,有方向、有幫助。
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幼兒的安全問題不但家長高度關注,也是幼兒教師面臨最大的壓力之一,因此安全培訓是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重要內容。一是強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要求提高自身的責任心,三是結合案例進行現場分析。例如:在培訓中我們以幼兒散步活動為例,請新教師集中觀摩并提出問題:班級三位老師分別站在哪里?為什么這樣站?她們的職責分別是什么?當新教師帶著問題去觀察,她們會發現:一位老師領隊是為了控制隊伍行進的速度,一位老師在隊伍中間看護主要關注幼兒行進中的突發事件,一位老師在隊伍的最后面是為了確保所有的幼兒都在老師的視線范圍之內。觀摩后,新教師感受到在日常工作中,老師需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將安全放在心中,才能保證幼兒的安全。類似的培訓應以現場觀摩的形式,貫穿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以使新教師明確自己在一日活動中的角色和關注的重點。
我園班級人員設置為“兩教一保”,班級人員分工不同,一位班主任、一位陪伴教師、一位保育員。進行崗前培訓時,應讓新教師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我們的培訓強調兩點:保教配合,分工不分家。每一年新教師上崗前,我們會請優秀班級來分享經驗。優秀班級的班主任會從班級文化建設、班級人員分工、班級人員配合、家長工作管理、師幼互動質量幾個方面來闡述工作的經驗與心得。在班主任的介紹中,主要會突出幾點: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掌舵人,應尊重陪伴教師和保育員的意見,協商形成班級工作計劃;班級三位成員在班級工作中應各有分工;在日常工作中雖然各司其職,但是會在溝通協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自身工作;大型活動中班級成員會各顯所長、密切配合,這樣才能使班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績。優秀班級經驗的分享使新教師的團隊意識不斷增強,能夠以正確的心態融入班集體。同時,組織新教師進入優秀班級進行全天跟崗,關注三位教師的分工、配合,為其獨立帶班打好基礎。
上述各項培訓是新教師入職常規培訓。但新教師培訓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仍需要教研管理人員在一日工作中予以關注,進行個性化指導。
1.觀摩老教師的半日活動。與老教師制定好觀摩計劃之后,組織新教師進行觀摩。觀摩過程中,新教師使用事件取樣法的觀察記錄表格,記錄下不同時間段老教師的工作內容、站位、環境材料、幼兒行為等。觀摩之后組織教研活動,由老教師分享自己的經驗,新教師提出困惑。通過半日活動觀摩與集中教研,使新教師不但收獲了現場經驗,并且明確了如何做,為什么這么做,為獨立帶班積累了經驗。例如針對新教師比較困惑的幼兒自主進餐環節,我園組織新老師在幼兒午餐時進行指導,一起討論幼兒自主進餐時餐車如何擺放更便于孩子們取放食物;當幼兒分組洗手進餐時先請哪一桌幼兒去才更合理,才讓活動有序不亂,其他準備進餐的孩子等待時老師應該進行哪些活動比較適宜。這種基于問題的現場觀摩,能夠快速解決新教師工作中常見的困惑,也深受新教師歡迎。
2.明確個人發展規劃。古語云,“預則立,不預則廢”。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是為了使每位新教師都能明晰自己的發展方向,能夠分析自己的優勢及薄弱方面,通過制定規劃建立專業自信,樹立專業信念。在這個過程中,業務園長要多與新教師交流,幫助她們挖掘出自己的優勢,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且根據她們的長處和特點分配工作任務,使她們能夠發揮自身特長。個人發展規劃確立之后,幼兒園會給新教師指派指導教師,并且形成期中、期末的成績分享,過程中的個性化幫扶等制度,使新教師在個人發展規劃的引領下有目標地成長。
3.在教研活動中激發新教師潛能。通過創新教研組織形式,激發內在潛力,讓新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力可發,成為教研活動的主人。很多新教師的問題集中在雖有理論,但是不知道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而園長的一個贊許、一句指點就能夠使她們的專業自信開始萌芽、生長。如何去贊賞、指點,是業務園長需要關注的細節。如:一次半日觀摩中,新教師小劉面對園長非常緊張,在指導幼兒活動時不知所措。但是園長發現小劉老師的觀察記錄表格設計得非常科學,記錄也非常認真。于是請小劉老師在教研活動中分享她的設計思路與觀察結果。小劉的分享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大家也給她提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在園長、同事們的肯定與支持下,小劉老師開心而自信地笑了,也更積極地參與著后續的教研活動。
我們常強調,幼兒教育應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幼兒教師要有全面和諧的心理健康,有不斷提升的專業能力。面對新教師這個群體,幼兒園的園長應把新教師當做大“小朋友”來對待,剖析她們的心理,了解她們的需要,采納適宜的手段,注重對新教師真正的關心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