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第一中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6)
游標卡尺是《物理選修3-1》附錄中的內容。《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正確使用高中物理實驗的基本儀器,包括了解使用要求,辨明儀器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分度值,正確操作,正確讀數等。游標卡尺的測量原理在水銀氣壓計、電流表及雙縫干涉實驗中都有拓展應用,在歷年高考中反復考查。因此,在高中實驗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游標卡尺的教學。但是由于日常教學中存在重讀數輕原理的現象,學生不能精準理解其測量原理,以致不能熟練掌握游標卡尺的讀數方法,在考試中頻頻失分。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其測量原理的教學研究。
在下面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層層深入的任務設置,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逐漸發現規律、找到測量長度的新方法,進而掌握游標卡尺的測量原理和讀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提供開放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給學生提供兩組器材:邊長比為10:9的兩種正方形卡片,大卡片20張,小卡片10張;最小分度值之比為10:9的兩把刻度尺;游標卡尺。
本節課共設計四項實驗。
實驗一:合作探究——利用正方形卡片的邊長差找到精度為0.1mm的測量方法。
為了降低難度將該實驗分解成三個任務:
任務1:用卡片確定0.4mm的長度。大卡片邊長代表1mm,小卡片邊長代表0.9mm,其邊長差為0.1mm。

圖1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容易得出四大與四小緊密排列總長度之差為0.4mm(如圖1),即0.4mm=0.1mm×4。
任務2:用卡片確定3.4 mm的長度。

圖2
按照任務1的思路需要34張大卡片和34張小卡片,但我們只提供了20張大卡片和10張小卡片,因此需要調整思路。學生稍加嘗試便能想到在0.4mm的基礎上再加上3個大卡片即可(如圖2),于是得到結論2:3.4mm=3mm+0.1mm×4。
任務3:用兩把尺確定兩個零刻線之間的距離為3.4mm和1.2mm。
任務3從卡片游戲過渡到測量工具,難度再一次加大。由于卡片是分散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取并調整卡片的數目,但是刻度尺相當于連在一起的卡片,選用尺上的哪一部分刻度是第一個難點,從兩卡片的邊緣對齊到尺的兩條刻度線對齊是第二個難點。因此,該任務設置了兩個待測長度:3.4mm和1.2mm。對比任務2,學生經過嘗試不難發現3.4mm的測量方法與任務2相似,用主尺的三個格代替3張大卡片,剩下的0.4mm應為主尺與游標尺連續四個格的長度之差(如圖3)。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并找到用刻度線對齊代替卡片邊緣對齊的方法。有了3.4mm的經驗,學生比較容易確定1.2mm的長度并得到結論3:測量值=主尺整毫米刻度+主尺與游標尺最小分度值之差×與主尺對齊的游標尺的刻度值N。
實驗二:十分度游標卡尺的讀數和使用

圖3
任務1:閱讀教材認識游標卡尺的結構。
任務2:找出游標卡尺與實驗一中兩把尺的共同點,根據結論3總結游標卡尺的讀數方法。
游標卡尺的主要結構即兩把尺,尺身上標有其測量精度即兩把尺的最小分度值之差。學生通過對比不難發現,把結論3中“主尺與游標尺最小分度值之差”替換為“精度”即得到游標卡尺的讀數方法:讀數=主尺整毫米刻度+精度×與主尺對齊的游標尺的刻度值N 。
實驗三:拓展應用——討論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的游標卡尺的測量原理和讀數方法
實驗四:用硬紙板自制一把10分度的游標卡尺。
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卡片游戲展開探究式教學,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規律并找到測量長度的新方法,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利用從卡片到尺的過渡,幫助學生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經驗到規律的升華,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