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於琦 宋亞如 林璇 步雅馨 孔令琦



以我國15個“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為研究對象,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模型,選取港口貨物吞吐量作為參考數列和9個經濟影響因素作為對比數列建立指標體系,根據2005-2015年相關指標的統計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得到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經濟發展與港口物流的關聯度排序,結果表明,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的9個反應經濟發展指標與港口物流指標均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強灰色關聯關系,說明9個反應經濟發展的指標對港口物流都能產生較大的正面影響,但隨著11年的發展,這些經濟發展指標與港口物流指標的關聯度卻發生了變化。同時對實證結果進行了分析,并為戰略港口城市下一步的物流發展提供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1.緒論
研究背景。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稱“一帶一路”倡議,并在2015年明確提到重點加強上海、天津等15個沿海港口建設。
港口是水陸交通和物流的樞紐,在國民經濟中居于十分特殊的位置。港口物流作為一個相對比較新的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內外對其的研究經歷了從基本內容探索到管理控制研究,從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演變過程。
研究方法。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此問題進行研究,量化各經濟影響因子對各港口城市物流的影響程度并進行排序,直觀的得出發展物流的方向。
研究思路。結合前文研究背景、研究現狀及研究方法選擇的分析,本文確定了主要研究目標——“一帶一路”倡議城市的港口物流,旨在找到影響物流發展的經濟影響因素,以期充分發揮物流與經濟發展的聯動作用。
指標體系構建和實證研究是本文的重點,本文將以我國15個“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為研究對象,選取港口貨物吞吐量作為參考數列和9個經濟影響因素作為對比數列建立指標體系,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模型,在搜集2005-2015年相關指標的統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得到“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經濟發展與港口物流的關聯度排序。并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為戰略港口城市未來的物流發展提供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創新之處。本研究的創新性在于基于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結合當下時事熱點,運用灰色關聯模型分析,創造一套獨特的港口城市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以研究“一帶一路”倡議圈定的15個港口城市的物流產業發展指標與其經濟增長的關聯關系。
2.研究方法
2.1灰色關聯分析介紹
灰色系統理論是1982年我國著名學者鄧聚龍教授提出來的,灰色關聯分析最早由“灰色系統”得來,而“灰色系統”的由用來形容信息的明確程度,將信息明確程度分為三類:黑、白、灰,灰代表部分已知、部分未知,將信息不完全的系統稱為“灰色系統”。物流本身符合灰色系統,影響其因素很多,不確定性很大,并且我國物流起步較晚,“一帶一路”倡議也是近兩年提出的,所以存在樣本信息不完整,缺乏的問題,因此,為了完整刻畫不同的港口城市競爭力,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此問題進行研究。
2.2灰色關聯分析法步驟
確定參考序列和對比序列。確定關聯分析因子集x=X1X.,X 2—X1』,確定參考序列Xo和對比序列Xt2X2(k)表示i序列第k個時刻的數值。
無量綱化。變量因素的無量綱化處理。由于系統中各因素的的量綱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較,或在比較時難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因此在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時,一般都要進行無量綱化的數據處理。
無量綱化比較常用的有初值化、均值化與區間相對值化,這里采用初值化。
這里取ζ=0 5,y,表示第i個行為序號各個時刻關聯系數的集合。
求關聯度。由于關聯系數多而分散,所以用灰色關聯度對其進行集中處理,并按大小進行排序。關聯度大的表明該因素影響參考因素的程度較大,關聯度小的說明參考因素不受或少受此因素的影響。
由一般表達式 表示第i個行為序列對參考序列的關聯度。
3.指標體系的構建(見表1)
由上表的實證結果可以看出,2005-2015年這11年間,“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的9個反應經濟發展的指標與港口物流指標的關聯度均大于0.6,具有很強的關聯性,說明隨著這11年的發展,港口城市的經濟均能對港口物流發展產生較大的正面影響,但是經濟發展指標與指標之間與港口物流指標的關聯度卻略有差別,按照關聯度大小排列: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一產業增加值。
透過關聯度大小的排列,可以發現,對“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而言,這11年來,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與港口物流的關聯度最高,且關聯度高達0.8929,屬于高度相關,這一指標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并進一步反映該城市金融業發展水平,說明近年來金融服務業的興起和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港口物流的快速發展。當今世界港口的發展已經逐漸步入建立“國際物流中心”的階段,港口除了作為海運的必經通道在國際貿易中繼續保持貨物的裝卸、轉運和倉儲等強大集散功能,還應具有集貨物、技術、資本、信息的集散于一體的物流功能。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園區開展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包括腹地運輸、報關、報驗、包裝、庫存管理,提供金融、保險方面的整合服務已成為港口物流發展趨勢。“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為了完善港口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更需要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收入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映證了政府在港口物流發展中重要地位,尤其是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加大了國家對15個戰略港口城市的關注和投入,筆者認為,戰略城市應抓住此次政策傾向帶來的巨大發展機會,大力完善港口物流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模式的優化升級。
然而第一產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港口物流的關聯度卻相對較低,這也正符合當前港口的發展趨勢——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港口不僅僅是貨物運輸中心,而是國際物流中心,形成多種物資、交通運輸、服務資源的集合,成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集地,這也意味著其與第二三產業的聯系將更加密切。
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是表現一個城市消費需求最直接的數據,解決了“流通什么”的問題,并重點研究商品的流通環節,與物流息息相關。關聯度較后的排名意味著港口城市消費力對物流的拉動作用不足,說明說明戰略港口城市的物流服務在消費和流通領域的社會化程度仍較低,傳統的批發零售業仍占據市場,物流業的資源整合有待提高,市場仍依賴著零售企業或連鎖企業的自主物流,轉向尋求合格物流代理商的力度不夠。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港口城市來說,應繼續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有效地帶動經濟增長,從而加快貨物周轉量,促進港口物流的發展。
5.建議
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以高標準的港口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能力為指標,在合理利用口岸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改善港口投資環境,擴大港口融資能力和規模,提高港口物流體制的專業化以及科技化含量,加強規模化港口的水深泊位建設,引進高科技的裝卸設備,從而實現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和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家會加大對15個戰略港口城市的投入,各地政府一定要專款專用,規劃好資金使用。
利用集裝箱運輸中的“馬太效應”,加快臨港周邊企業產業的發展。在積極響應國家及省市級制定的發展物流業的戰略及扶持政策的同時,各企業應利用集裝箱運輸中的“馬太效應”,爭取吸引更多艘次干線班輪的掛靠,以優質專業的集裝箱運輸實力吸引更多船公司前來合作。
促進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推進港口綜合開發利用。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是地區物流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基礎,因此,促進地區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是地區物流得以快速發展的基礎和保證。提升“港口經濟圈”輻射力.同時,為充分利用港口這一物流生產要素整合平臺的資源優勢,要加強腹地作用,確立港口物流全程服務中心的地位,增強核心競爭力。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由于當前港口物流與三大產業的發展關系緊密,因此在大力發展臨港工業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比如三亞應該穩住旅游業發展,積極培植新的增長點。由于多政策優勢,15個地方港口城市要乘勢而上,借政策春風大力發展經濟,帶動物流共同發展,且發展不能盲目,要有重點有輕緩的發展,相對重視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盡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