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棣文
(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徐州 221008)
1.1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由來
五年制高職專科教育最早出現在歐洲,是普通高中教育與專科教育相結合的一貫制學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呈井噴式迅速增長的時候,創立了五年制的高等職業學校。日本社會普遍認為,五年制高專在其戰后經濟起飛、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與保障作用。
1.2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發展
1903年我國的五年制教育才剛剛開始萌芽,五年制高職的發展主要還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84年,教育部提出“試辦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學習期限5年”的意見,為發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奠定了基礎。1985年,教育部決定在3所中等專業學校的基礎上試辦五年制高職教育。在不斷的摸索和創新中總結試點取得的經驗,在1994年開始擴大試點。在2005年之后,五年制高職教育才正式擴大規模。
1.3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特點
五年制高職學生入學年紀小,有較強的可塑性,也是接受技能訓練的黃金時間段,只要擁有求知欲和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五年制高職包含了普通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2個學習階段,學生在5年的學習時間里,學校可以根據高職培養目標統籌安排和整體設計以上2個階段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能較好解決中等和高等職業教學的連接。
2.1 教師中碩士研究生在學歷結構中占比例較高。但是高職稱比例相對較低,教師職后進修機會偏少,科研積極性不高。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校對教師職后進修經費投入不足,導致教師接受再教育無法良好開展;其次,教師的職后進修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使得學校對其不夠重視,缺乏具有針對性的計劃和安排;再次,教師認為職后進修與日常教學、家庭生活等方面,在時間和精力上存在一定的沖突,從而不得已放棄進修機會;最后,教師自身對職后進修不感興趣,積極性不高,沒有主動爭取進修的機會。
2.2 不同性別對選擇公共籃球課動機存在差異性,主要原因是:男生更喜歡在激烈的身體對抗中,尋求挑戰的刺激和成功的愉悅感;而女生更傾向于娛樂身心,釋放情緒,拿到畢業規定的學分,在女生看來,更樂于把籃球運動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同時,大部分學生沒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籃球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要求比較高,會引起部分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不高,而且學生在教學中沒有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形成挫敗感,甚至對籃球運動產生厭倦的心理。
2.3 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有一定偏差,認為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自娛自樂,考試可以及格就行了,片面地認識和理解阻礙了籃球選修課的良好開展。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思想觀念落后或者對教學目標理解不夠深刻,沒有把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素質和激發運動興趣,塑造終身體育價值觀放在首位。
2.4 五年制高職籃球選修課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按照少年運動員初級訓練的一套來進行的:基本姿勢、基本步法、控球、運球、傳接球、投籃、簡單配合與戰術等,在教學中強調練習基本技術的傳授及其教學的規范性和系統性。內容單一、粗略,缺乏趣味性、時代性,不能滿足學生休閑娛樂等實際需求,進而導致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不能很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陳舊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學觀念過于固定,被原有的教學觀念所束縛;創新觀念不強,對新的教學內容缺乏大膽的嘗試;教師進修機會偏少和科研積極性不高,導致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完善。
2.5 五年制高職籃球選修課教學主要以“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的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方法較少,影響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也是制約課程發展的主要因素。教師強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教學理念過于保守,認為原有的教學方法手段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缺少大膽地嘗試和創新;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缺乏足夠的認識、了解和掌握。
2.6 五年制高職籃球選修課考核只重視總結性評價評價,主要針對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動作的規范性進行考核,忽視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評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時,忽視了過程性評價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的學習,不利于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始終以技能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沒有將結果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性地構建評價體系。
2.7 五年制高職校籃球場地器材方面不充足,許多學生對現狀不滿意。場地、器材等物質環境和教學語言、方法等心理環境2個方面是制約籃球課良好開展的瓶頸,教學環境對課程的實施、教學效果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學校建設比較早,導致沒有過多的地方擴建籃球場地;二是近幾年高職校的連續擴招,使學生數量與場地設施的質量、數量比例失調,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三是冬季天氣寒冷,室外場地無法活動,而室內場地及其有限且限制開放。
3.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1)通過組織教師觀摩和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改善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的狀況;(2)加強對教師的職后進修和培訓,拓寬教師的專業知識,更新教學觀點與教學訓練方法,提高技戰術水平;(3)合理地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進一步改善教師職稱狀況;(4)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培養出一批具有模范和帶頭作用的教科研骨干和帶頭人,以促進五年制高校籃球選修課教師隊伍的建設。
3.2 營造良好的籃球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合理安排教學計劃,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娛樂性,運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合理的考核評價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簡單的比賽,營造良好籃球氛圍,鞏固教學內容,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終身體育意識,最終促進籃球運動在五年制高職校的普及與發展。
3.3 確立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明確籃球課的教學目標
確立“終身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活動的意識和能力,作為籃球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積極開動思維,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體育鍛煉意識;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鍛煉方法,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同時,發揮籃球的教育功能,強化和提升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身心健康觀等內在因素,以使學識增長與人格成長相輔相成。
3.4 優化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改善陳舊、繁重和缺乏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應從以下幾點出發:(1)精簡技戰術教學內容,突出內容的實用性和基礎性。在籃球教學中,以重點內容為主線,較重要的內容根據教學進度適當穿插,一般內容留于學生自學。(2)在籃球教學中穿插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等活動,如先進行個人局部對抗,然后進行全場比賽,突出教學內容健身性和娛樂性,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完善技術結構。(3)增設籃球欣賞內容,結合各種籃球比賽,使學生學習到籃球技戰術以外的籃球知識,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5 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實效性
由于大學生在身體條件、籃球基礎和運動天賦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教師應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給學生自學、自練的時間和空間,注重情感類方法的應用,做到情知交融;另一方面將現代教學方法(如多媒體、領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與優秀的傳統教學方法相互結合起來,從多角度刺激學生、多層面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6 構建科學的籃球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為了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在教學考核評價中,一方面應將學生的進步程度、學習態度、交往合作精神等隱性的課程目標納入評價內容之中,注重過程性評價;另一方面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的有效結合,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意識,養成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3.7 充分提高場館利用率,加大經費投入,改善場地器材設施條件
教學環境的優化直接關系到場地器材的合理配備,良好的場地器材是激發學生學習情感、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依據五年制高職校籃球場地器材設施的現狀,首先,要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器材,盡量滿足教學需求;其次,加大對場地器材等設施建設的投入,合理地使用管理費用,改善基礎設施;再次,建立相應的場地器材等設施的維護制度,最終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五年制高職籃球選修課教學的優化要順應時代變遷和高職體育教學改良的需要,確立“終身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運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合理的考核評價手段,配備合理的場地器材,營造良好籃球氛圍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全方位發展,促進五年制高職籃球選修課的更好地開展,最終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