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祥元
“我在自己的家鄉待了二十年,這二十年里,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們服務?!崩顣悦氛f道。
李曉梅是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常水小學的一名女教師,1979年3月出生于張義鎮一戶普通農家,1994年7月考入武威師范學校,1997年7月師范畢業,同年8月參加工作,石嘴、中路、常水、澄新、燈山、劉莊、沙溝,二十年里李曉梅的工作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塊地方。
2017年11月,沐浴西北初冬的晨曦,伴著絲絲寒意,我們一行六人去了張義鎮。涼州區西苑實驗小學結隊幫扶活動將在常水小學舉行,城區教師和孩子同山區教師與孩子同上一堂課,閱讀同一篇課文,思考同樣的問題,做同樣的數學練習題目,為了記錄這一過程,我們邀請了電視臺的兩名記者,由涼州區教育局王偉德帶隊,大清早天還沒亮就從城里出發。
作為山區優秀教師代表,我們將完成對李曉梅的采訪任務。前一天下午打電話給她的時候,李曉梅說自己就住在學校,什么時候過來采訪都可以。
看到孩子們走出山溝溝,無比幸福
徐有禎,張義鎮常水小學校長,他說:“李曉梅老師從教二十年,一直堅守在張義山區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她用心、用情、用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p>
張義鎮常水小學現有十名任課教師,無論年長還是年少,工作以來全都沒有離開過這兒的學校。
校長徐有禎說道:“李曉梅是這諸多老師中的一位,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無私地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她站的是三尺講臺,卻把溫暖灑向講臺之外的每個角落,她有自己的孩子,卻把更多的關愛給予了班上的孩子?!?/p>
二十年來,李曉梅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校長徐有禎說:“李老師帶的班,班風好、學風優,一直都是學校的先進班集體?!?/p>
問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秘訣,李曉梅笑著說:“充滿愛心,才能贏得真心;將心比心,才能贏得家長的放心;事事用心,才能贏得自己的舒心”。自身的工作體驗更多的來自于工作實踐。山區孩子,敦厚而純樸,心念純澈,老師無疑是其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影響者。
李曉梅的家在城里,但回家的機會沒有多少,“周六日,家里有事了就回去,其他時間都在學校里住。”周一到周五,她每天總是早早到校巡視教室,看看學生都到齊了沒有,看看他們穿沒穿暖和,教室里的火爐是不是燃旺了。山里的天亮得遲,黑得早,但山里的孩子們起得都早?!昂⒆觽兤饋砹?,就都趕到學校里來了?!崩顣悦氛f道。
從教二十年來,李曉梅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孩子們的手?!叭绻⒆邮稚系睦侠O多,說明這個孩子家里經濟困難,或者干農活多,我就會為這些孩子買些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讓這些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一樣愉快地學習?!崩顣悦氛f道。
這樣的關心和照料是無微不至的。“孩子們當中感冒的人多了,我就會用‘醋熏的土辦法替孩子們殺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學習?!?/p>
王濤,是李曉梅的學生。學習基礎差,經常逃學、打架、惹事,是全校皆知的“搗蛋王”。
由于山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管教一直是個難題,和王濤一樣的學生在李曉梅班上還有三個。對于這些孩子的教育,李曉梅始終堅持以“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為準則,她悉心與這幾個孩子交流,同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這4名學生都擔任班干部。
李曉梅說:“‘搗蛋鬼們沒想到,‘惡名在外的他們居然還可以當上班干部,于是他們的態度漸漸發生了變化。遲到、曠課、打架鬧事的現象逐漸沒有了,把心思都用在了正路上,學習成績也慢慢提高了?!?/p>
在李曉梅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下,這些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此契機,她利用課外時間幫他們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真愛自暖人心,付出總有回報,最終,這些“搗蛋鬼”們都變了。這也是讓李曉梅最值得欣慰的地方。
李曉梅說:“作為教師,關心學生就應該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既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又要關心他們的健康,還要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事,其實正是一個教師愛心的具體表現?!?/p>
李曉梅深知,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學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老師要及時做好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工作?!翱墒?,我發現每當我與學生說到請家長時,孩子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是孩子認為只有他犯錯誤時,老師才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后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挨打,所以孩子們很是反感?!?/p>
為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李曉梅便試著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好人好事,遵守紀律了,發喜報告知家長,把與家長的溝通當作是對學生的一種獎勵。
同時,她自己也轉變角色,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不以老師的身份發號施令。她說:“我現在的教育原則是:少懲罰,多肯定;少質問,多鼓勵;少訓斥,多交談;少命令,多引發。我堅持做到入情、入理、入境、入心,我現在不再是孩子們眼中的‘警察、保姆、教書匠,而是孩子們心中的‘領頭雁、孺子牛、智多星。”
這樣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是卓有成效的。校長徐有禎評價說:“李曉梅始終堅持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愛崗敬業,勤奮努力,成績卓著,深受學生喜愛。”
“回想走過的路,看著一撥又一撥的孩子走出山溝溝,我就感到無比的幸福。”李曉梅說道。
讓孩子們做學習的主人
李曉梅堅持把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把這些作為山區孩子成長的第一需要,但她絲毫也不放松自己的課堂教學。
這天,她給孩子們正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課文講述的是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堂上,李曉梅細致地引導孩子們閱讀,概括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然后,她問:“誰來告訴老師,這兩個場景的描述中哪個句子最讓你感動?”
孩子們的回答是:第二個場景中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盀槭裁矗俊薄盀榈氖峭炀群{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這樣的課堂教學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也洋溢著對感動的體驗。李曉梅說:“我在教育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堅持把情感和思想教育貫穿在教學活動之中。”
“我堅持備好每一節課,堅守‘不備課不上課的信條,力求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所收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堅持‘一遍清教學法。即適當放慢教學速度,講授新知識時力求深而透,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思想情感?!?/p>
課堂教學中,李曉梅保證習題訓練的質量,力求少而精,突出潛力培養,使優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夠得著。實踐證明:這些教學方法是成功的。李曉梅所任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在學校,李曉梅既是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她積極推行情景教學,并要求學生要認真遵守“學習三部曲”——課前堅持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復習鞏固。同時,她還給學生定下一個目標,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提出“提升效率,向時間討效率,不做無用功,不干低效事”的方法,力爭做到“整體安排,統籌時段,忙而有序”。
“一節課四十分鐘,我們一定要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討論的欲望,及時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翁。”李曉梅說道。
李曉梅在課堂教學中一直堅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步確立了以“聯想猜測——實驗驗證——鞏固應用”的教學新模式,改變了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簡單的結論,反復機械的模仿例題的學習方式?!斑@樣的課堂教學,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了課改理念?!?/p>
學習鉆研,做永不枯竭的井
作為一名教師,李曉梅深知做好工作不能只做教書匠,還必須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學習者?!敖o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擁有一桶水,最好是做一口永不枯竭的井。”
李曉梅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堅持利用業余時間主動給自己充電,多方搜集資料,閱讀各類報刊書籍,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及教研活動,經常和同事交流教育教學經驗,主動承擔學區、學校組織的觀摩課教學任務,深入研究教法,以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同時,樹立現代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人才觀,并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
“這樣的學習和鉆研,不僅讓我的教學成績日益突出,也提高了我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在堅持學習的同時,李曉梅還善于將別人的經驗和自己的體會進行總結、反思、融合形成了新穎、獨特、自主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理念,先后在《新課程》《西部教育》等教育雜志上發表《讓學生在數學中發展》《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等多篇論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曉梅的不懈努力,也使她的教學之路有了更多的收獲,她先后被評為涼州區骨干教師、涼州區教育系統首屆“巾幗建功”標兵、涼州區第九屆高效課堂“教學能手”。2015年11月,在武威市“創建高效課堂”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李曉梅榮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競賽三等獎。2017年4月,她又被評為武威市骨干教師。
“甘為桃李化春風,愿做雨露潤心田”,這是李曉梅從教二十多年的真實寫照。談到未來,李曉梅說:我將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用愛詮釋教師這一職業,繼續守在山區教育教學的前沿陣地,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在我們張義山區,雖然生活艱苦,但是所有的老師都跟我一樣既平凡又敬業,為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熱情和智慧。我非常想代表家鄉的孩子們對依然堅守和奉獻在山區的老師們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
張義鎮位于武威涼州區最南端的邊遠山區,山大溝深,條件艱苦。談到堅守在張義山區的教師,涼州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發壽說: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怨無悔地堅守在三尺講壇,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把青春年華和畢生心血都獻給了山區教育事業,用行動詮釋了教師職業的神圣和高尚,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教育是關于人的事業,我們需要這樣的好教師?!?/p>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