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代霞 柳強國
【關鍵詞】 鄉土教材;特色教育;開發;意義;思路;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74—0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要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鄉土教材是在課程標準范圍內,結合區域實際和特色編寫的,以地方性自然地理、歷史沿革、宗教信仰、民俗風情、語言文化等鄉土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教材。從本質上講,鄉土教材是區域文化藝術與人文特征的再現,是傳播、弘揚、保護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開發《走進阿干》鄉土教材對于打造區域特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開發鄉土教材的重要意義
1.開發鄉土教材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確立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開發鄉土教材,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發展規劃、深化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是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的必要手段,具有基礎性作用和實踐性功能。
2.開發鄉土教材是打造特色教育的迫切需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指出,要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開發鄉土教材和打造特色教育是緊密聯系的,開發鄉土教材是前提和基礎,打造特色教育是目的和結果。作為七里河區城鄉教育統籌試驗鄉鎮,深度挖掘“千年古鎮”、“百合故里”等文化資源,大力開發鄉土教材,有利于促進“一校一品”,加快形成以區域特色為基礎、學校特色為龍頭的特色教育發展格局。
3.開發鄉土教材是助推經濟發展的必要之舉。鄉土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是深入挖掘和開發古陶文化、百合文化、千年古鎮文化的過程,是弘揚和彰顯 “百合之鄉”文化藝術魅力的過程,有利于培育自強自立的優秀人文精神。珍視鄉土的價值觀、熱愛鄉土的認同感以及發自內心的鄉土情誼,既是留守者建設家鄉的精神動力,也是求學者和謀職者宣傳家鄉、推介家鄉、支持家鄉的思想源泉。
二、開發鄉土教材的目標思路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七里河區教育實施“后發先至”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新的人才觀、教學觀、發展觀為引領,堅持規劃先行、統籌協調,著力深度開發,努力打造精品,把鄉土教材開發成為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推動城鄉教育統籌、服務阿干特色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基本平臺。
2.主要目標。(1)打造特色教育。通過鄉土教材的學習,展示阿干風土特色,打造城鄉教育統籌亮點,促進“一校一品”特色學校建設。(2)豐富教學內容。在實施國家課程的前提下,改變課程結構,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豐富學校教育教學內容。(3)提高學生能力。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評判能力以及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4)培養鄉土情感。通過鄉土教材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珍視鄉土、建設家鄉的情感。
3.基本原則。(1)貼近生活原則。教材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內容的學習與參觀、調查、訪問相結合,以學生實踐為主,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2)貼近教學原則。課程內容是國家課程的補充,具有知識性的特點,能讓學生了解基礎課程以外的鄉土歷史文化、生產知識、旅游知識等。(3)貼近學生原則。鄉土教材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水平、理解能力相符,要能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培養個性化的創造精神。
三、開發鄉土教材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鄉土教材的編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語言文字表述盡量深入淺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親切自然,筆調生動,引人入勝;盡量多使用照片、圖片直觀介紹,從感官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鄉土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應充分體現探究式學習方式。加強探究式學習、社會實踐課程實施力度,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功能。有些知識不一定都寫進教材,教學中的補充、鋪墊、搭橋工作可以留給教師、學生去進行,留足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資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
3.鄉土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教學自主權。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行選擇授課的內容和授課的順序,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重點學習部分內容,從鄉土教學這一層面體現“一校一品”。
4.課程評價標準應以過程體驗為重點。鄉土課程突出探究性學習方式,不斷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空間,鼓勵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探索。所以,課程評價必須重視過程的評價,特別是情感、態度、認同和責任心的評價,淡化學習結果,不做定量評價。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