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志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小學生來講,枯燥的識字教學難度特別大,因此教師如何抓住識字良機讓學生主動識字,讓學生準確無誤地運用知識成了重中之重。下面,筆者在學生學習生字、改正錯別字的問題上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精講細分 幫記憶
讓學生正確書寫漢字,首先要讓學生記準字音。學生寫的錯別字,不少是因為字音沒有記準造成的。友“誼”yì平時讀成友yí,當yǒu yì出現時就寫“有益”了,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能擺脫方言的習慣,許多學生,平翹舌不分,如把“師(shī)”同“撕(sī)”混淆了,于是寫“老師”時就寫成了“老撕”。另一種情況是盲目使用形聲字的規律認字寫字。
其次,幫助學生用心觀察字的形體特點記準字形,尤為關鍵。一是要記準筆畫數,如“武”字不能多寫一個撇,也不能少寫一個點;“被”字不能少寫一個點等等。二是要讓學生看清筆畫的細微區別,橫的長短,是捺還是大點。如“士”字上邊一橫長。三是對形狀相似的字要仔細分辨,記住不同點,形聲字只要記準形旁的含義就不容易寫錯,如帶“氵”的一般都和水有關。還有一些形近字要從筆畫和結構上去區別,如“撥”和“拔”,右半部分不同;“揚”和“場”字左半部分不同;“藍”和“籃”上半部分不同;“折”、“拆”和“析”三個字形狀相似,第二個比第一個多一個點,第三個與第一個左半部分不同等。在教學過程中每當有類似字出現時就要及時歸納,讓學生養成找不同的習慣。
再次,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踐,區別用法,弄準字義。許多漢字所表達的意義與字形有一定的聯系,如果對字義了解不夠,就會產生同音字代替錯別字。同音字有兩種,第一種,如:“吵”和“抄”都讀“chāo”字形也相似,“吵”的左半部分是“口”,表示是由口發出的聲音,是“吵鬧”的“吵”,“抄”的左半部分是“扌”,表示是用手來寫東西,是“抄寫”的“抄”。這種就是同音或近音近形不同義,對于這種必須把字形和字義聯系起來。第二種,如“慌”和“謊”讀音相似,“慌”本身的含義是因為害怕而心跳,“謊”的本義是假話,“心慌”這個詞,是說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心里還是害怕,心理狀況“huāng”就一定是“慌”字了。這種情況是同音或近音形不同,義也不同。對于這種情況,必須先弄清字的本義,再把這個字放到具體的詞中去分辨,學生識記起來就方便多了。
二、有效訓練 強鞏固
在漢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學生的練習和運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學生練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及時,用心
學過的知識要及時練,隨時用,趁熱打鐵。練習時要用心,好好分析是老師講的哪一種情況,并且把自己愛錯的字建立一個檔案,等再碰到自己愛錯的字的時候,自己要多加注意,慢慢錯字就少了。
(二)要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
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練,就可能堵住發生錯別字的源頭。在平時課文講解中遇到難寫易錯的生字反復強調,幫助學生來鞏固。在做練習時加強易錯生字的分析指導,反復進行形近字組詞練習,找錯字練習。讓學生隨時找出學過生字的形近字,并進行區分,在練習中不斷提高學生對漢字的掌握程度。
三、反復推敲 重運用
首先,告訴學生一旦遇到同音字或形近字,要細心地根據音、義選擇字形,比如有這樣一句話,“今天我是zhí日生”,這里的“zhí”,你可能想到“值”、“植”兩個字,用哪個對,就要從意義上分析,這里的“zhí”是“當、輪到”的意思,所以用“值”。其次,寫后要細心檢查字形,檢查的重點放在平時容易錯的字上。如果分辨不清,就要查字典,或者請教他人的方式進行區分,保證不寫錯別字。
四、自主提高 互學習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在記憶生字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自學,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把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的技巧講給大家聽。學生通過互相學習把難記的字易混淆的字用最快捷的方式學會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講一講哪兒易出錯,你是怎樣記住的,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知識。
五、結合生活 多練習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創意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字走上街頭,走進我們的生活,錯別字也跟著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學生接觸的錯別字也多了,有時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印象,學生往往錯當對記。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挑錯行動,讓學生分組行動,尋找在街頭巷尾牌匾上的錯別字,在各類報紙雜志上見到的錯別字等,對表現突出的組給予獎勵。這樣,學生在尋找中不但糾正了別人的錯別字,自己也學到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鍛煉中學,在學中受到了鍛煉,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總之,識字教學相對閱讀教學而言比較枯燥一些,這就需要教師勤于總結教學方法,讓孩子愉快有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