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是全國聞名的雜糧雜豆之鄉、辣椒之鄉、西瓜之鄉和粉條之鄉,也是北方最大的雜糧雜豆商品集散地。然而“十年九旱”的生態環境和立地條件,卻令這方飽經風霜的黑土地承受了太多的壓力。靠天吃飯、技術落后、效益低下、收入不高,改變洮南傳統農業的這一現狀,成了一代又一代洮南人的共同期望和不懈追求。
窮則變,變則通。“十三五”以來,洮南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提質增效的重中之重,注重把“強基礎、調結構、轉方式、抓特色”貫穿于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的始終,緊抓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契機,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打造標準化、規模化、信息化、專業化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現代農業發展正發生著從粗放農業向高效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的巨大轉變,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特色農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或翻新的定義,而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有機對接的一次重新出發,是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的又一重大提升,只有找準定位、突出優勢、規模化發展,特色農業才能“特”起來。近年來,洮南市委、市政府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政府推動、項目拉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及農戶聯動的運行機制,大力發展水稻、雜糧雜豆、辣椒、葵花、生豬、肉禽等特色產業。同時,在吃透市情、摸透民情,經過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優化區域布局,打造優勢產業基地,實現基地規模化。選準各地產業發展重點,重點打造辣椒、雜糧雜豆、葵花等5大優勢種植帶,構筑區域化種植格局。同時,洮南以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等為培育重點,將龍頭企業做“大”、服務組織做“活”、專業大戶做“特”,已初步構建起以特色農業企業為龍頭、專業服務組織為紐帶、規模種植戶為細胞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龍頭項目帶動形成產業鏈,走精深加工,系列開發之路。近年來,先后引進了洮南雛鷹集團400萬頭生豬、九陽藥業有限公司10萬噸糧食加工及谷維素原料提取項目等一批大型龍頭加工企業,提升了全市農產品的加工能力。
2014年1月,在洮南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王荷為代表的3名洮南籍大學生返鄉創立了“洮寶大學生創業團隊”,創辦了國內首家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洮南市劉老三雜糧雜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后又創辦了洮寶快遞有限公司、洮之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洮之寶職業培訓學校、洮寶大學生創業園。目前,團隊的業務范圍涉及雜糧雜豆的種植、加工、收購、銷售和電子商務、快遞、職業培訓、創業孵化基地等領域,已推出中高端系列農業產品40多個,并成功銷往全國各大高端市場。
中綠牧業園區、洮南東升養牛園區健康發展;洮南雛鷹集團、益安等肉禽屠宰加工企業相繼投產運行,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已成為洮南發展現代農業、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航母”。
在打造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洮南市還積極引導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樹立“品牌經濟”意識,鼓勵和扶持具有過硬產品質量和較強經濟實力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認證和申報工作。借助域外招商引入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加快開發彰顯洮南特色農產品品質的乳產品、油產品、米產品、禽產品等知名品牌;利用域內自主開發的“黑水西瓜”和“洮南香”等中國馳名商標,精心培育具有洮南地域優勢的“洮之寶”“敖牛山小米”“洮南綠豆”等系列知名品牌。
現代特色農業建設是一場接力賽,路是漫長的,但回望來路會激起前進的動力。洮南在追尋“三農”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調動一切力量,不斷把建設推向新的階段,探索著一條中國傳統農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路徑。站在新的起點上,綠色的田野上已鋪開了現代農業的斑斕畫卷,綿延千年的農業“故事”正在古城的黑土地上抒寫。(本刊通訊員 王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