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勻
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中成藥就應該是純中藥制劑,其實不然。中成藥并不都是純中藥,服用時要看清成分。
中成藥主要指由中藥材按一定治病原則配方制成、隨時可以取用的現成藥品,如中成藥中的各種丸劑、散劑、沖劑等等。中成藥所指的各種成藥,均為現成可用、適應急需、存貯方便的中藥。相對于中藥藥材而言,中成藥治病省去了中藥煎劑所必要的煎煮時間,更因其能隨身攜帶、不需煎煮等一應器具,故而使用十分方便。由于中成藥多為經過一定特殊加工濃縮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遠遠少于中藥煎劑,而且成藥已幾乎消除了中藥煎劑服用時特有異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藥反應上,也較易被大眾所接受。當然,中成藥也是有一定缺陷的,這主要表現在成藥成分組成、藥量配比的一成不變上。由于配方既定,藥已制成,故而成藥往往不能像煎劑方藥那樣表現得靈活多變,隨癥加減,這使成藥的實際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近年來,有關中成藥引起的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這類報道也多起來。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嚴重的藥源性腸炎;黑錫丹久服可致嚴重鉛中毒;牛黃解毒片口服可引起過敏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膀胱炎和過敏性皮炎;口服羚翹解毒丸或銀翹解毒丸可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這些反應雖都較為少見,但一旦發生,病情都較嚴重。所以,對中成藥的優缺點也須全面分析,不能認為是凡中藥都低毒無害。還有一點特別要提醒的是,凡曾經因服用某種中成藥而發生中毒或過敏反應者,必須牢記,以后不可再用同種中成藥。
另外,在我國批準的9000多種中成藥里,有200多種屬于中西藥的復方制劑。比如維C銀翹片和感冒清片等中成藥感冒藥里,就含有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和抗過敏藥氯苯那敏 (撲爾敏),如果吃這些藥的同時又服用白加黑、泰諾等含有撲熱息痛的感冒藥,就可能因過量而損傷肝腎。又比如,咳痰清含有鹽酸麻黃堿、氯化銨等西藥成分,珍菊降壓片含有可樂定和氫氯噻嗪等西藥成分,患者在服用時一定要注意。
還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吃格列本脲(優降糖)時又擅自吃消渴丸,結果出現低血糖癥狀。這主要是因為格列本脲的主要成分格列本脲,消渴丸中也含有,同時服用這兩種藥物相當于加大了藥量,會增加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
因此,選中成藥時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們都是純中藥,一定要看清藥物成分。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藥物也進行了“中西醫結合”,以便增強療效。這就需要患者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多了解一下有關情況,注意服藥時不超過劑量或不同服含相同成分的藥物,以避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