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航 孫靖 孫海昕 張正旭
【摘要】目的:分析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我院兒科收治的450例兒童細菌性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觀察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對糞便標本的致病菌屬分布情況進行總結。結果:本組的450例糞便標本中,檢出病原菌405株,檢出率為90%,其中196株為志賀菌,占4840%,107株為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占2642%,74株為弧菌,占1827%,28株為其他病菌,占691%;同時,在藥敏試驗中,發現病原菌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如頭孢噻肟、氨芐西林以及頭孢哌酮等具有較強的耐藥性。結論:在兒童細菌性腹瀉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有弧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以及志賀菌等,并且這些病菌的耐藥性較強,應該根據檢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
【關鍵詞】病原菌;病原微生物;細菌性腹瀉
【中圖分類號】R378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36-02
兒童細菌性腹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以大便性狀改變、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具有起病急、病情復雜等特點,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危害患兒健康[1]。有研究發現,誘發兒童細菌性腹瀉的因素有很多,有非感染性的如炎性、酶性、代謝性以及解剖性等,也有感染性的,通常主要為感染性因素[2]。因此,本文研究了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兒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兒童細菌性腹瀉患兒450例為研究對象,病程2-8d,平均(48±13)d,年齡5個月-8歲,平均(41±22)歲,其中200例為女孩、250例為男孩,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并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對450株糞便標本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然后將樣本的細菌培養結果作為基本依據,分析標本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并且鑒定和觀察病原菌的種類。
122診斷標準按照中國腹瀉病診斷及治療方案:①經糞便培養,結果顯示存在細菌生長;②經糞便鏡檢,白細胞數目≤10個;③急性腹瀉合并粘液便、膿血、腹痛以及發熱癥狀。符合以上三條或兩條以上,則可以診斷為細菌性腹瀉。
123檢驗方法
1231檢測病原菌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的相關規定,選擇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分析儀,運用直接涂片染色鏡對糞便標本進行檢驗,檢驗時,運用SS培養基,在室溫37°C條件下進行20h培養,然后對SS瓊脂平板中培養出來的可疑菌落進行生化反應。同時,根據血清凝集試驗方法和生化反應對病原菌進行分類,并且對病原菌中的弧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以及志賀菌進行鑒定。
1232藥敏試驗對頭孢噻肟、氨芐西林以及頭孢哌酮進行病原菌藥敏試驗,在室溫35°C條件下進行18-24h培養,然后測量抑菌圈的直徑,并且將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作為基本依據,判斷三種藥物的敏感性。
13統計學分析本次演技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運用X2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以P<005表示有差異。
2結果
本組的450例糞便標本中,檢出病原菌405株,檢出率為90%,其中196株為志賀菌,占4840%,107株為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占2642%,74株為弧菌,占1827%,28株為其他病菌,占691%;同時,在藥敏試驗中,發現病原菌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如頭孢噻肟、氨芐西林以及頭孢哌酮等具有較強的耐藥性。
3討論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征。腹瀉病人中由細菌引起的占比例最大,腸道細菌通過繁殖或釋放毒素造成感染性腹瀉,引起兒童腹瀉的細菌主要有以下幾種: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腸球菌等。流行病學統計,近年來,兒童細菌性腹瀉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不僅危害患兒健康,并且細菌性腹瀉和急性腹瀉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誘發兒童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改善患兒預后尤為重要[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405株病原菌中,196株為志賀菌,占4840%,其次為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弧菌等,其中志賀菌在臨床上又被稱之為痢疾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的一個主要病原菌,無動物宿主,以帶菌者和病人為主要傳染源,通常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松內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鮑氏痢疾桿菌以及志賀痢疾桿菌,有研究發現,在誘發細菌性腹瀉的因素中,松內痢疾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是比較常見的病原菌[4]。同時,在藥敏試驗中,發現弧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以及志賀菌等對頭孢噻肟、氨芐西林以及頭孢哌酮等抗菌藥物具有較強的耐藥性,這一結果與鄧運蘭[5]研究報道一致,提示應該及時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查,將細菌培養結果作為基本依據,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從而確保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弧菌以及志賀菌等是兒童細菌性腹瀉比較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并且這些病原菌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在臨床治療中,應該根據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再結合患兒的實際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韓晶. 兒童細菌性腹瀉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07):225
[2]蘆珂,文秋潔. 某市21例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7):155
[3]余長發. 兒童細菌性腹瀉80例病原微生物和藥敏檢測結果分析[J]. 當代醫學,2017,23(11):113-114
[4]沈渝,牟來旭,牟晶. 兒童細菌性腹瀉的200例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2):124
[5]鄧運蘭. 兒童細菌性腹瀉70例病原微生物和藥敏檢測結果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6):3672-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