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洪娟
【摘要】目的:分析西醫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對臨床應用提出對應建議。方法:隨機抽取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發生西藥不良反應的200例患者,回顧性分析200例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狀況,并針對患者情況采取對應應對措施,觀察患者在合理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緩解情況。結果:對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的患者采用合理用藥后,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大部分患者不良反應癥狀已消失,未出現復發患者。結果中存在的差異性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分析意義。結論:西藥配合使用不當或用量不當會不同程度的引發不良反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直接影響,嚴重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西藥臨床合理用藥可以提高整體用藥過程的安全性,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需要強化人們西藥臨床合理用藥意識,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關鍵詞】西藥;臨床合理用藥;安全性;不良反應癥狀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65-01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西藥被普遍應用于人們的生活,當人們出現相關癥狀時,可能會選擇服用西藥來達到治療的功效。而西藥在使用時也應該注意劑量以及配合使用的科學性,這樣可以在達到功效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的使用效果和生存質量[1]。隨著西藥種類的不斷增多,臨床應用時更需要注意西藥臨床合理用藥,強化用藥的安全性,進而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身體健康[2]。本文通過對接收的200例出現西藥不良反應癥狀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意在提高西藥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發生西藥不良反應的200例患者,回顧性分析200例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狀況。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患者年齡在20歲到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8±47)歲。接受研究的患者資料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不滿足P<005,不具有統計學分析意義。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接受研究的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癥狀,如惡心嘔吐、頭暈乏力、失眠過敏以及皮疹等。排除患有影響研究的相關疾病的患者資料,排除患有理解障礙、言語障礙以及智力障礙等疾病的患者資料。
13治療方法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對西藥臨床用藥安全性的規定,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癥狀進行歸類,向患者詢問近期服用的西藥類型,根據患者藥物服用劑量以及藥物配合分類進行整合,觀察患者在服用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病情發展情況提出對應治療策略,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對患者服用藥物的類型進行劃分,結合患者的用藥需求進行說明,根據患者情況采用合理的藥物聯用,在降低單一藥物服用不良影響的同時提高整體藥物使用的效果。藥物聯用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同時結合患者情況以及不良反應出現類型選擇合理的多種藥物聯用,提高整體療效的同時,縮短治療療程。在服用藥物時需要注意藥物服用的間隔,藥物聯用需要注意藥物間隔和停藥時間,對于不同類型的疾病需要采用藥物聯用的方式進行服藥時,需要把握藥物間隔,間隔過短,兩種藥物作用產生毒副作用,影響藥物療效的同時對患者產生一定的不良作用。在服用藥物時,根據患者情況對藥物進行標準,明確記錄藥物服用時間,控制藥物間隔。藥物服用一段時間后,需要及時停藥的注意停藥時間和劑量的變動情況。
14療效標準對患者未采取臨床合理用藥措施之前對不良反應類型以及不良反應誘發原因進行分析,以應用臨床合理用藥措施后的癥狀消失情況評價臨床合理用藥的效果。
15統計學分析方法采用SPSS 14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的患者采用合理用藥后,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大部分患者不良反應癥狀已消失,未出現復發患者。結果中存在的差異性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分析意義。具體數據如下表。
3討論
西藥的濫用,在病原菌不明確的情況下,盲目使用抗生素.只有針對感染是主要原因的疾病才有效,病原有細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但是有一部分腹瀉和感冒的患者,感染并不是主要原因,使用抗生素會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使腹瀉加重或久治不愈[3]。還有.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濫用。這類藥雖毒性小,但長期盲目服用也會造成體內維生素紊亂,嚴重打亂的身體的平衡穩態。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西藥的種類有了明顯的增多,而臨床合理用藥是確保西藥發揮自身療效的途徑,若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用藥,不僅無法發揮對應作用,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毒副性,使患者出現較為明顯的不良反應癥狀,影響患者健康[4]。藥物的使用需要結合患者情況進行設計,從而確保西藥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確保患者取得較為良好的療效。
本文通過對200例由于不當用藥產生不良反應情況的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占比較大的為用法及用量不當、西藥聯用不當以及中西藥配合使用不當。患者不合理用藥造成患者出現不同類型的不良反應癥狀,通過臨床合理用藥措施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均有明顯改善,未好轉僅一例。綜上所述,西藥臨床合理用藥是用藥安全性的基礎,需要充分結合患者情況開展合理用藥安排,在確保整體治療療效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1]于芹,韓麗麗,張燕娥.探討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7 , 15 (7) :119-120
[2]張雨秀.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 , 14 (16) :49
[3]張體輝.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與管理措施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 , 17 (4) :156-157
[4]余珊.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和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