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晶
摘 要:社會科學涵蓋廣泛,其中與“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聯系最為緊密的當屬社會學,社會學既有對社會變遷的宏觀研究,又有對社會群體的中觀研究,以及對個人成長的微觀研究。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掌握一定的社會科學知識,將這些理論知識作為認知背景基礎,可以更好的深入了解學生,從而掌握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主動權。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和諧師生關系;社會學概念
高校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意義重大,不僅有利于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專業興趣和水平提升。對教師來講,學生的熱情回應與積極反饋帶來事業成就感和職業滿足感,學生的密切配合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面對來自天南海北、性格迥異的大學生,教師要想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僅僅靠提升專業能力,靠改變“師道尊嚴”的教育觀,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理念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掌握一定的社會科學知識,將這些理論知識作為認知背景基礎,才能深入了解學生,從而掌握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主動權。社會科學涵蓋廣泛,其中與“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聯系最為緊密的當屬社會學,社會學既有對社會變遷的宏觀研究,又有對社會群體的中觀研究,以及對個人成長的微觀研究,其中的幾個基本概念應該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所掌握。
一、社會化理論:了解學生在大學這一人生階段的特點和任務
社會化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基礎概念,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由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逐漸養成獨特的社會個性和人格,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文化的過程。而在現今學習型社會,社會化又被賦予了新的涵義,知識的日新月異使終身社會化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社會化的特點和內容也是不同的。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脫離原生家庭,離開家長照顧,到學校進行集體生活,為進入社會,邁向獨立生活做最后準備的重要過渡時期,這一階段,大學生由幼稚開始走向成熟、從依賴逐步學會獨立、從接受父母的被動安排開始變得主動謀劃人生,為將來獲得相應的社會角色、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做積極的準備。這一時期,青年人面臨著一些共性困惑,如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和發展抱有各種期待,但又對自己行將跨入的社會了解不夠,某種程度上感到不安與迷茫,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的認識困惑和選擇困難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影響,帶來其自我認知能力、耐挫折能力的下降。因此,大學階段青年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就顯得非常重要。
教師通過掌握社會化理論,能夠對學生的身心狀況、思想狀態有更加理性的認知和評估,能夠以自身的人生經驗、閱歷為知識背景,有意識地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社會角色定位,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傳授專業知識技能方面,“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僅僅按照教學安排講授教材知識是不夠的,更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符合職業社會要求的應用能力,特別是能夠跳出教材的框架,提醒學生時刻關注社會發展進程的新變化新動向,不斷學習和掌握最新的知識與技能,強調學生需要培養敏銳的觀察社會的意識和習慣,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從而真正使所學專業符合現實社會的實際需求,使專業能力成為學生在社會立足的一技之長。
二、社會變遷理論:為學生打開一扇面向社會的窗口
不論從歷史視角觀察還是個人經驗感受,當代中國處于劇烈的社會變遷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時期的變化是一種全方位的巨變,不僅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且變化時間非常集中,這種中國歷史上所不曾有過的巨大變化,也伴隨了當代大學生從兒童到青年的整個成長期,給他們留下了直觀的感性體驗和認知。而這種社會變遷,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召開之后,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十九大報告對當前中國社會矛盾的判斷,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方式等做出的重要規劃,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是認識當代中國社會變遷趨勢的重要抓手,為大學生提供了認識社會發展變化的捷徑和可靠視角。掌握了十九大報告所描繪的發展愿景,教師就能夠指導高校大學生尋找和判斷所學專業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位置和成長空間,從而能夠更加合理地規劃自己的人生發展。
此外,作為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發展史、談及社會發展變遷帶來專業內容變化的同時,也要明白學生對社會變遷的矛盾心態:既對社會變化發展充滿期待,又有個人在時代浪潮中的一種無力感,對個人職業選擇和就業方向出現茫然。教師應加強溝通,讓學生敞開心扉,要通過向學生描繪中國未來發展道路前景,特別是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本專業和學生個人面臨的新機遇,幫助學生消除對進入社會的畏懼感,為進入和適應社會做出更好的心理準備。
三、權威理論:如何樹立教師的個人權威
高校教師權威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缺少權威意味著缺少對學生的影響力,得不到學生積極認可和內心信服的教師是難以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掌握權威理基本知識,了解在學生中應當樹立什么樣的權威,怎么樣樹立權威,是教師應該主動掌握的社會學知識內容。
權威理論由德國社會科學家韋伯提出,他把權威分為個人魅力型、傳統型與法理型三種。實際上,高校教師的權威往往兼具這三種類型,既需要用個人魅力來贏得學生的喜愛,也有東方文化的尊師重教傳統的影響,還包括對學生課程學業的打分評判等“合法權力”。但與此同時,高校教師也要清醒認識到,大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在信息時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學生進入大學后,教師作為知識的代言人的“師道尊嚴”地位已經弱化,學生對教師講授的知識有了更多的思考,對“所學知識有什么用”的質疑也在上升,特別是網絡教育的普及對教師的知識權威產生了強烈沖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廣泛使用和知乎等智識分享使得網絡成為強有力的教育力量,學生可以從網絡上較容易地獲取名校名師的教學課件以及部分課堂教學視頻,各類教學參考電子書、期刊文章也容易搜索到并下載。學生面對專業知識的疑惑時,除了搜索答案外,也可以在學術論壇上提問求助。高校普通教師在知識容量和知識便捷傳播上,與網絡相比都不占明顯優勢。
在網絡時代,高校教師不應在傳統型和法理型權威方面繼續糾纏,而應該在個人魅力權威上多下功夫。專業課課堂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與學生接觸互動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展示自身的知識專長,以淵博的知識、敬業的態度成為學生眼中的“偶像”“榜樣”,用自身獨特的魅力建立高校教師的權威。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