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萌萌
摘 要: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就在不斷努力探索客觀世界的奧秘,也執著地探索著人類思維的奧秘。藝術方面,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其的無限可能,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未知,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從古至今,藝術經過傳承、創新依然是燦爛的輝煌。歷史是當下藝術的一部分,我們不能背叛歷史,藝術給予我們自由和限制,我們不斷回饋它們,因此,才會有了洶涌澎湃的藝術史。
關鍵詞:藝術;文藝復興;立體主義;藝術品
一、什么是藝術?
A藝術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創作的時候才如此?
B總是如此。
一提到藝術,我們常常感覺藝術是一種高高在上、一種觸不可及的、神圣的東西,仿佛離我們很遙遠。而貢布里希在開始,便先打破了我們這種錯誤的舊有觀念,他對藝術的解釋是:“只要我們牢牢記住,藝術這個名稱用于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只要我們心中明白根本沒有大寫的藝術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統統叫作藝術也無妨。”
二、文藝復興的精神
畢加索說:“藝術沒有過去和將來之分,如果一件作品無法在當今持久地生存,那么它就沒有思考的價值”。所以藝術對于我們是永恒的,就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成就,它不僅僅是西方人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視覺文化遺產。達.芬奇的《蒙達麗莎》,畫中那朦朧的微笑,那仿佛異世界般的風景營造出的神秘氛圍,那柔和的光線增添的奇異效果和渲染層次手法的使用,這其中的奧秘直到現在依然值得我們去沉思去探索。我們無法知曉達.芬奇創作時有多么艱辛,因為后人只看到了結果,但它帶于我們的藝術價值卻是無可估量的。所以,我們能評斷它是過去的嗎,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觀念,對同一件藝術品的鑒賞也就有著不同價值、意義。
三、立體主義的影響
無可否認藝術之路的艱辛,但它帶給人的財富(無論是文化上、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是無窮無盡的。藝術史中的每個階段就如同緊緊纏繞的藤枝,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而這種相互關聯的影響在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于立體主義。20世紀早期最有影響力的立體派,起源于法國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在1910年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立體主義主要分為解析立體主義和綜合立體主義兩個階段,在解析階段,畢加索、勃拉克等藝術家從各種不同藝術角度解析他們的繪畫主題,并將解析觀點中的抽象和幾何含義畫在紙上。因為對熟悉事物的精神概念是建立在多側面的基礎上的,所以他們想要用精神狀態的形式來表現事物,而不是用目視形象來表現。因此在1912年,畢加索和勃拉克改進了解析立體畫派,開始在作品中加入有紋理的圖案的彩色面以及剪切圖形,形成了一種叫做綜合立體主義的新畫風。立體主義不僅影響了未來主義、構成主義、表現主義等一系列畫派,更為它們提供了改革運動的思潮。同時,它的理性解析和綜合構成為平面設計擴大表現方式的范圍,使其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形式基礎。
立體派的創作之路也是極其艱辛的,受到了當時世人的極端仇視,但是它仍然成為了未來幾十年許多畫家的靈感來源。再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當時的歐洲中世紀是最黑暗的時代,人們信仰宗教,主張以神為中心,而文藝復興的精神倡導藝術與科學,主張以人為中心,他們受到的歧視和挫折更是令人難以想象的。但是文藝復興的精神持續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不僅僅在西方國家只要是科學技術存在并影響人們生活的地方就依然活躍著文藝復興的精神。
四、結論
有人說:藝術是一種奢侈的精神享受,真正能引領著世界跑又不被世界拋棄的大師,其實是懂藝術的商人,很遺憾的是,被世界拋棄的大師都是窮極一生,苦苦追尋內心,當人們真的認識到價值時才出的名。而我認為:懂藝術的商人很少,迫于生計放棄自己所崇尚的理念的藝術家很多,有的執著,有的則被生活無情的扼殺。我們身為新時代的藝術者,更應該去看到藝術家心中的思想火花,讓這些超越時代的思想種子播撒到更廣闊的田野上,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讓人們能夠理解藝術、欣賞藝術。
因此藝術也不是高高在上、觸不可及的東西,藝術是由藝術家創造,誰又是藝術家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藝術家,我們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和理解表現出來后,便是藝術。所以在藝術的創作之路,我們也許會發現自己的面前有許多的未知,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時的我們要如何不斷挖掘自己的內心,“看到”自己才是最關鍵的。一件藝術品承載的是對時代的深層面的剖析與批判,留下的是對當下社會人性注視的永久記憶。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