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超
摘 要:要想工程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的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就需要對水文地質進行研究分析,地下水是巖石體的重要結構組成,對整個工程的特性具有直接深入的影響。首先就要從水文地質問題入手,并對其工程特性有著直接影響,所以說,將水文地質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并且提高工程勘測的力度,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防預和治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針對工程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將水文問題作為重點,大力提高工程勘測的力度,對針對性地預防和治理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水文地質;工程勘測;地下水;
前言:現階段,我國工程地質勘測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想要有效解決工程地質勘測問題,就必須重視在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討論,而在傳統的工程項目建設水文地質問題解決過程中,大部分的研究結果只是對自然狀態下的水文地質資料進行分析,難以滿足現代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技術人員對水文地質問題研究不夠透徹,或者是在設計方面有些許疏漏,那么就非常容易造成巖土工程的不利情況,并造成一定的危險。因此,需要我們在水文地質方向做出足夠的、有用的勘察,以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
明確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水文地質勘察的基本要求
為保證整個勘察的科學性,確定了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為: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的勘測、巖土工程勘和含水層和隔水層分布情況等。
1. 地下水的勘察
水文地質的勘察目標,是為了查清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以及分布的規律,與此同時,將地下水的諸多情況進行評價分析,評價內容包括地下水的水量、水質、地下水的類型、地下水位及其變動幅度、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厚度和分布及排列組合關系、土層或巖層滲透性的強弱及滲透系數、承壓含水層的特征及水頭等。[1]
地下水位對施工的安全性與建筑的穩定性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應該是勘察的重點環節。在對地下水位勘察時,應該搜集當時的相關數據,還要利用當地的數據庫系統,將數據與前幾年該地區的地下水位情況進行一定的對比和分析,也包括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情況。不同的工程建設,其需要進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對于工程勘察工作的要求有著明確的目的性,需要將這些數據測量出來,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2]
1.2巖土工程勘察
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建設提供準確的地質參數,故水文地質中,巖土工程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關系著工程基礎的施工質量和建筑物整體的安全。巖土工程勘查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建設區塊的地質構造特征、地層巖性、構造運動等全面了解,為巖土工程的建設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其主要原因是施工現場的勘查人員只有了解勘探區域內的地形地貌和地下水文特征等地質特征的基本的設計參數,才能確保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因此要準確獲取這些參數,為工程負責。[1]
1.3含水層和隔水層分布情況的勘察
水文地質的勘察包括許多內容,其中含水層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勘察。其中含水層與隔水層的分布主要影響地下水的水流方向、水位高低情況以及相關的供給問題,測量的主要參數為含水層厚度、水流狀況以及滲透系數等。基于測量數據,可以準確判斷含水層,進而有效防止建筑基層的下陷、腐蝕等問題。對含水層數據的勘察可以為巖石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個可靠的質量保證,故在水文地質的勘察中,含水層的勘察十分重要。[2]
認識工程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的問題及其危害
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自然界尤其自己的規律,同時,人類活動也在不斷的影響著環境。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都可能引起地下水位的變化。
2.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工程建筑施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滲透等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降雨量、氣溫等水文因素的影響;含水層顆粒的大小、總體巖石性質水平的變化等地質因素的影響等,通常是這些因素綜合增強;斜坡、河岸等巖土發生滑移、崩塌等現象;使一些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和軟化;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沙、管涌等現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等;引起堅硬巖土軟化、水解、膨脹、抗剪強度下降等。[3]
2.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大多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集中抽取地下水、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攔截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下降往往誘發地裂、地表塌陷等地質災害,對地殼表面的建筑物和人類生活居住場所產生很大的危害;地下水資源枯竭、水質變差等環境問題,是人類可使用水資源減少,甚至吃水都成問題;施工降水等方案中產生的水頭差導致動產生水壓力,粉土層和粉細砂受到沖刷,將細土顆粒沖走,對土的結構造成破壞。
2. 地下水位的升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升降會導致該地區的巖石結構產生一定的變形。當水位上升,巖體膨脹;當水位下降,巖體縮小;當地下水位反復升降時,會導致巖體頻繁變大縮小,最后形成嚴重的巖石形變,對工程不利。并且,當地下水位升降程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引發地裂,對建筑的穩定性具有很強的破壞力。與此同時,地下水的反復升降,會帶走土壤中的相關化學元素,會導致土質疏松,土壤之間的空隙增大,土壤的承受力就會大大降低,植被覆蓋率降低,給巖石工程的開展造成一定的困難和危險。
3重視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參數的測定
為了明晰的巖土體的水文地質狀況,應當明確我們所需要測量的水文地質參數。常用的測量參數和測量方法如表3.1所示。
在工程地質勘測中,只要遇到地下水含水層,均應測量地下水位。其中,靜止水位的測量有一定的穩定時間,其穩定時間按含水層的滲透性計算,需要時也可以在勘察結束后統一測靜水水位;當采用泥漿鉆進時,測水位前應將測水管打入含水層中20 cm或洗孔后測量;對多層含水層的水位測量,必要時采取止水措施與其他水層隔開。[4]
結語:在水文地質的條件下,巖土工程因為需要對地下水的動力平衡情況進行改變,會導致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比較常見的危害例如基坑和流砂等,因此,在一方面需要加強前期各項水文地質的試驗和勘察,在另一個方面,伴隨工程的進展,按照進度,需要長期的觀測,在長期的觀測部分,需要對于前期的勘探進行復驗,有利于設計與施工的調整,對于避免重大的工程事故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代秋生.工程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的常見問題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5(11)
[2]孫紅英.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的水文地質問題研究[J].基層建設.2016(8)
[3]孟慶艷.工程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問題的探討[J].中國地理.2014(20);17-18
[4]李建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分析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3):93
(作者身份證號碼:130130198711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