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環保意識逐漸成為社會人士的普遍共識,我國加大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其中危險廢物對環境有重要影響,需要加強對其解決措施的研究。本文主要圍繞危險廢物理化特性、危險廢物處理方式、危險廢物理化特性對廢物焚燒的影響等方面展開討論,針對危險廢物的物理特性進行了分析,并在這一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危險廢物處理措施,對加強環境保護有重要作用,體現出較強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危險廢物;理化特性;焚燒影響
前言: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危險廢物數量也有所增多,對人類身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有其不利的影響。目前對危險廢物較統一的觀點為將其看作是除放射性物質之外的其余廢物,具有易腐蝕、有毒、易爆性等特點。為了緩解危險廢物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需要加強對廢物理化特性的研究,進而制定合理的廢物處理方案,以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
一、危險廢物理化特性
(一)特性
在現代工業發展的大環境中,現代經濟飛速增長,但是于此同時,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也不容小視。據統計,在眾多環境污染的重要元素當中,危險廢物的污染和其所擁有的危險性給自然環境和人們生活巨大的生命財產威脅。然而由于市場特征的表象性,導致各個國家在針對危險廢物進行研究時,呈現出多種復雜且不通風的態勢,最終導致缺少國際間的定義共識。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危險廢物進行研究后給出了定義意見,其中對于具有放射性危害物質排放能力的廢物,都可以視作是危險廢物,這類廢物除了有固體、液體的形態之外,也有可能表現為氣體形態,其中主要的特性包括廢物腐蝕性、易燃易爆性、毒性和環境反應性。這幾種特性是現階段研究領域對其所進行了理化特性總結,由于存有這類理化特性,導致危險廢物產生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腐蝕性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危險廢物定義當中最顯著的特性,也是我國當前危險廢物處理當中首先需要考慮的特性,在表現方面,這類危險廢物極易與周邊的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借由化學反應使周邊物質迅速出現腐蝕。這種具有腐蝕性的廢物一般處于高危廢物處理領域之中,操作人員需要運用專業化的容器對危險廢物進行盛裝,一旦容器泄露,就容易造成嚴重的腐蝕事故。
易燃易爆性主要是指危險廢物在運輸處理的過程中容易與空氣當中的一些物質發生反應,并迅速生成大規模的煙霧和熱量,最終造成爆炸,對周邊環境以及附近人群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毒性是指危險廢物自身存在有劇毒物質,在危險廢物的處理過程中,操作人員對于危險廢物缺乏環境意識和防范意識,就會造成對周邊環境以及動植物的毒害,釀成慘案。此外,危險廢物還具有反應性。反應性是指危險廢物所處環境中,與水分、空氣或者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生成不穩定的熱狀態,形成具有遺傳變異性以及傳染性的有毒物質,造成危險。
(二)鑒別標準
對于危險廢物的鑒別,研究學者通常會采用摩擦、吸潮的方式對其進行判斷。一般情況下,研究人員會選用恒溫恒壓實驗室,通過閉杯試驗對危險廢物進行檢測。在60攝氏度溫度下危險廢物一旦出現光點,那么證明其存在易燃易爆屬性;此外,研究人員還會依據小白鼠反應、氣體收集檢測等方式,對危險廢物進行毒性和反應性的判斷,在具體的實驗中,通過觀察處于危險廢物環境中小白鼠的生命體征狀態,來判斷危險廢物的毒性。在關于危險廢物的腐蝕性檢驗方面,一般采用《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這一國家標準的檢驗方式,對危險廢物樣本當中的pH值進行判斷,在完成標準對照后,獲得判斷結果[1]。
二、危險廢物處理方式
為了降低危險廢物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有必要加強對污染廢物處理方法的研究,合理的廢物處理手段是實現較好處理效果的關鍵??紤]到危險廢物的理化特性不同,其處理手段的選擇將受到一定限制,如危險廢物易腐蝕、易燃易爆等特點表明常規的廢物處理方式不適用于危險廢物的處理。目前進行危險廢物的處理時,使用較廣泛并且效果較好的處理方法便是熱處理。這一處理方式主要是利用高溫來改變危險廢物的物理、化學特性,以便最大程度降低危險廢物的環境有害性,確保對廢物的徹底處理。為了獲取理想的理化特性,需要嚴格控制焚燒時間、供氧量以及焚燒溫度,以便加大對廢物焚燒狀態及處理程度的控制,促使危險廢物逐步轉化為水、固體殘渣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在實際焚燒處理過程中,核心技術在于廢物的燃燒,將對處理效果有直接影響。由于不同狀態下的危險廢物具有的燃燒特性不同,并且理化性質不同的危險物其燃燒特性變化規律不一致,無法根據特定的危險廢物燃燒特點變化趨勢來確定燃燒方式的選擇。因此,要求對不同燃燒廢物在固、液、氣等三種狀態下的燃點等進行具體分析,以便為燃燒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2]。
三、危險廢物理化特性對廢物焚燒的影響
危險廢物的熱處理過程中主要通過將危險廢物置于高溫環境下,促使其物理特性發生質的改變,從而降低危險廢物的損害。同時,加大對危險廢物熱處理的力度,能夠有效降低危險廢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目前,熱處理憑借其處理徹底和回收率高的優勢,已經成為處理危險廢物的主要方法。通過置于高溫環境下焚燒,對焚燒的溫度和時間進行合理控制,有利于將危險廢物轉化為水和殘渣,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損害。危險廢物一般具有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形式,相對應的,危險廢物的燃燒機制也具有顯著差異。在液態危險廢物的燃燒過程中,最先完成水分的揮發過程中,通過實現空氣中水分與液態危險廢物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提升燃燒的速率,消除危險廢物的有害成分。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危險廢物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行合理控制,實現對水分子氣化速度的有機調控。氣態危險廢物的燃燒機制主要包括半預留式燃燒、預先混合式燃燒和外混式燃燒。預混式燃燒主要通過增大廢氣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促使危險廢物在爐膛內燃燒。危險廢物在燃燒過程中,會對焚燒爐的溫度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選擇不同焚燒爐處理危險廢物的過程中,應對溫度變化情況和燃燒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充分考慮到危險廢物的不同屬性,防止其燃燒對周邊環境造成的破壞,需要盡量加大空氣系數,確保燃燒的充分性,提升危險廢物處理的安全性。同時,危險廢物特性還會對燃燒的效率產生不良影響,根據燃燒產生的灰燼能夠實現對是否燃燒充分的精準判斷。若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超過標準數量,則表明燃燒不充分,在判斷燃燒效率的過程中,還可將熱灼減率作為參考依據,根據產生廢棄渣滓的數量判斷燃燒過程是否充分,若熱灼減率越低,則表明危險廢物燃燒越充分[3]。
結論:綜上所述,危險廢物的來源較廣,并且理化特性復雜,其中理化特性主要指的是有毒、易燃易爆、反應性和易腐蝕性等,要想做到對廢物的有效處理,首先要對其理化特性有一定掌握。目前較為常見的危險廢物處理手段為熱處理,主要采取焚燒方式。本文主要在基于危險廢物的理化特性條件下,對各類廢物焚燒影響展開了探討,以便在危險廢物焚燒中起到借鑒作用,促使焚燒處理過程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葉玲婭,牟筱.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過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7,10(03):23-25.
[2]董廣霞,趙銀慧,呂卓.我國工業危險廢物的來源、處理及監管對策與建議[J].環境工程,2017,35(04):97-100+110.
[3]陳曉莉.危險廢物理化特性分析及其對廢物焚燒的影響研究[J].科技風,2015(20):38.
作者簡介
潘慧媚(1988-),女,漢族,籍貫:廣西桂平,單位:貴港市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職稱:助理工程師。
(作者單位:貴港市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