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代仕女畫,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仕女畫就是宮廷貴婦的繪畫,在歷代發展都有印記,尤其最為值得探討的是唐代的仕女畫。唐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大背景下,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唐代畫家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繪畫題材,如山水、花鳥、人物繪畫等,尤其是人物畫科中的仕女畫受到上層階級的青睞,也是宮廷畫家筆下經常描繪的題材。
關鍵詞:仕女畫;簪花仕女圖;藝術特色
一、關于仕女畫的詞語描述
仕女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人物畫科之一。仕女意原是成年男女的并稱。仕女畫最早出現于北宋。仕女畫發展成為最中國古代宮廷婦女的統稱,仕女畫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仕女畫大多描述中國古代宮廷貴婦的生活情景和現狀,每個時期的仕女畫的風格都不同,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古代唐代的仕女畫,主要以胖為美,表達唐代貴婦的富貴的生活,這也許就是當時的審美風格,之所以有很大差別,就是與當時唐代的開放的時代特色為主要原因,但是到了明代清代時仕女畫以瘦小為美,再現的都是瘦弱,纖小的宮廷婦女,對于美的認識與唐代相比,出現了巨大的反差,都是與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相關。周昉的仕女畫,繪畫的“豐頰而肥”這種風格的,所表達的是唐代富貴、開放的時背景,展現大唐盛世,出水芙蓉的美,仕女繪畫出現了迥異的風格。所以,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風格和面貌。
二、《簪花仕女圖》的內容和繪畫特征
《簪花仕女圖》是中國唐代的周昉的代表作品,周昉是繼吳道子之后而崛起的重要人物畫家,其作品有“周家樣”之稱,為世人所崇。周昉的藝術活動期較長,長達三四十年,其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長安和江南兩地。周昉的官宦生涯和貴族地位使他長期優游于貴胄子弟間,故有機緣接受張萱的繪畫主題和藝術手法,他高超的繪畫手法使他成為重要的宮廷的畫師,周昉每日觀察游走的宮廷婦女,目視心記,創作了仕女畫的圖像。周昉效仿張萱的繪畫的手法,進行繪畫創作。周昉擅長長于仕女畫、肖像畫,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他創制出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唐代,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升華時代,是仕女畫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此時仕女畫的主要特點是繪畫的功能不在意說教,也不在意圖形識別,而是以觀賞和把玩為宗旨,仕女畫的在造型上注重寫實,描繪出唐代仕女的團花長裙,用色艷麗明快。張萱和周昉是這時期的杰出代表,他們的主要代表就是唐代的仕女圖,周昉的成就主要是描繪女性的形象。女性姣好的容貌、窈窕的體態,都令畫家們為之著迷,所以周昉在繪畫史上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名作,其中著名的是《簪花仕女圖》。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采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人物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作者畫四嬪妃和兩侍女,作逗犬、執扇、持花、弄蝶之狀,以主大從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這是中古時期人物畫常用的表現手法。畫中的犬、鶴和辛夷花表明了人物活動是在春意盎然的宮苑。
全圖的構圖采取平鋪列繪的方式,卷首與卷尾中的宮女均作回首顧盼寵物的姿態,將通卷的人物活動收攏歸一。宮女們的紗衣長裙和花髻是當時的盛裝,高髻時興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發的襯托下,顯得雅潔、明麗。人物的描法以游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紗羅和肌膚的質感。畫家在手臂上的輕紗敷染淡色,深于露膚而淡于紗,恰到好處地再現了滑如凝脂的肌膚和透明的薄紗,傳達出柔和、恬靜的美感。現從出土的大批中、晚唐時期的陶俑來看,畫中仕女的服飾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女性時裝文化。畫和俑的造型都呈現出同一種審美取向和精神面貌。
三、《簪花仕女圖》的影響
《簪花仕女圖》真實再現了唐代仕女的生活場景和生活情趣,其繪畫方式和繪畫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世仕女畫的發展。畫中的時令處于春夏之交,時光流逝,季節交替在空曠而幽靜的地庭院里,六位濃妝淡抹的婦女在嬉戲著時光。她們坦露著胸部,團花長裙曳地拖行,而身上所披透體薄紗,為空氣中增加了幾分魅力。若隱若現表現出“綺羅纖縷見肌膚”的效果。畫中的狗、鶴、蝴蝶成為她們的伴侶,這樣消磨時光又是那么自由自在。而這一切構成了巨大反差,映照出仕女在高墻深院中的苦悶生活。然而,在周昉生活的時代,已是唐帝國經過安史之亂由盛而衰,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之際。他筆下的婦女已不同于張萱作品中的歡愉瀟灑,而仿佛是沉湎在一種百無聊賴的心態中,茫然若失,動作遲緩。縱然是裝飾得團花錦簇,也遮不住內心的寂寞與空虛。
唐代的仕女畫也是大唐帝國的一個縮影,折射出周昉的憂患意識和對被幽禁于深宮的宮妃們的同情。正如著名詩人王昌齡所描述的那樣:帝帚平明重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簪花仕女圖》
參考文獻
[1]薄松年:《中國繪畫史》,上海美術出版社,201 年
作者簡介
劉可心 女 1994年 內蒙古通遼市人;沈陽師范大學17級研究生 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