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游記》《魔戒》是東西方的魔幻小說的代表作,本文通過對兩本小說故事驅動力,故事理念、故事架構的設定的分析,去淺析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哲學精神、思維方式、行事準則、社會規范上的差別。
關鍵詞:《西游記》;《魔戒》;中西文化比較
新世紀以來,《魔戒》的熱映席卷了全球,因為電影的熱映,JR.J托爾金的小說也逐漸走進了中國觀眾的視野。同樣,已成書數百年的東方魔幻巨制《西游記》依然在東方的魔幻世界中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雖然在成書時間上有著三百多年的差距,但卻可以稱得上東西方各自魔幻題材文學作品的代表。所不同的是,這兩部魔幻作品因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哲學理念、文化精神和社會規范的差異,造就了兩部作品在人物設置,故事講述,作品風格,文化內涵,構建的世界觀上的迥異。
一、故事的驅動力“善”與“惡”來自于東西方宗教信仰的差異。
善與惡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在關于人之初善與惡的問題的上,中西方由于宗教信仰的差異,有著自己的偏重。
西方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天主教為主,其主張上帝創造了世界,人類帶著罪惡來到世界上,耶穌替人類受了懲罰,因此人類要不停地贖罪?!赌Ы洹分械慕渲妇拖笳髦飷汉拓澯?,無論是人、魔還是神都逃不出它的桎梏,無論是為了得到它號令天下,還是為了毀滅它還天下蒼生一個安寧與安定?!赌Ы洹返墓适买寗恿κ恰皭骸保舯忍厝朔鹆_多則則象征著被訂上十字架的耶穌,一路坎坷,受盡磨難,最終將魔戒帶往末日火山。雖然《魔戒》一直用“惡”來襯托“善”的存在,但故事的最后,佛羅多終于還是沒有抵制住“惡”,將魔戒占為己有,咕嚕因為“惡”咬斷佛羅多的手指與魔戒共同葬身火海。故事從始至終,驅動力就是為了毀掉“惡”,故事人物透露著人性本“惡”,即使道最后一刻主人公也是僥幸成功,卻并不是以“善”結束,這種赤裸裸的人性現實呈現正是西方一直以來宗教信仰中所滲透出來的。
而中國的宗教信仰一直以來是以儒家為主的儒釋道的三教合一。《西游記》看似是一個佛門弟子西天拜佛求求真經的故事,其實整個故事中,包容了儒釋道三家的處事哲學?!段饔斡洝返墓适买寗恿κ且陨茷槊?,西游故事的最初,是唐太宗的水陸大會,希望以大乘佛法普度眾生,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小白龍四人雖然都是戴罪之身,可是為的卻是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一場功德化去身上罪孽,如果說《魔戒》是因惡贖罪的話,很顯然《西游記》則是向善而功果。相比較《魔戒》里的人物都身負罪惡、面色凝重,《西游記》里的人物都肩負使命、慈眉善目。哪怕是沿路的磨難也大多是天庭之上派下凡間來考驗師徒四人求經之心是否堅定的試金石,故事的結局,師徒四人成佛、修成羅漢真身,便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求來的“善”的正果。
二、故事理念的差異源自于東西方對于生命厚度與長度追求的不同
《魔戒》的作者托爾金是一個天主教徒,深知恬靜生活的寶貴,戰爭的殘酷,知道生命的有限,因此更加追求生命的厚度。這也就是為什么佛羅多曾經生活平靜,卻可以為了世間永遠太平,為了世間人都能夠獲得恬靜的生活,甘愿經歷身心的磨礪。但是,佛羅多在經歷了一切后,精靈王國給他一個機會可以獲得永生時,他卻拒絕了。在西方的宗教系統里,他們追求的不是肉體的永生,而是靈魂的不滅。經歷過戰爭的托爾金雖然構筑的是一個魔幻世界,但卻是投射的現實主義的思想,《魔戒》所體現的人性是超越生死的范疇,無論是人類還是魔鬼,甚至是不死的精靈,都探討著生命的意義。
而《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生活在16世紀的明朝。中國傳統的文化講究的是長生與永恒?!段饔斡洝放c其說是一部取經人的白描,不如說是當時世人對于功名的一種向往的體現。這是東方傳統價值觀念,人生在世,為的不是自我的享樂,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實現?!段饔斡洝防锾粕池撎铺诘闹赝校瑸闁|土大唐求取真經,這是東方最高自身價值實現的體現?!段饔斡洝诽粕畮熗剿娜艘宦窔v經“九九八十一難”,可以說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的體現,而最終成佛修成,羅漢金身的修成,自然就是水到渠成。東方人所講究的生命的厚度是自身價值的無限延伸,如果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既定的事情,那輪回轉世,注定要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使命,這是東方“宿命論”的一種體現。另一方面,東方對于生命厚度延展之后,的確對于生命的長度有著不同的理解,永生對于東方來說一直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概念,這是東方世界里,對于生命無限延伸的渴望所造成的,現實社會里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與其說這是源于中國人更看重的是生命的長度,不如說,這是東方人更在意名聲,代表著自身功績業績的不朽。
三、故事架構的迥異源自于東西方社會規范的差異
在《魔戒》中,故事發生在一個未知的神秘世界中,在這樣的一片大地上,人族,精靈族,魔族,矮人族,樹人族,為了相同或者不同的理由,卷入了一場幾千年來糾纏不休的戰爭之中。在《魔戒》的故事架構中,善惡是對立的,族群之間是各有各的特點與特色,并且優缺點并存,但與此同時,我們是無法發現這些種族之間是否有優劣之分。對于西方來說,他們的思維講究直觀善惡,行事準則更是鼓勵張揚個性?!赌Ы洹肥澜缰械娜宋锾攸c鮮明,并有各自族群之間涇渭分明,彼此之間可以合作共存,也可以因為各自的理念不同而互不往來?!赌Ы洹肪褪窃谶@樣的一個框架之下,由主人公佛羅多走上了護戒之路,也因此被魔戒誘惑,釋放出了自身的邪惡。在西方的世界觀中,善與惡是永遠存在的,并且是永遠對立的,不斷地有惡出現,也不斷的會有代表“善”的救世主與之匹敵,很顯然,西方的世界觀平等卻又二元對立。每個人物在各自的個性中碰撞,并選擇“善”或者“惡”作為自己的處事標準,最終融入到整個故事的善惡對立中去。
而《西游記》則架構了一個天庭、人間、地府共生的三界世界,其中神仙、人、妖魔、鬼怪、佛道分布在三界的不同的空間之中。在這樣的一個世界架構中,有著典型的東方特色,其一,是三界,種族之間是有優劣之分,高低之差。神仙是最高等級的族群,所生活的世界也是遠比人間具有更高層次性的生活空間。而神仙更是比人族具有更高的法力,法寶和資源。而妖魔一族,則分布在人間不同的深山老林之中,縱使妖魔一族擁有比人類更強的能力和資本,但是他們隨時面對著天譴,神魂俱滅的危機。
但在《西游記》中,上述的一切卻又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這是其第二大特色,即是東方整體思維下的善惡相對性。在《西游記》的故事中,人,神,妖是可以相互轉化。這充分體現出了東方嚴謹的宗族制與階級等級制度,同時,也體現出了東方的整體性思維,善惡是可以轉化的,并且,邪不壓正,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東方的思維理念和行事準則是一種等級制度下的向善,善是最終所追求的一切,無論過程如何,最終的結局都是成為神佛,爬到最高等級上的大愛與大善。
可以說《魔戒》《西游記》這兩部魔幻作品因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哲學理念、文化精神和社會規范的差異,造就了兩部作品在人物設置,故事講述,作品風格,文化內涵,構建的世界觀上的迥異。這也是對于東西文化藝術比較的在于魔幻題材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承恩. 西游記 [M] .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
[2]石麟. 心猿意馬的放縱與收束[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
[3] [英] JR.J托爾金.魔戒 [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江雪(1986-)女,漢族;籍貫:江蘇鎮江;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