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語能力測試是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及日本教育支援協會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較為完整的考試評價體系,考察非日語母語者日語能力的國際性權威測試。自2010年開始,國際日語能力測試N1進行了改革。聽力部分的時長由原來的45分鐘增至60分鐘,占了總分值的三分之一。題型也發生了部分變化,增加了即時應答題。每道題只有簡短的一句話,聽完要立馬選出答案。內容一般是比較生活化的口語或公司場景的對話,考查重點多為敬語、慣用語、語法,對大家的日語實際應用能力挑戰極強。這一題在試卷上也沒有選項,在聽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說話者的語氣,從語氣中判斷答話者與說話者的關系。語氣至關重要,正確掌握說話人的語氣是解答即時應答題的關鍵。
關鍵詞:日語能力測試;改革;即時應答;語氣
即時應答題共14題,每道題只有簡短的一句話或者對話,只能聽一遍,這要求考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得具備準確的瞬間理解分析能力,能夠根據語境語氣馬上作出判斷。新的改革表明了新日語能力測試更加注重日語學習者的聽說實際能力,但于考生而言聽完一句話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反應出來非常難。根據對改革以來新增的即時應答題型的綜合研究發現即時應答絕大部分就是日常對話。一般而言,這類的短句主要由提問、希望、個人判斷或是感情表達(感謝、驚訝、問候等等)等構成,所以當然得借助語氣即モダリティ,包括說話人的停頓、音調、結尾的助詞、終助詞等等,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一、先行研究
1、關于モダリティ的研究
中右實(1979)將英語的modality音譯為モダリティ。英語的modality是指can、may、must、will這類表示說話者心態的助動詞。在日語中,語氣與句子的成立密切相關。一般認為,一個句子由命題和語氣構成。簡單而言,命題指得是所描述的客觀事物,語氣指的是說話人的態度和感情。語氣的研究學說繁多,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中右實學說、仁田義雄學說和益剛隆志學說。以下是這三家學說關于語氣的定義。
中右實:語氣指發話時說話者的心理態度,但發話時必須是瞬時進行時。
仁田義雄:語氣用來表達說話者對事件的態度和如何發話/傳遞信息。
益剛隆志:語氣是用來表示“表現主體”發話時的判斷、發話/傳遞態度的成分。
2、關于日語能力測試N1中即時應答題的相關研究
王健、王娟(2012)在「國際日本語能力試験N1新問題解題対策-聴解の即時応答について」中介紹了即時應答的形式、比重、特點和對策,特別強調要注意短句的語氣。
在2016年七月的日語能力測試報名通知里也著重強調了日本人的思維模式。即時應答表現的就是平時日本人的應答模式,根據說話人的語氣語調能夠判斷說話場景以及預測答案。因此,做聽力題的時候,要注意句尾形式、助詞助動詞、鯨魚的使用等等。
結合以上研究可見改革之后的日語能力測試N1與語氣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盡管與モダリティ相關的研究不計其數,將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N1即時應答聽力與モダリティ聯系起來的研究卻不多見。如今、學習日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據說對非母語的外國人而言,最難的就是聽力部分。即時應答題基本上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會話,可是這令日語學習者非常為難,眾所周知日本人說話委婉含蓄,學習者不加仔細揣摩很可能會鬧笑話甚至會造成損失。其實,如果對說話人的語氣多加注意,判斷出其心情或態度,會大大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二、日語能力測試N1即時應答題做題策略
實際上通過對2010年改革以來的日語能力考試N1即時應答聽力的仔細研讀,會發現考的基本上是簡潔的日常會話。一般來說,這類小短句主要是由提問、報告、請求、個人的判斷或感情(感謝,道歉,寒暄等)構成的。所以,好好掌握說話者的語氣(說話者的、聲調結尾的助詞、終助詞等)即使聽不懂具體的單詞,也可以選擇正確的答案。聽得時候,要注意說話人和聽話人和所說事件的關系,注意話題事件到底有沒有發生,注意升降調。
三、對學習者的建議及推薦練習項目
N1即時應答聽力部分內容不難,但因為時間有限,只聽一遍,可能還沒進入狀態就已經錯過,所以考生必須高度集中,平常得多練習,了解日本人的思維,推斷話語背后的意思。下面推薦一些應該著重練習的項目。
1、口語音變和約音練習
日語雖然有嚴格的口語和書面語之分,但即時應答聽力主要是以男女對話的方式來引出話題,考察的還是口語。
1、這個世界是由懶人推動的,人的發音器官也會偷懶,人們總是在不斷追求更簡便的發音方法,所以產生了母音脫落、子音無聲化、省略、約音等音變。例如:母音脫落:ていらっしゃい-てっらっしゃい、いやだ-やだ、まったく-ったく
子音無聲化:わたし-あたし、すみません-すいません、かわいそうだ-かあいそうだ
省略:かもしれない-かも、からといって-からって、では-で
約音:では-じゃ、それは-そりゃ、てしまう-ちゃう、なければ-なきゃ、なくては-なくちゃ
の、ら、る、れ行“ん”になる:ので-んで、もの-もん、わからない-わかんない、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いかなきゃなんない、信じられない-信じらんない
2、イントネーション區別練習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是理解句子的重要線索,有時候即使是同一個句子,語音語調不一樣,所要傳達的意思也不一樣。例如:
①、頼み:お願い/頼む。
発音が強くて速い、句末は強くて短い。
②、絶望:貸すことはないわよね。
句末の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が低い、強い、遅い。
③、感動:よくやってくれましたな。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が遅いし、先に上がり、そして下がる。
④、信じられない:そう?あなたも。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がまず下がり、そして上がる。
參考文獻
[1]中右実:認知意味論の原理[M],東京:大修館,1994.
[2]尾上圭介:文法と意味[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社,2000.
[3]益岡隆志:モダリティの文法[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社,1995
[4]仁田義雄: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稱[M],兵庫:ひつじ房,1991.
[5]仁田義雄:日本語文法著作選Ⅱ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その周辺[M],兵庫:ひつじ書房,2014.
[6]寺村秀夫:ムードの形式と意味-事態説明の表現[M],茨城:築波書店,1980.
[7]庵功雄. 新日本語入門-考察語言的結構[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 .
[8]王欣. 國際日語能力測試N1新題型解題策略-聽解篇之即時應答題[J]. 日語知識,2012(10),大連工業大學.
[9]李耀威. 試論日語語氣(モダリティ)的研究[J]. 北方文學旬刊,2010(2).
[10]劉峰.日語語氣概論(モダリティ)[J]. 科教文匯旬刊,2010(2).
[11]萬楊.淺談日語的語氣表達[J] . 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5).
作者簡介
吳美玲(1992.6~),女,安徽安慶,天津外國語大學,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