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世界各國工業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在促進全球經濟良好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工業的興起以及發展為各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環境污染問題隨之而來,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其工業高水平的發展會產生很多危險廢棄物,而為了使自身不受危險廢棄物的侵害,發達國家采取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方法將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轉嫁到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等造成嚴重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危險廢物跨境轉移及其處置的法律控制方法,并提出危險廢物跨境轉移法律責任的新思路。
關鍵詞:危險廢物;跨境轉移與處置;法律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繁,在促進經濟全球化良好發展上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工業的良好發展在促進各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危險廢棄物,這些危險廢物會對環境以及人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對于一些工業化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將危險廢物轉嫁到發展中國家是使其免受危險廢物侵害的有效途徑,但這樣一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就會遭受污染,加之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的條件有限,導致這些危險廢物無法根除,使當地人民深受其害。因此對危險廢物跨境轉移及其處置的法律控制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應對的新思路是當前各個國家應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危險廢物跨境轉移概述
發達國家在進行工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本國對環境的保護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相應的工業企業在環境治理上需要承擔較大的壓力,而環境治理成本的投入必然會導致工業生產的經濟投入增加,其產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就會受到影響。在利益的驅使下,這些發達國家將工業發展產生的危險廢物轉移到環境要求相對較低的地區,以此來使本國產生的環境污染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減少。危險廢物的跨境轉移通常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轉移形式,這種形式的轉移主要通過生物遷徙來完成,危險廢物生產區域內有著較為完全的生物圈和食物鏈,一旦這一區域的生物向其他區域進行遷徙,那么該區域的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環境就會遭受到的損害。另一種轉移形式則是通過人為行動來完成。世界各國經濟和能源以及貿易等發展水平的不同使各個國家的差異越來越明顯,這種差異就導致“強者”在環境污染的轉移上有著資源和經濟上的優勢,而“弱者”只能承受危險廢物所帶來的危害。
二、我國面臨的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現狀
一方面,國外的危險廢棄物常常會以利用他人許可證以及進口的名義將這些“洋垃圾”轉嫁到我國,而我國一些為了獲取暴利的不法分子也為這些危險廢物的成功入境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還會以商業投資為由將能源消耗高、污染產生大的工業企業遷移至我國,在我國進行相關工業的生產以及發展,不但將危險廢物直接排放到我國本土,還會大量的使用我國的資源以及能源,給我國環境的治理帶來很多障礙。以往國家上也曾發生過將病人衣物以及注射器等醫療垃圾和廢礦渣以及一些廢棄家電轉嫁到我國的的事件,對我國環境以及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三、國際上對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法律控制
自《巴塞爾公約》形成后,每一次各個締約國大會的召開都會對相應的實施原則做出優化,從而使各個國家達成共識并做到公平和公正。這一公約中的巴塞爾禁令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能夠通過強制手段對各個締約國家跨境轉嫁行為的非法行為約束和禁止,從而迫使經濟發達國家將其自身所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保留,以此來提升這些國家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的實踐能力,也能夠起到有效限制危險廢物產生的作用。同時,《巴塞爾公約》還能起到加強國家之間信息交流的作用。信息交流機制的成立主要是加強與其他國際機構的溝通與協調。然而,這一公約仍然會存在一定的不足,況且危險廢物的跨境轉移也并沒有因公約的存在與制約而得到控制或者消失,類似的危險廢物轉嫁事件仍然頻頻發生。因此,我們在肯定公約對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約束的重要作用時也應該對其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行考慮與研究。
四、危險廢物跨境轉移法律責任控制的新思路
1、發達國家應對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新措施
發達國家在進行工業的快速發展時應進一步將清潔生產制度推廣并使用,并且還應將危險廢物處置制度等落到實處,使其實施過程具有有效性。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還應不斷提升技術鑒別以及偵查水平和質量,并利用自身成熟的科學技術和充足的資源以及能源等來對危險廢物進行嚴格處理與處置,以此來降低危險廢物處置所需要的經濟成本。發達國家對待危險廢物往往是“國內嚴格監管、國外置之不理”的態度,針對這種情況,發達國家應積極履行其在國際環境協議中的義務與職能,對本國的危險廢物出口商進行嚴格監管,堅決杜絕本國危險廢物轉嫁到其他國家情況的發生。發達國家是全球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主要實施者,也是此舉的獲益者,發達國家無論出于什么樣的角度都應利用本國的經濟以及科技等資源對危險廢物進行處理,從而使全球的環境免受危險廢物的危害。
2、發展中國家應對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新措施
當前我國在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不斷完善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然而,在制度以及調整上的先天不足仍然是較為明顯的,像廢物目錄的不細致和廢物種類細化不足以及名錄與實際種類存在差異等問題都會對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法律控制形成阻礙。因此,我國應不斷完善并細化廢物管理名錄,同時還應使企業和執法部門以及海關等部門形成較為完整的鏈條,并不斷優化執法部門的執法方式,使相應的執法行為能夠有更加充足的執法依據,最終使其他國家向我國進行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非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保護我國環境和人民不會受到危險廢物的危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實施不但會對轉嫁目標地區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會對當地人民的健康產生危害。我國作為危險廢物跨境轉移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應對國際法律等進行詳細研究,并促使發達國家對危險廢物的出口等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同時應不斷加強我國自身相關廢物管理名錄的完善與細化,還應不斷優化相關執法行為,以此來使危險廢物跨境轉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從而使我國環境以及人民的健康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耿晨. 簡評《巴塞爾公約》的國際廢物貿易法律機制[J]. 華章,2014(8):101-102.
[2]孫萍. 論危險廢棄物越境轉移的法律控制——淺談《巴塞爾公約》[J]. 法制與社會,2012(17):267-268.
[3]李琴,蔡木林,李敏,等. 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現狀及建議[J].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5,5(4):306-314.
[4]袁也,劉俊嬌. 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的法律規制研究[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2):299-301.
作者簡介
馬茂妍,曲靖市危險廢物監督管理中心,環境管理工程師。
(作者單位:曲靖市危險廢物監督管理中心)